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讯深度|“香型拼盘”出战,宣酒能坐稳“金花”席位吗?


作者|子煜

编辑|方圆

排版|王月桃

当金种子酒渐渐掉队,长居皖南的宣酒正接过了徽酒第四朵金花的接力棒。

数据显示,宣酒2022年实现销售额14.6亿元,2023年升至18亿元,已实现对金种子酒的业绩反超,稳坐徽酒第四把交椅。

业绩崛起和宣酒染酱轨迹重叠。今年是宣酒入“酱”门的第二年。2022年,宣酒推出酱酒产品宣酱,该产品也成为安徽本土为数不多的酱酒。

回看宣酒的成长之路,从浓香到芝麻香到酱香,宣酒试图用香型差异化改写安徽白酒香型版图。但在酱酒集中化趋势以及全国名酒降维打击下,第四朵金花宣酒能否常盛?

图片来源:宣酒官网

01

香型拼盘

“宣酱在过去一年表现亮眼,2024年销售业绩增长40%,并于去年9月一举夺得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金奖。”

这是前不久安徽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在合肥演讲时宣布宣酒“染酱”两周年成绩单。2024年年初,宣酱上市一周年时,宣酒披露销量接近4万箱,销售额1亿元,2024年的目标是将销量提升至8万至10万箱。

对于亮眼业绩,李健在演讲中提到了宣酱“三大法宝”,包括独特的地理位置,即宣酒所在的宣城,与贵州茅台镇同处北纬30°,适于酿造酱香型白酒;特有的酿造工艺,即宣酒采用小石窖酿造,是酱香型白酒必备;以及技术团队,即宣酒总酿酒师高传强是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修订专家组成员,带领宣酒技术团队全方位学习对标茅台十年之久,终于酿出徽派酱酒。

图片来源:宣酒官网

不难看出,“三大法宝”两件和茅台有关,另一件则是宣酒特色的小窖酿造。事实上,李健从不否认宣酱对于茅台的对标、学习、模仿,甚至多次表示“宣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安徽的茅台”。

至于小窖酿造,指的是宣酒独有的用石头砌成的小石窖,让粮食与微生物接触面积更大,发酵更充分。在官方说法中,这样酿出来的宣酱有着2000多种风味物质,口感丰满。类比来看,宣酒的“小窖酿造更健康”定位就很像胡姬花花生油“古法小榨花生油”的定位,都是把自己和机械化的、非传统的制作方式区别开来。

当然,作为宣酒的特殊工艺,一开始小窖也是用来酿造浓香白酒的。

从单一香型到多香型,宣酒改变与其总酿酒师高传强有关。2011年,高传强进入宣酒,开始了运用小窖发酵酿造芝麻香的实践。2015年,全面负责宣酒芝麻香型原酒生产扩能、技改项目。此后,高传强还主持建成了宣酒的酱香酿造基地,并于2022年12月正式推出宣酱产品。

至此,宣酒已拼出浓香、芝麻香、浓芝兼香、酱香四种香型的版图。其中,浓香型产品包括红宣40度、红宣50度、宣酒u6、宣酒u9、宣酒3、宣酒6等,芝麻香型产品包括国宣53度、宣酒芝麻香42度等,浓芝兼香型产品包括宣酒8、宣酒10、宣酒15、宣酒20等,酱香型产品包括7星宣酱和5星宣酱。

图片来源:酒讯制图

02

金花定位

改用电视剧《潜伏》里一句台词,安徽这个地方,情况太复杂了。这里不仅有众多在省外叫得上名号的本土酒企,更有全国性名酒持续下沉,想在这里做“金花”,必须得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宣酒把筹码放在了不断进化香型上。目前,安徽市场以浓香为主流香型,“一哥”古井贡酒是江淮浓香代表,口感表现为“柔、雅、醇、甘”。迎驾贡酒虽同为浓香,但在风格上注重浓郁的口感和独特的香气。此外,安徽也不乏其他香型,比如口子窖的兼香、金种子的馥合香、明光酒的明绿香等,且都为10亿级以上酒企。

图片来源:摄图网

“现在徽酒中能稳定增长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北京酒类流通行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表示,宣酒的特点一直不明显,而且随着市场反复摇摆,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根基。推出芝麻香或者酱香更多是战术性动作。

酒讯注意到,2017-2022年六年时间里,宣酒开发出一系列产品:宣酒6、宣酒8、宣酒10及宣酱,产品价格逐渐走高。基于产品结构升级的战略,就不难理解宣酒染酱的决定——行业内普遍认为酱香型白酒自带高端基因,高端化也会带来足够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前几年酱酒主要品牌高端化给更多新品牌让出发展空间。

尽管李健在演讲中披露了宣酱亮眼的销量,不过,从电商平台销售情况看,酱香或许并未建立起宣酒的品牌护城河。

酒讯进入宣酒天猫旗舰店,7星宣酱和5星宣酱售价分别为969.2元/瓶和518.44元/瓶,已售分别为20和25。而店内销售较好的则是其他香型。宣酒10 42度480ml*4瓶售价869元,已售超300,红宣40度500ml*4瓶售价230元,已售超1000。

图片来源:宣酒天猫官方旗舰店截图

在整个店铺内,红宣的销量都是很高的,无论是40度还是50度,无论是双瓶装还是四瓶、六瓶装,已售普遍过百,甚至上千。

这种现象和宣酒的“定位”理论有关。李健曾说,“定位理论让我们明白了企业的战略是什么——首先在顾客的认知中找到一个存在之家,然后进行环环相扣的配称,进行选择、取舍、聚焦,最后完成这个使命,这就是战略。”

资料显示,2010年,宣酒与特劳特公司一起找到了“小窖酿造”这个细分领域定位,宣酒曾砍掉了160多个产品,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就只销售一款产品——红瓶宣酒,建立起简单但明确的消费者认知,就是“一支红瓶”,这支红瓶在8年时间内卖出了2亿多瓶。

图片来源:宣酒官网

这种方式很极致,先是聚焦一款产品,待品牌势能蓄积得足够高时,借势推出其他香型,更高价值产品,以此扩张到更有影响力、购买力的人群。

但一个现实是,当护城河从“一支红瓶”变成徽派酱香,战场已从酿造工艺延伸至酱香品类。而在酱香这个新的角斗场,消费者的选择很多,有什么充分的理由选择宣酱呢?

03

酱派混战

如果说徽派酱香、小窖酱香很特别,或许可以去到省外市场看看酱酒品类能有多少分类和“定位”。

先不说贵州酱酒有天然的产区优势,只要一句“扎根茅台镇”就能立住人设,把目光看向非贵州产区酱酒,同样遍地开花。

在四川,郎酒青花郎定位“庄园酱酒”,代表川派酱香,潭酒率先提出酱酒“真年份”;在湖南,武陵酒曾和茅台和郎酒同被评为国家级名酒,2018年之后,随着酱香热的发酵,武陵酒业成为衡水老白干集团营收增速最快的公司。在广西,丹泉酒厂虽然也经过了从米香到酱香的转型,但时间较早,2003年染酱,且有主打系列。此外,山东的云门酱酒、黑龙江的北大仓都占领了北派酱酒的市场。

图片来源:摄图网

“目前酱香酒在整个白酒市场的空间基本上已经锁定了,未来面临的也就是结构性的增长。”程万松指出,糖酒会期间又涌现了很多新的酱酒品牌,但并不是所有酱酒品牌都会有好的表现,只有几个名优企业还有比较稳定的趋势,其他的很多都是机会型品牌,可能暂时会有一些增长,但长久来说并不被看好。宣酱或许也是这种命运,因为在消费者心目中很容易把宣酒归属到那种杂牌酒中。

程万松认为,安徽市场的酱香酒市场空间基本上已经固定,野蛮扩张的成功率不大,未来的消费者一定是根据品质、特点、购买力、经济价值等购买,但在这些方面宣酒都不具备明显优势。

对于宣酱的目标,李健提出“拿下合肥”。撬动万亿级市场,在全省站稳脚跟,实现皖南皖北两大战线相互呼应,同时辐射长三角周边区域,形成消费核心拉力。

但合肥这个地方,就像安徽市场的浓缩,情况更复杂。资料显示,合肥白酒市场容量在90亿以上,徽酒品牌占比近70%,其中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一超二强”占据60%以上市场份额,而外来品牌中,茅台、五粮液市场份额均在10-15亿,剑南春、洋河、泸州老窖、汾酒等品牌份额则处于1-5亿区间。

图片来源:酒讯制图

总的来说,酱香未必是宣酒守住“第四朵金花”的终极答案。作为安徽酒企转型酱香的孤例,宣酱上市仅两年,其市场爆发力与可持续性仍需时间验证。

而在安徽白酒江湖,宣酒若不能以“小窖酿造”为支点,持续深耕核心消费圈层,在品质、场景与文化价值上形成差异化壁垒,所谓的“酱酒突围”或将止步于短期热度。真正的金花之位,从来不是香型之争的胜利,而是对消费需求的精准卡位。

转载说明:禁止未经授权转载或改编,否则依法追究。

最新


AI财评
【财经锐评】宣酒染酱的突围与隐忧 从财务数据看,宣酒通过多香型布局实现18亿元年营收,超越金种子跻身徽酒四强,战略转型初见成效。但需警惕三个关键风险点: 1. 品类扩张的边际效益递减 酱酒赛道已进入头部竞争阶段,行业CR5超60%。宣酱1亿元销售额仅占集团5.6%,且面临茅台系列酒、郎酒等成熟品牌的降维打击。电商数据暴露真实市场接受度不足,高价策略与品牌力存在错配。 2. 战略摇摆的沉没成本 从"一支红瓶"到四香并举,企业累计投入的产能改造成本超5亿元(按行业均值估算)。但芝麻香、酱香等新品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可能拖累整体ROE水平。 3. 区域市场的增长瓶颈 安徽白酒市场年增速已放缓至5%以下,合肥市场被三大龙头瓜分60%份额。宣酒若不能突破30%的省内依赖度(参照迎驾贡酒省外占比35%),将面临增长天花板。 建议:聚焦"小窖酿造"核心资产,控制酱酒投入规模,优先夯实50-200元价格带的基本盘。可借鉴口子窖的兼香差异化路径,避免在红海市场与巨头正面竞争。当前18亿元营收对应的估值约50-60亿元(PE25-30倍),需警惕品类扩张带来的估值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