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申报20只新基金!永赢基金“瘸腿”扩容能走多远

6c2016cbc3f740f08878d9349cff94e2.jpg

  《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转暖,公募机构申报新产品的热情高涨。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3月17日,年内99家公募机构申报了420只新产品,其中三分之一是ETF和ETF联接产品,公募重点布局指数和科技。

  从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华夏基金和永赢基金成为年内申报基金产品数量的第一梯队,今年以来申报基金数量均超过20只,分别申报了31只、20只。作为头部基金公司的华夏基金,这种申报速度并不稀奇,但体量不大的永赢基金却出乎意料,集中申报了20只。永赢基金急于“扩容”的原因什么?投资者会否买账?

  一股脑申报新品

  分析人士指出,ETF这两年规模增长很快,很多投资者把ETF当作一个配置市场的工具。基金公司今年新产品申报的一大特色是主打ETF,辅之以各类指数基金,包括增强指基、ETF联接基金,以及相关的量化基金等。但永赢基金新增报会基金却不走寻常路,混合型、指数型成为其主流申报产品。

  3月12日,永赢基金新增报会基金——永赢资源慧选混合;3月14日,永赢基金继续新增报会基金——永赢国证商用卫星通信产业ETF。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3月14日,永赢基金年内新增报会基金多达20只,新增受理基金17只,期间新增获批基金7只,尚无等待发行的基金,且正在发行基金有2只,已发行成功5只。其中1月份新增报会基金11只,2月份也多达7只。

  从申报类型上看,永赢基金申报的混合型产品有7只,指数型有6只,ETF产品也有6只,另有1只是债券型。

  业内人士表示,永赢基金加大了混合型基金的申报,可能意味着该公司认为某些行业或板块具有较好的投资前景,希望通过新基金产品捕捉这些机会。另外,与大型基金公司无法“卷”ETF,永赢基金在市场趋势下进行战略调整,旨在扩大产品线,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没有坚实业绩后盾

  基金公司大力度规模“扩容”,前提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永赢基金却没有坚实的业绩后盾,即便新基金能发行但募集规模恐也有限。

  据天天基金网统计,永赢基金旗下的主动管理型基金表现较弱:旗下股票型基金近1年、近3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7.20%、-14.79%,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业绩分别为14.18%、-7.25%。显然,旗下股票型基金在涨时滞涨,在跌时深跌。旗下混合型基金多达86只,近5年平均回报率为19.46%,但依然跑输同类基金同期31.57%的平均业绩。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永赢基金旗下的偏股基金在去年四季度重仓的前三只股票分别为嘉益股份、迈瑞医疗、宁德时代,但三只股票近3月全部下跌,跌幅分别为7.72%、1.40%、3.75%。

  此外,永赢基金旗下固收类基金同样表现较弱。

  目前,多数FOF基金从传统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转向被动基金,永赢基金旗下的FOF基金近6月、近1年平均回报率为3.96%、4.68%,而同类基金同期的平均业绩分别为11.97%、6.78%。旗下指数型基金多达30只,近1年、近3年平均回报率分别为7.22%、-3.45%,同类基金同期平均业绩分别为16.41%、5.60%,出现了逆市下跌。旗下债券型基金多达144只,近6月、近1年、近5年平均回报率也均跑输同类基金。

  一家基金公司被市场关注,最重要的还是业绩,由于业绩上的瑕疵,永赢基金也屡屡遭遇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旗下个股票型基金净值规模由2023年6月末的3.11亿元跌至去年四季度的0.75亿元,一年半萎缩了75.88%。投资者质疑,没有较强业绩支撑的永赢基金,这种“瘸腿”扩容能走多远?



AI财评
永赢基金年内密集申报新基金产品,显示出其急于扩大市场份额的意图。然而,其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主动管理型基金和固收类基金均跑输同类平均业绩,这可能会影响新基金的募集效果。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基金公司的业绩是投资者选择的重要依据,永赢基金若不能提升业绩,其扩容策略可能难以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此外,永赢基金在ETF和指数基金领域的布局相对较少,这可能限制了其在当前市场趋势下的竞争力。总体来看,永赢基金需要在提升业绩和优化产品线之间找到平衡,以实现可持续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