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成股份打造大消费闭环,筑牢产业“护城河”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一家坚持长期主义的公司,一定是选择做难而正确的事。

2021年,福成股份在重启肉牛养殖主业的同时,投身上游种植业,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端到端全链条掌控,打造出一个大消费产业链闭环。各产业之间协同互补,筑成了牢固的“护城河”。

自2004年上市之后,福成股份连续18年坚持现金分红回报股东,充分证明自己是一家值得长期投资的公司。

 

租种6.3万亩地打造闭环

2021年,福成股份在重启肉牛养殖和屠宰业务的同时,响应国家号召,涉足上游农业种植业,帮助农民增收增利,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并借此打造公司大消费产业链的闭环。

最近几年,公司持续加大对种植端的投入,加大土地租赁规模。截至2024年末,已累计租赁农耕用地达到6.3万亩。

为确保农户收入稳定,公司全部一次性支付农户5-6年租金(租期5-6年),既保障农业种植稳定性、连续性,也给自身长期持续性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充分基础和便利条件。

公司对大规模农田进行集约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种植,极大提高了农业种植效率,完全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发展方向。

布局生态种植业,是福成股份经营大消费产业链闭环的重要一环。

公司租赁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加工成面粉后,主要提供给旗下食品加工厂和餐饮店使用;玉米做青贮饲料用于养牛;活牛屠宰分割后,向公司食品厂和餐饮店提供新鲜牛肉,部分对外销售;食品加工厂的产品,通过线下、线上渠道销往B端和C端市场。另外,养殖肉牛的排泄物回施农田,增加土地肥力提升产量,形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

这一产业链闭环的打造,福成股份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端到端全链条掌控,既可保证饮食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又可降低成本、稳定供应。

 

长期主义筑牢“护城河”

2024年,在肉牛养殖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福成股份的养殖主业仍能实现盈利,充分体现了产业链协同的价值。

上游种植业务可以给养殖供给相对低成本的饲料;下游食品加工业务,可调节肉牛的出栏节奏,通过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避免养殖业直接参与市场的价格竞争。

种植业历来难做,投入大、见效慢,企业大多不愿涉足。福成股份持续加大对种植业的投资,做难而正确的事,正是公司长期主义的体现。

随着大消费产业链闭环的不断完善,福成股份的所有投入,都会成为公司最牢固的“护城河”,也将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福成股份自2004年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金额(包括IPO发行融资)2.52亿元,公司连续18年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累计现金分红8.16亿元,超过直接融资总额的3倍。平均分红率(利润分配/净利润)50.38%,且全部为现金分红。

2024年度,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0.38元(含税),共计现金分红3111.06万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60.18%。

AI财评
**福成股份:产业链闭环构筑长期竞争力** 福成股份通过布局种植、养殖、食品加工及餐饮的全产业链闭环,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端到端掌控,显著提升了成本控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尤其在2024年肉牛养殖行业低迷时,其上下游协同效应仍保障了养殖板块盈利,凸显商业模式韧性。 公司长期主义策略体现在对种植业的持续投入(6.3万亩土地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循环经济设计(饲料自给、粪肥回田),既符合政策导向,又强化了供应链稳定性。18年连续现金分红(累计8.16亿元,分红率50.38%)更彰显其盈利质量和股东回报意识。 需关注的是,农业投入周期长、利润率偏低,且大规模土地租赁可能面临政策或自然风险。若公司能进一步优化深加工附加值、拓展高毛利终端产品,其长期价值释放将更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