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消费市场中,水果零售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者对于水果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竞争态势愈发激烈,各种新业态不断涌现。主打品质体验的精品水果店、融合线上线下的社区团购、借助直播带货的电商店铺等,凭借各自经营模式和竞争优势,在水果零售市场争份额。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曾备受追捧的高端水果市场却遭遇寒冬。作为行业内的知名品牌,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百果园,股票代码2411),其发展历程备受关注。2月3日,百果园发布业绩预警。预计百果园拥有人应占亏损3.5 - 4亿元, 此外,预期于二零二四年收入将较二零二三年收入减少不超过15%。
营收利润双降,“水果第一股”辉煌不再
百果园2001年12月在深圳成立,开创水果专营连锁业态。其发展历程丰富,企业规模庞大,经营模式多元。曾获亚洲2015年度果蔬零售商等称号。2023年,百果园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备受瞩目的“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3月27日,百果园发布2024年度业绩公告。公告中显示,2024 年,百果园业绩呈现出多方面下滑态势。百果园收入10,273.3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9.8%;毛利764.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约41.9%;同时,其门店规模也在收缩,从2023年的6093家到2024年的5127 家,门店数量减少966家。回顾百果园近几年的营业数据,2021至2023年,百果园营收分别为:102.9亿元、113.1亿元以及113.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0亿元、3.23亿元以及3.62亿元。
对于此次业绩亏损,百果园曾在盈利预警中解释称,一是由于国内消费市场疲软,公司在2024年下半年主动调整,优化产品组合并降低毛利率,以此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二是公司鼓励加盟商从租金收入比较高的门店,搬迁到租金收入比较低的门店,同时加盟商也更关注租金收入比更具可持续性的优质门店,使得加盟门店数量从2023年12月31日的6,081家,减少到2024年12月31日的5,116家;三是公司在2024年执行了年初制定的“高品质水果专家与领导者”新战略,通过门店翻新、开展营销活动、聘请美好生活大使等方式,提升顾客对公司的品牌认知度,但这也导致2024财年公司开支增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百果园主打高端水果,其定位与当下的消费观念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再加上百果园的整体运营水平欠佳,加盟连锁店没有根据总部的整体策略贯彻执行,这也是造成公司战略推行不力的一个原因。”
中信证券给予百果园集团“买入” 评级,目标价 2.50 港元。认为水果零售行业分层发展,中高端水果零售或将与其他水果零售形成错位发展格局,随着居民水果消费升级,中高端水果消费占比将持续提升,我国中高端水果零售渠道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百果园集团作为中高端水果连锁零售的代表企业,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
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品牌形象岌岌可危
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民重点关注重中之重。百果园作为水果连锁零售行业的知名企业,门店遍布全国,但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引发社会关注。
2022年,百果园被曝光销售变质、隔夜水果等严重问题,遭到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点名批评。2023年,上海一家百果园加盟店也出现状况,其所售水果经检测农药残留超标,随后受到相关部门处罚。到了2024年“3·15”期间,武汉的百果园门店问题频出。店员竟将发霉的水果制作成高端拼盘售卖,还存在“以小充大”的欺诈行为,把“JJ”级别的车厘子假冒成“JJJJ”级的售卖。不仅如此,督导经理还要求店员继续售卖过期的树莓。一时间,多个平台上涌现出大量针对百果园水果质量问题的投诉,内容涉及水果腐烂生蛆、发霉、发臭变质等严重情况 。
虽然在事件被曝光的第一时间,百果园就做出了回应,但是食品安全问题对品牌形象的冲击最为致命。这会导致品牌形象因此而遭受重创。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会导致信任危机的产生,将会对品牌未来的发展构成严重阻碍。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提到,水果零售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对供应链管理、周转效率、门店选址要求极高。一旦经营出现偏差,容易陷入 “压货 — 降价促销 — 亏损 — 信任缺失” 的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水果的品质保障,包括食品安全,会受到严重冲击。例如,压货导致水果长时间存放,增加了变质风险,进而影响食品安全。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指出,从生鲜水果加盟模式的整体视角来看,以百果园为例,其加盟商反馈的压货、高租金等难题,反映出加盟模式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管理以及加盟商利益协调方面的不足。这些问题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管控,高成本压力下,部分加盟商可能在水果存储、保鲜等环节因陋就简,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