无主营业务单季“躺赚”1.3亿,什么行业这么暴利?

c7d88dff4f085d444c1c922fd98df6ac.jpeg

出 品 | 异观财经

作 者 | 炫夜白雪

你能想象,一家没有主营业的美股上市公司,Q3单季净赚1.3亿元?这是不是就是人们羡慕的“躺赚”?

是的,你没看错,这家公司就是靠现金贷起发家致富的趣店。趣店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营收5500万元;净利润为1.32亿元。

最近几年,不做现金贷生意的趣店一直在转型的路上,紧追风口,尝试过汽车新零售,推出大白汽车;后转型做奢侈品电商,推出万里目;后面尝试万里目少儿教育、预制菜业务等,最终均已失败而告终。

根据财报披露,趣店目前的主要业务是“最后一英里配送业务”,该业务是2022年12月推出,目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提供服务。今年三季度,趣店5500万元的营收中,约5350万元的收入由“最后一英里配送业务”创造。

目前趣店账上现金非常充足。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8.47亿元人民币,限制性现金为7.795亿元人民币。2024年第三季度,经营活动提供的现金净额为6.799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赎回定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的净收益。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净额为5.418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支付作为衍生工具抵押品的保证金。

事实上,当前趣店收益主要来自其投资收益。三季度该公司利息和投资净收入为2.284亿元。此前趣店的现金贷业务帮助公司实现了财富积累,如今即便没有主要业务,超多现金的投资收益都能让公司“躺赚”。

有句话怎么说的?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金融的尽头是放贷。

多年来,腾讯、百度、京东、字节跳动、阿里巴巴、滴滴、美团、小米、携程、微博、哈罗单车等互联网企业凭借自身的巨大的流量优势,都做起了金融信贷业务。此外,还有一批专门做助贷业务发家的公司已经成功登陆资本市场。除了上面提到趣店,还有乐信(分期乐)、信也科技(原拍拍贷)、奇富科技(原360金融)、小赢科技等。

互联网信贷行业市场规模有多大?相关平台有多赚钱?从授信用户规模、在贷额度、营收规模、净利润几个关键数据或许能有一定的感知。

微众银行:截至2024年6月末,累计超500万中小微企业申请,累计授信客户超150万户,累计授信金额超1.6万亿元。

蚂蚁集团:网商银行与全国超1000个县域政府、1000家品牌开展合作。截至2022年末,累计超过5000万小微经营者使用过网商银行的数字信贷服务。

度小满:度小满旗下金融产品众多,主要有有钱花、度小满理财(原百度理财)、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钱包)等。官网信息显示,累计借贷金额2万亿+;累计服务用户4000万+。

信也科技(原拍拍贷):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32.76亿元;净利润6.24亿元;当季促成交易额近522亿元;在贷余额681亿元;公司国内、国际市场累计服务3260万人。

奇富科技(原360金融):今年三季度,净收入43.70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58%达17.99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奇富科技的平台已累计连接162家金融机构及2.543亿名具潜在信贷需求的消费者,较上年的2.279亿名增长11.6%。

截至2024年9月30日,奇富科技累计具有获批授信额度的用户为5520万人;累计成功提款的借款人(包括重复借款人)为3310万人。

乐信: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6.6亿元,利润4.09亿元,环比增长33.2%。三季度贷款总额为510亿元。管理在贷余额1112.5亿元。

小赢科技:2024年第三季度净收入总额同比增长15.3%达15.825亿元;净利同比增长8.3%达3.76亿元;经调整净利同比增长15.8%达4.33亿元。

2024年第三季度撮合和提供贷款总额为283.38亿元;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在贷余额为457.66亿元。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强监管的行业,互联网借贷平台都在主动调整,合规发展才是硬道理。

AI财评
趣店的最新财报显示,尽管公司主营业务不明确,但其通过“最后一英里配送业务”和投资收益实现了盈利,尤其是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32亿元。这种“躺赚”模式主要依赖于其过去现金贷业务积累的巨额现金储备,以及当前的投资收益。然而,这种依赖单一业务和投资收益的模式存在风险,尤其是在监管趋严和市场波动的情况下。 互联网信贷行业的市场规模巨大,多家平台通过助贷业务实现了高额利润。例如,微众银行、蚂蚁集团、度小满等平台累计服务用户数亿,撮合贷款金额高达数万亿元。这些平台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流量优势和精准的风控能力。然而,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这些平台需要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风险管理,以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看,互联网信贷行业虽然利润丰厚,但面临的政策和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平台需要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加强合规建设和风险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