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最后一罚!武汉农商行违规开展贷款重组等,收365万元罚单

摘要:12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湖北监管局官网发布2024年最后一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

12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湖北监管局官网发布2024年最后一张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披露了武汉农商行、招商银行武汉分行、工商银行武汉青山支行三家银行的行政处罚文书。其中,武汉农商行被罚款365万元,是被罚款金额最高的一家银行。

具体来看,武汉农商行的违规行为有4项,分别是违规开展贷款重组;信贷资金被挪用;数据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项目贷款。此外,作为相关责任人,时任武汉农商行青山支行营业室经理陈胜利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时任武汉农商行硚口支行市场业务部大客户团队团队长邹守东、时任武汉农商行硚口支行风险控制部经理刘铁、时任武汉农商行青山支行营业室客户经理唐磊3人被警告。

这是近几年武汉农商行收到的最大一张罚单,上一次被如此开出如此大额的罚单,还得追溯到2020年9月,该行因21项违规被原湖北银保监局合计罚没937.86万元。

从相关责任人的公开信息来看,被罚款5万元的陈胜利,2019年7月时还是青山支行营业室经理,2023年10月便以武汉农商行营业部总经理的头衔参加资信评估公司举办的三方座谈会议,期间不仅从支行调往总行,职位也升了。另一名相关责任人刘铁也在2021年11月和2023年2月,两次成为武汉农商行古田四路支行的法定代表人(如果二者为同一人),根据刘铁和陈胜利的履职经历,可粗略推测此次罚单披露的违规行为,可能并不发生在近两年,罚单也是较早时期违规行为的错期处罚。

事实上,作为全国首家副省级城市农村商业银行的武汉农商行,近两年经营正深陷困顿,不仅营利业绩疲软,资产质量也持续恶化,结合此次罚单出现的多个信贷违规行为来看,或许武汉农商行业绩的下行早已埋下“种子”。

此次罚单中,“违规发放项目贷款”“贷款管理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与“违规开展贷款重组”被一同提及,前两项违规是信贷资产质量下行的诱因,而违规开展贷款重组则是在信贷资产出现下行风险后,选择不适当的方式进行贷款重组,如对不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企业实施无还本续贷等情况。这种行为短期内能改善信贷资产质量的监管指标,却掩盖了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长期下来反而可能会丧失及时处置不良贷款的时机,积累风险,导致不良贷款成倍增长。

由于武汉农商行并未披露其重组贷款情况,故无法获悉该行重组贷款规模。不过,从不良贷款数据来看,武汉农商行的不良集中爆发或许在2018年,2017年末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还只有27.31亿元,次年末便大幅增加到50.56亿元,几乎翻倍。此后几年,武汉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依然在持续暴露,不良贷款余额波动增加,截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规模已扩大至77.72亿元,较年初增加19.77%,不良规模增速高于贷款规模增速,不良率则为2.91%,较年初增加23bps。

资产质量下行的同时,武汉农商行的营收净利润也在同步倒退,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1.51亿元,同比减少3.62%,实现净利润13.29亿元,同比减少0.86%。要想摆脱当前的经营困顿,武汉农商行或许应当进一步提升业务合规水平,加大对存量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再优化业务结构,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能力,方能全面优化经营状况。

内容来源: 财经野武士


AI财评
武汉农商行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处以365万元罚款,反映出其在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存在显著问题。违规发放项目贷款和信贷资金被挪用等行为,直接关联到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特别是违规开展贷款重组,虽然短期内可能掩盖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但长期来看,这种做法会积累风险,导致不良贷款成倍增长。武汉农商行的不良贷款自2018年以来持续增加,至2023年末不良贷款余额已达77.72亿元,不良率上升至2.91%,显示出其资产质量的持续恶化。此外,营收和净利润的下降也表明其经营状况不佳。为了改善经营状况,武汉农商行需要加强内部合规管理,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加大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并调整业务结构以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注:本文转载自财经野武士,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