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随着一只新产品的募集失败,又暴露了信达澳亚基金的最大软肋。
3月15日信达澳亚基金公告称,该公司旗下的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募集失败。实际上,信达澳亚基金旗下的FOF基金危机四伏,不但业绩表现落后,且多数基金业面临清盘。
再加上权益基金规模的持续萎缩,信达澳亚基金会否因新基金募集失败而改变自身策略?
管理FOF惨淡
据信达澳亚基金公告,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于2023年6月15日获证监会许可注册,并经准予延期募集,自2024年12月16日起公开募集。截至2025年3月14日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该基金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该基金拟由王奕蕾担任基金经理。
新基金不能成立,同类型的老基金表现又如何呢?
据天天基金网,信达澳亚基金旗下有5只FOF基金,这一数量还不足基金公司平均水平的一半。5只FOF基金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合计资产规模为0.59亿元,与平均每家公司16.65亿元相比,更是不足平均规模水平的4%,在可比的88家基金管理公司中排名第76名。2023年9月底,信达澳亚基金旗下的FOF基金净值规模为1.53亿元,一年多的时间这一规模缩减了61.44%。
具体来看,5只FOF基金全部触发清盘的规模红线。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净值规模仅0.1亿元;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A、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C净值规模分别0.0029亿元、0.10亿元;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A、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Y净值规模分别0.38亿元、0.00007万元。
在业绩方面,信达澳亚基金旗下有5只FOF基金近6月平均回报率为11.34%,跑输同类基金12.11%的平均业绩,更是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26.82%的涨跌幅。
通过该公司老的FOF基金的表现,也能理解新FOF基金募集失败的根本原因。
王奕蕾还能坚持多久
据《笔尖网》观察,信达澳亚基金旗下的FOF基金主要由王奕蕾管理。募集失败的拟任基金经理同样也是王奕蕾。
上述5只FOF基金,信澳颐远养老目标205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 、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A、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C由王奕蕾独自管理,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A、信澳颐宁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期混合(FOF)Y则由王奕蕾和王兰共同管理。
王奕蕾累计任职时间4年又15天,现任基金资产规模0.59亿(5只基金)。2016年9月加入新华基金,担任基金投资部总监和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2019年4月4日至2019年12月4日任专户FOF产品投资经理;2020年4月26日至2022年9月20日任新华精选成长主题3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基金经理;2022年9月加入信达澳亚基金,并现任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
可见,在FOF的投资管理方面,王奕蕾有一定的经验,信达澳亚基金也毫不犹豫,2023年7月开始由她任职旗下FOF的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长的信澳通合稳健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FOF),在去年四季报称“本基金存在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本基金管理人已按照法规规定向监管机构报送说明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本基金资产净值仍未达到五千万元”。
新产品募集失败,老基金又全部触及清仓红线。王奕蕾还能坚持多久?
其实,信达澳亚基金整体的权益基金规模均有明显下滑: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由2021年年末的218.87亿元,缩减至2024年年末的90.09亿元,三年缩减幅度58.84%;混合型基金规模由2021年年末的428.05亿元,缩减至2024年年末的268.69亿元,三年缩减幅度37.23%。
业内人士称,面临自身软肋,信达澳亚基金需要深入分析募集失败的原因,是市场环境不佳、投资者信心不足,还是本身基金投资策略不受欢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公司需要调整策略并重新规划未来的基金募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