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
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简称“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
证监会官网显示,南方基金等基金公司纷纷加入这场“硬科技”投资盛宴,年初紧锣密鼓上报的科创综指ETF产品,已于今日(1月22日)正式获批,2025年首场ETF发行正式拉开帷幕。
科创综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准”指数,持续吸引着更多资金关注“硬科技”领域。科创综指ETF的推出,意味着科创板投资工具箱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低风险,高成长”策略有了新选择。
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科创板自2019年7月开市以来,经历了从“小而美”到“大而强”的发展历程。
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81家,总市值近6.34万亿元,自由流通市值合计3.14万亿元,合计营收规模达到1.4万亿元。板块内所有上市公司均为战略新兴高科技产业,真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数据来源:Wind)
目前,我们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它是以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时代。科创板为“卡脖子”等战略科技领域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其长期配置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
此次发布的科创综指,是从科创板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定位于反映科创板市场整体表现的综合指数,兼具表征性与可投资性。
与现有的科创50、科创100、科创200等科创宽基指数相比,科创综指样本数量更大,最新样本数量超过560只,市值覆盖度接近97%。指数样本中包含大、中、小盘各种类型证券,采用总市值加权,能够更全面的表征科创板运行情况。自基日(2019年12月31日)计算,科创综指累计收益率8.04%。(数据来源:Wind;截止日期:2025.1.9;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不代表基金业绩)
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稳步提升,近年来布局科创板的基金规模持续增长,产品也逐渐多元化。截至2024年底,境内外相关科创指数产品规模超2500亿元。科创综指ETF的推出,不仅与现有科创板指数产品形成互补,还为投资具备高成长潜力的科创板小市值企业提供更多机会。
科创综指ETF,赚什么的钱?
但是宽基指数那么多,为什么科创综指ETF具有投资价值?
价值1:赚时代变革的钱。
回溯A股历史上三次科技牛,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是智能手机产业驱动的牛市,科技指数期间涨超260%;2012年12月-2015年6月,互联网+推动经济提质升级,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科技指数快速增长,期间涨幅高达543%;2019年2月-2021年12月,新能源驱动的科技牛市再次演绎,科技指数涨超100%。
如今,我们或迎来了第四科技牛。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产业正获政策支持,以ChatGPT 为代表的大模型已展现出突破性底层技术的特质,具备孕育新“杀手级”应用的潜力。除此之外,机器人技术进步带动成本下降使其开始进入商业化量产阶段,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口老龄化的终极解决方案,市场同样巨大。
2024年9月至今,科技指数涨近30%,在流动性宽松、弱复苏的经济环境下,科技板块更容易跑出超额收益,科创综指ETF汇聚大量“硬科技”企业。
价值2:赚“新”行业分散的钱。
科创板实现战略新兴产业全面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领域合计市值占比约9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市值占比高达56.8%;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其他战略新兴领域占比接近10%。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综指的行业分布与科创板全市场整体水平基本一致,电子(45.16%)、医药(15.16%)、机械(10.94%)、计算机(9.35%)行业权重占比较高。同时,科创综指前十大成分股集中度低,最大权重为5.81%,前五大成分股权重17.84%,前十大成分股权重24.87%,持仓更分散。
(以上成分股仅做举例,不代表个股推荐)
未来,新老技术替换将加速完成,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持续提升。科创综指ETF有更均衡的“新”行业分布,能够实现分散风险的同时,不错过结构性机会。
价值3:赚业绩估值双击的钱。
科创综指成分股的盈利弹性大,增长空间可期。从近五年数据看,营业收入同比最高增长175%,净利润最高增长63%。成长牛行情的初期驱动力,不在于业绩绝对增速的领先,而在于业绩改善弹性更大,或业绩中长期向好的乐观预期。
因此,业绩不占优并不构成当前主要矛盾,从万得2025年一致预期来看,科创综指成分股净利润已迎来拐点,且增长势头迅猛,预期的主营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速双双领跑其他板块,分别高达23%、68%。(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
在2024年9月市场反弹前,科创板已经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经过几个月的上涨,当前科创综指仍处在性价比区间,盈利能力改善后,估值或许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根据2023年科创板全部上市公司年报,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中位数)为12.3%,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中位数)为25.6%,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均显著高于A股市场整体水平。历史上看,科创综指成分股整体对研发的投入逐年提高,较高的研发投入或成为支撑科创综指整体表现改善的有力保障。
南方被动金牛团队出品
科创综指ETF面世后,南方基金作为首批科创综指ETF的基金公司之一,先发优势显著。
南方基金目前管理96只公募指数基金,规模共2947亿元,管理规模居行业前列。在产品方面,南方基金形成以500ETF、1000ETF为龙头,涵盖全市值、行业主题、跨境、因子、增强、商品等工具型产品的全方位布局。(数据来源:基金产品2024年三季报)
此次科创综指ETF由南方基金指数团队管理。该团队共26人,3位博士+22位硕士+9人具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成员具有数学、计算机、物理、金融工程、财经等多重背景,覆盖了指数产品开发+量化研究+基金投资管理的完整流程;核心基金经理团队平均投研从业年限10年。
南方基金指数团队在人工智能、财务分析、量化科技三个研究领域均有核心人员覆盖,为投资提供研究、数据和策略支持。同时,指数团队自主开发了专业全面的深度量化研究平台,实现科学化、流程化、标准化的量化策略研发与指数产品设计。
随着首批科创综指ETF的获批,科创板的投资生态将更加丰富多元。南方科创综指ETF凭借其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研究团队力求为投资者布局“硬科技”领域的提供便利工具。
内容来源:研值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