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房地产震荡而引发的系列建材、家居等行业的连锁反应,让不少行业人士慨叹“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但何尝不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启?
以瓷砖行业来说,从2010年左右大理石瓷砖打破传统瓷砖独占格局,成为第一大瓷砖品类;再由2017年前后出世的素色瓷砖,逐步抢占消费市场,2023年成为爆款,可见尽管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市场自有一套“消费逻辑”。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如何摸透这套逻辑,并顺应潮流甚至引领潮流,或许是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一步。本期,家居新范式以建筑陶瓷龙头——马可波罗为样本,试图一窥其貌。
01对宏观环境的敏感力——抓住生产力变革机遇,头部品牌重塑格局
1月15日,马可波罗二次过会消息刷屏,再次引发业内关注。为什么在当下节点做出上市选择?
先来看看同行的上市时间,帝欧家居2016年8月上市,随后是2017年12月的蒙娜丽莎,比较近的是2020年10月登陆资本市场的东鹏控股。马可波罗则是2023年6月才向深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刨去上市政策变动、排队随机等影响,上述三家同行的上市准备都远远超过马可波罗。
在招股说明书中,马可波罗解释希望目前上市的原因主要包括融资需求、品牌提升、战略规划等等。品牌方面,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披露,2021-2023 年马可波罗营收居于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第一,位属该细分板块综合实力第一梯队企业。
战略规划方面,董事长黄建平在招股说明书中的《致投资者的声明》中表示:“马可波罗希望通过本次发行上市,一是抓住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迈上新的发展台阶。二是以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为目标,打造企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三是坚持‘制造业出海’战略,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努力践行企业使命。”
相对来说,融资需求或许是最为迫切的。来看马可波罗拟募资31.58亿元准备投向哪些项目?主要有数字化示范工厂建设项目、总部基地升级建设项目、陶瓷产能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其中,数字化示范工厂建设项目占到募资金额的44%。
除了上述马可波罗的经营发展原因,家居新范式认为,马可波罗选择当下节点上市的宏观原因主要有:
一是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需要供给端生产力的变革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国家层面给出的大方向、重要论断。很多经营者都将这种“美好生活”追求融入到企业的愿景当中,比如腾讯、华为、比亚迪、抖音等纷纷不落俗套。
家居建材是一个承载着消费者对美好家居空间追求的强相关行业,因此,很多家居建材厂喊出“美好生活空间”的口号就不稀奇了。但是,要把口号落实却并不简单。以马可波罗为例,作为一家头部的建筑瓷砖厂商,仍然需要不断提升生产力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其首要选择就是建设数字化示范工厂。
二是建筑陶瓷行业格局正在重塑,机遇与挑战并重。该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近年来,每一家建筑陶瓷等家居建材厂商都在艰难消化这一轮波动余震。
先从数据方面来看看房地产行业对建筑陶瓷在产量方面的直观影响。仅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来论,从2020年的22.4亿平方米到2023年的12.0亿平方米,整体下滑46.43%;与此同时,我国建筑陶瓷产量从2020年的高峰85.7亿平方米滑落到2023年的67.3亿平方米,整体减少21.47%。
如今,2024年1-11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7%到10.5亿平方米,可以预测2024年的建筑陶瓷产量也将继续下滑。
在此背景下,建筑陶瓷行业内的竞争格局又是怎样的呢?从马尔波罗透露的公司2021-2023年市占率来看,分别为2.40%、2.62%和3.23%,可见行业体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显著特征。
外部变局来势汹汹,内部竞争又如此激烈,马可波罗选择这个节点上市或许正当其时。他们认为,公司具备技术与创新能力、生产制造、品牌影响力等优势,如果不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现有优势,可能存在掉队等风险。
同时,风险的另一面是机遇,在行业重塑格局之下,马可波罗作为头部品牌,能够利用之前积累的优势资源进一步稳固自身地位。
在家居新范式看来,受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影响,这并非马可波罗一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以及随之而来的机遇,都是无差别席卷而来的。只是,头部品牌等一二线梯队企业的经年积累或将厚积薄发,中低端产能或中小微企业面临进一步清退,高端产能及优势企业突出,行业集中度再次提升。
02对经营管理的高要求——践行绿色发展+柔性生产+多元化
那么,马可波罗在选择上市转型升级之外,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
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建筑陶瓷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长期以来,这一行业的环保管控要求都很高。马可波罗一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这需要智能化、数字化生产来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其已经有四个生产子公司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
柔性生产。如今,马可波罗拥有55条生产线,但在产能利用率、盈利能力、研发能力等方面均居于行业前列。归根究底,这是基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构建了一套柔性生产体系实现的,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实力。
产能利用率方面。按照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的历年产量数据测算,2020年~2024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约在60%~70%。但从马可波罗公开的产能利用率来看,其经常保持在84%以上,2021年一度达到92.65%。
盈利能力方面。马可波罗2021年~2023年营收规模均超过85亿元,2021年最高达到93.65亿元;同时期内,净利润分别达到16.53亿元、15.14亿元、13.53亿元。在2024上半年数据中,营收为36.49亿元、净利润为7.11亿元,尽管营收净利整体均呈现小幅下滑,但与同行以及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该公司都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研发能力方面。马可波罗重视研发投入,2021年-2024年H1期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3.45%、3.44%、3.52%和3.53%,处于业内较高水平。公司先后研发了发热陶瓷砖制造技术、2.5mm超薄高强大规格饰面陶瓷岩板制造技术等多项先进制造技术,最终推出了发热陶瓷砖、2.5mm超薄高强大规格饰面陶瓷岩板等多个高技术陶瓷新材料产品,引领行业风潮。
出海战略。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市场份额逐渐饱和,而全球建筑市场持续增长,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如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对高质量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旺盛。马可波罗坚定出海战略正是期待抓住这一市场机会,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国际化。
03结语
如果以2023年的净利润以及估值来看,根据公开数据,马可波罗的市盈率(PE)要高于东鹏控股。这正是市场基于战略规划、生产制造实力、品牌影响力、盈利能力、投资潜力等综合因素给予马可波罗的认可。
总之,在建筑陶瓷行业新质生产力口号下,以及国内竞争饱和等背景下,马可波罗凭借自己对“消费逻辑”的理解,通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柔性生产等系列措施不断砥砺自身,同时将视野拓展至海外市场,与国际知名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商等建立合作关系,提升客户质量和稳定性,拔得建筑陶瓷行业的头筹并且正在向更高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