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民生合并之后,原国联证券研究所管理层接连出走

摘要:4月3日,“券商人事”公众号爆料,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科技组组长、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已入职华金证券,担任副所长、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

4月3日,“券商人事”公众号爆料,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科技组组长、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朝晖已入职华金证券,担任副所长、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这一人事变动引发市场关注,尤其是考虑到不久前国联民生证券研究所所长杨烨辉同样投身华金证券。

从两位研究所管理人员的履历来看,杨烨辉拥有16年的产业与证券研究经验,涵盖实体产业与证券研究领域,曾先后任职于江中药业、默沙东制药市场部,后转型至证券行业,历任招商证券、华泰证券、天风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最终在国联证券研究所担任所长。而贺朝晖则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硕士,在电力项目成本分析、行业政策研究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在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美国能源外企等机构任职,后进入证券行业,曾就职于东兴证券、申港证券、国联证券。


图片人物系贺朝晖

两人相继出走,或与国联民生证券的合并背景不无关系。2025年1月3日,国联证券取得中登公司出具的《证券变更登记证明》,宣告着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的合并正式落下圆满的帷幕。

合并之后,研究所的管理架构势必面临一定程度的重构。

在证券行业,研究所的核心价值往往依赖其市场认可度,而这一认可度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基金分仓佣金。Wind数据显示,在2021年之前,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的基金分仓佣金排名均处于中后位。然而,2022年、2023年,民生证券的分仓佣金排名一路攀升至28名和17名,而同期国联证券仍徘徊在40名左右。


图片系民生证券分仓佣金排名情况


图片系国联民生证券分仓佣金排名情况

一般而言,业务实力越强的会占据更加主导的地位。由于民生证券研究所实力更强,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在内部权力、资源分配上可能向其倾斜。如若如此,对于原国联证券研究所的管理人员而言,这一变化无疑带来了落差,甚至可能成为他们选择离开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合并后的国联民生证券在分仓佣金上实现了排名的大幅度跃迁,由2023年的38名上升到了2024年的第5名,分仓佣金收入从1.03亿元上升至2.37亿元。

杨烨辉、贺朝晖的去向华金证券,近年来在研究领域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Wind数据显示,2018年华金证券的基金分仓佣金排名仅为72名,但此后几年稳步爬升,至2023年已升至53名。尽管相较于行业头部券商仍有差距,但其在研究所投入上的持续加码显而易见。


图片系华金证券分仓佣金排名情况

然而,华金证券研究所也面临着研究人才流失的挑战。今年2月,华金证券研究所原所长孙远峰离任,并正式加盟太平洋证券,出任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院执行院长。此外,Choice终端数据显示,2024年初,华金证券分析师从业人数为24人,而截至4月3日,这一数字已下降至16人,显示出较高的人员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券商对研究所的投入往往受限于整体盈利能力和资本实力,因而导致研究所人才的流动性较高,华金证券是否能够真正留住新引进的核心研究力量,并将其产出转化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仍需要时间来检验。

内容来源:机构之家


AI财评
【专业点评】国联民生证券合并后研究所核心人才流失,折射中小券商研究业务三大痛点:1)并购整合中管理权与资源分配失衡,民生系研究实力占优导致国联原团队边缘化;2)研究业务高度依赖个人IP,头部分析师流动直接影响分仓佣金排名(如民生2023年佣金排名17位vs国联40位);3)中小券商研究投入可持续性存疑,华金证券虽高薪挖角,但2024年分析师人数已缩减33%,反映行业"重挖角轻培养"的短视困境。合并后国联民生佣金排名跃升至第5名,显示规模效应初显,但如何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人才体系建设,仍是中小券商突破研究业务瓶颈的关键。
注:本文转载自机构之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