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经济”来了!大湾区准备起飞

 

大湾区,即将迎来下一个十年的新契机!

1

氛围浓厚

十五运的氛围,越来越浓了。

遥想2021年9月27日,粤港澳三地正式接过全运会会旗,标志着全运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间”。2024年4月1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组织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赛会筹备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根据组委会公布的信息,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本届全运会由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开幕式及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行。

随着时间临近,这片土地已经躁动起来!

看活动筹备。

资料显示,广州赛区组织了省港杯足球赛故事会等31场线下活动,探索打造“周周有亮点”“十五运 十五城”“我的广州·我的十五运”“我和我的体育——全运大家谈”等“体育+”品牌活动,形成对体育强市的综合支撑。

此外,广州还精心设计了倒计时一周年宣传海报和倒计时牌,投放在广州塔、白云山、市儿童公园、天河体育中心、广州亚运博物馆、广州地铁等站点,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打卡。

市场开发方面,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实现市场开发路演11区全覆盖,参加的相关领域企业688家、深度对接重点企业88家。

看吉祥物。

上个月,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吉祥物正式与观众见面。吉祥物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取名“喜洋洋”“乐融融”,寓意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

 

看运动员阵容。

全运会汇聚众多奥运冠军,可谓“神仙打架”。回看上一届,以十四运会的女子跳水10米台决赛为例,云集了全红婵、陈芋汐、张家齐、任茜4位奥运冠军以及卢为、掌敏洁2位世界冠军。

再如十四运会的女子羽毛球单打比赛,奥运冠军陈雨菲和名将王祉怡上演了一场单分80拍的拉锯战,比东京奥运会的赛况还更精彩。

还有乒乓球项目,刘诗雯、孙颖莎、陈梦、王曼昱四位奥运冠军在半决赛就开始厮杀,堪称“地表最强赛事”。

过往全运会,更有众多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第十四届全运会就有12项世界纪录被刷新。难怪不少运动员直言“全运会比奥运会还难”。这次的十五运会,同样值得期待。

 

看中外融合。

11月29日,“联通融合 相聚全运”中外友人体育文化交流故事分享会在广州市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举行,来自西班牙和阿根廷的西语文学家代表、国内文学家代表、体育界代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类似的交流活动还有不少。

 

看运动氛围。

近期,2024广州马拉松赛、2024第十一届广州塔国际登高赛等赛事纷纷举办,为十五运会营造了浓厚氛围。

 

整座城市,都动起来了!

2

“全运经济”

“全运会”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这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每四年举办一次,一般在奥运会年前后举行。

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共有36个比赛项目和6个表演项目,吸引了1万多名运动员参与。

前三届全运会,共计67人47次超过30项世界纪录,掀起全民参与体育的热潮,也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自立自强的风貌。后来,许海峰、李宁、邓亚萍、姚明、郭晶晶……一批优秀运动员以全运会为起点,在奥运赛场大放异彩。

时至今日,全运会已成为中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全运会提供的竞争平台,也成为中国竞技体育加速发展的引擎。

从空间上看,最初的四届全运会,都是在北京举办的。随着全国各地体育设施水平的不断加强,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运会走出了北京,逐渐走向上海、广东。再到后来,山东、辽宁、天津、陕西先后获得全运会承办权,越来越多的城市得以一展风采。

从经济视角看,全运会也是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手段。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就接近2.2万亿元,这是体育产业GDP占比首次达到1%,中国体育经济产生了根本性突破。

具体到全运会。有人做过估算,一届全运会能让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推进20-25年,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质的飞越。这种现象,被称为“全运经济学”。

 

图片来源: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

纵观过往,从第十届全运会开始,历届全运会都为举办城市带来了巨大改变,包括城市面貌、道路交通、旅游配套、城市美誉度等多个方面。

例如,十运会让南京有了第一条地铁,在长江边创立“滩涂起新城”的奇迹。

再如,济南东部地区因山东承办十一运会得到发展,十二运会展现了东北的振兴。

还有西安,为迎接十四运会,西安城市基建大变样。西安火车站、丹凤门广场、三河一山绿道、幸福林带等众多重点项目陆续建成。

公开资料显示,在筹备全运会的5年间,西安GDP重回全国前20强、增速也一度排名全国第一,还进入“千万人口俱乐部”。

更具代表性的是广州。

一场六运会,让广州天河从大农村摇身一变,当初的烂泥塘已是国际超级CBD。一场九运会,广州再次加速,天河城商贸圈走向成熟。回看广州近20年的高速发展,几乎就是以这几次重大赛事为起点。

 

正因此,各地对全运会举办权的争夺一直很激烈。而且,本届运动会是二十大后举办的首届全运会,2025年恰逢“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把这样一届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交给粤港澳三地承办,背后有着非同寻常的考量。

3

大湾区走向世界

十五运会意义非凡。

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多地区联合承办,也是香港和澳门在回归之后,首次共同举办全国的综合性体育赛事。

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体育资源颇为丰富。

 

图片来源: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

拿广州来说,其目前拥有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越秀山体育场、广东体育馆、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广州体育馆等多个大型体育场所。尤其是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肇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是迄今我国以传统形式保存时间最长的古体育场。

作为赛事之都,广州自上世纪初至今已成功举行过多次国际、全国、省级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香港、澳门也有丰富的赛事举办经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就是在香港举行的,2005年和2009年澳门、香港都分别举办过东亚运动会。

另一方面,这是早已谋划的一盘棋。

2019年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共同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联合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体育,一直都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媒介。当年的省港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如今的十五运,有着同样的使命。

经由体育这个桥梁,粤港澳的人员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便捷流动,就有了试验场。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便有了现实的推动力。

典型的例子是交通。

进一步加强了三地的联系,香港到珠海、澳门的时间从3个小时缩短至45分钟。

 

按照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建湘的说法,要通过全运会的举办,加强三地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合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大湾区:

通过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体系,辐射带动广东省内其他地市的发展,形成一个联动的城市群。

这样一来,广东省内能得到更均衡的发展,整个大湾区也能进一步走向世界。

放眼海外,近年来,体育人文交流为大国外交的重要切入点。典型的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就促进了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融合。

这次的全运会,同样是一个桥梁。立足湾区,面向世界,争取把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影响力散播出去。

4

尾声

粤港澳大湾区的实力不容小觑。

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10%以上的GDP!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科创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十五运会,则是大湾区“更上一层楼”的契机。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看过去1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3.2%、15.4%,远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

多年以后,我们会发现,大湾区的腾飞,正是从这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