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网》文/笔尖观察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每一个IPO的进程都承载着企业的梦想与期待。然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茶叶”)的IPO之路却在2023年3月收到问询函后,陷入了一片寂静,最终以终止收场,其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中国茶叶作为承载着千年茶文化的行业代表,本应在资本市场上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庞大的市场潜力,曾让无数人对其IPO充满期待。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司IPO之路以终止收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从企业内部来看,或许是对问询函中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估计不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梳理、解答。又或许是在准备回复的过程中,遭遇了内部管理、财务数据等方面的难题,导致进度一拖再拖。而从外部环境而言,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监管政策的日益严格等,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回复工作变得艰难。
从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份,中国茶叶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18.9亿元、24.3亿元和14.2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66亿元、2.39亿元、2.84亿元和1.98亿元。
此次,中国茶叶拟募集资金约11.40亿元,所募资金投向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笔尖网》关注到,此次募投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实现紧压茶加工产能 3,000 吨/年,小包装普洱散茶加工产能 500 吨/年,滇红茶加工产能 250 吨/年,提升中国茶叶的普洱茶及滇红产能和市场占有率。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当前资本市场的一些现状。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监管政策及力度在发生变化,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合规提出新的要求。这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发展活力,成为了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