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银行2024启示:顶尖的高手,向来是长期主义者与布局者

摘要:面对息差收窄、营收增长疲软等系统性挑战,银行业正经历盈利模式重构的关键阶段,而跨周期经营的战略布局与业务韧性,已成为检验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面对息差收窄、营收增长疲软等系统性挑战,银行业正经历盈利模式重构的关键阶段,而跨周期经营的战略布局与业务韧性,已成为检验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秉持谨慎的风控策略,不断强化对宏观经济、产业趋势、区域客群的研究和分析,有效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如何跨周期稳健经营,从2023年开始宁波银行以这句话作答,最近2年宁波银行也陆续公布了践行成果。

4月9日晚间,宁波银行正式对外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总资产31,252.32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全年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不良贷款率0.76%,贷款及垫款14,760.63亿元,比年初增长17.83%,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业内较好水平。

从贷款余额和资产结构来看,宁波银行较好地完成了2024年初制定的经营策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客户金融需求,扩大客户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信贷规模的增长,同时优化了资产结构,平衡了资本和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本的综合回报。

根据宁波银行2024年年报,该行拟向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含税),拟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达59.43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22.77%。

正如宁波银行年报所给的总结:“守正者稳,创新者进。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长期主义锚定价值创造,方能行稳致远。”

生态化布局全面服务实体,盈利与资产双升

分拆业务来看,2024年宁波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479.93亿元,同比增长17.32%;非利息收入186.3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27.97%。公司贷款的日均平均余额为8843亿元,同比增长21.92%,平均利率为4.29%,个人贷款的日均平均余额为5289.61亿元,同比增长20%,净息差为1.86%,同比仅下降2个基点,表现相当耀眼。

宁波银行经营区域均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融资需求旺盛,贷款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强。

近年来,宁波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扎实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相关要求,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开发了丰富多样的贷款产品,包括贷易融、小微贷、专保融、定期融、创业贷等数十种金融产品,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和需求的企业,具有额度高、期限长、审批快、担保方式灵活等特点。


2024年底宁波银行公司银行客户 17.18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2.03 万户。零售公司客户 43.96 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0.76 万户,贷款及垫款余额14760.63亿元,比年初增长17.83%

与此同时,宁波银行聚焦汇率管理、利率管理和资产配置等领域,持续积累细分市场的比较优势,帮助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2024年底,机构业务存款 2,814 亿元,同比增长 20.15%;零售公司存款余额 2812 亿元,同比增长 16.54%。个人客户金融总资产(AUM)11282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412 亿元,增长 14.3%。


并且,宁波银行还通过金融科技手段构建多维服务生态,以更高效、精准的方式链接企业客户群体。2024年,宁波银行结合实体企业的需求,全面升级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打造“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三个平台,在应用面与企业内部系统互联互通,推进业财一体化与多元场景融合,赋能客户经营和降本增效,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从资金管理到价值创造;在客户侧,整合多方资源,创新运用银行平台的资源赋能作用,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提供全流程的一站式综合化服务。

宁波银行不断升级的“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赋能体系已显现成效,在助力更多实体经济客户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的同时,宁波银行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持续增强。

另外,多元化的利润中心已成为宁波银行稳健发展的驱动力。宁波银行本体包括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有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

在充分发挥多牌照优势,强化子公司协同力度,推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基础上,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4家子公司均实现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2.55亿元、25.51亿元、7.44亿元、3.03亿元。

其中,永赢基金和宁银消金净利润同比增长五成左右,永赢金租净利润同比增长20.1%;宁银理财净利润同比增长11.4%,由此一举推高了宁波银行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31,252.32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客户存款18,363.45亿元,比年初增长17.24%;公司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 4947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71 亿元,增长 24.42%。

针对发展区域特色金融,风险管控成效卓然

“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持续积累差异化的比较优势,用专业为客户创造价值。”成立至今,从一个二线城市的信用社改制成城商行,再到进入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列,正是宁波银行秉持细分市场客户服务差异化路线的发展成果。

2024年宁波银行一如既往以“支持实体、服务中小”为经营宗旨,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民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集,强化以长三角为中心服务区域经济的市场逻辑,结合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因时因地提升产品服务针对性,满足区域特色化融资需求,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准,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以2024年末公司贷款按地区划分占比情况分析,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分别占公司贷款余额的64.37%、21.61%和4.51%,三地总占比超过90%。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处于长三角经济带,三地的产业结构和业务导向存在明显差异性,宁波银行则是根据不同的市场地位、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求,创建实用、高效的金融产品清单。

例如,在浙江本土,宁波银行根据各区域市场、行业、科创园和孵化园等科创属性特色,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后,形成授信专案,对处于不同发展周期的科技企业提供便捷的授信支持,比如专利贷、科技贷等多项专属金融产品,形成了“政府增信+银行让利+企业成长”的生态闭环。

在江苏南京,宁波银行紧扣江苏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设立全辖内经营机构专营团队、科技企业绿色审批通道,对口服务科技型企业,着重赋能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制药、集成电路等优选企业,提供全周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今年以来,宁波银行南京分行为70家科创企业累计对接600余家外部投资机构,举办融资路演超200场。


而在上海,宁波银行运用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政策举措,发挥宁波银行境外股东资源优势和总行离岸团队效率优势,运用跨境资金池、FT账户等优势产品,为科创企业拓展海内外融资渠道,包括流贷、固定贷、投资并购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此外,依托一线城市资源集聚与政策先发优势,上海科创企业数字化转型渗透率高,宁波银行加强推进“数实融合”的数字化转型落地,“鲲鹏司库”财资大管家”“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等近十个数字化服务在上海得到了较好的市场认可,服务企业超过一万家,对客赋能有效增强。

由于沉浸式深耕,宁波银行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细分的准入判断指标体系和风控要点。在坚持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基础上,宁波银行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抵御风险能力坚实,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2.67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资产质量继续保持业内较好水平。不良率始终在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确保公司能够专业专注于业务拓展和金融服务。

企业文化引领创新,铸就内源性增长动力

宁波银行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持续保持经营效益优异,与其稳健的创新经营策略和长效的激励机制密不可分,而背后又植根于优秀的企业文化。

宁波银行成立之后,在国资主导的基础之上,先后吸纳了新加坡华侨银行、雅戈尔、华贸集团等外资和民营资本股东,再加上IPO公开发行股份,逐步形成了结构多元、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良性股权结构。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也实现了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专业知识与技能多样性,大幅提高了决策的专业性、监督的权威性以及执行的高效化,由此塑造了宁波银行“诚信敬业、合规高效、融合创新”的企业文化。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银行业“低利率、低利差”的市场环境下,不少银行以“降薪增效”减小经营压力从而提高效益,而宁波银行以长效激励制度确保员工行为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释放人力效能,激发员工潜能,维持职工薪酬与经营效益的正向成长惯性。

另外,创新在宁波银行企业文化当中,是执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和驱动效益的动力,金融科技则是宁波银行最重要的创新生产力之一。

以“融合创新、转型升级”为发展方向,2024年,宁波银行聚焦智慧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愿景,发挥开放银行金融服务方案的优势,持续加大投入,依托“十一中心”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和“三位一体”的科技研发体系,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通过加速数字化产品迭代升级,导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拓展大模型技术平台体系,乃至依托“宁行云”品牌升级金融科技服务模式,驱动助力商业模式快速响应、降本增效,巩固竞争优势,构建发展新动能,实现了为业务赋能、为客户赋能的目标。


此外,宁波银行持续推动资本精细化管理,平衡好资本和资金使用效率,对照资本新规优化表内外业务结构,持续强化资本内生积累能力,公司资本充足、资本回报等综合性指标继续保持良好。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3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0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59%,总资产收益率为0.93%。

展望2025年,银行业的分化还将进一步加剧,宁波银行扎实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用专业创造价值,以责任诠释担当,在服务实体的过程中继续锤炼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银行差异化比较优势,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必然会在变幻的经济浪潮之中依然昂首迈步、稳健跨越。


AI财评
【宁波银行2024年报深度点评】 宁波银行在逆周期中展现出罕见的经营韧性:资产规模突破3.1万亿(+15.25%)、净利润271亿(+6.23%)的同时维持0.76%的不良率,验证了其差异化战略的有效性。核心亮点在于:1)生态化布局驱动存贷双增,公司贷款增速24.42%,零售AUM突破1.1万亿,子公司利润贡献占比提升至14%,多元化利润中心模式对冲息差压力(净息差仅收窄2BP至1.86%);2)深耕长三角战略显效,浙苏沪贷款占比超90%,区域特色金融与数字化赋能(鲲鹏司库等)形成护城河;3)风险管控能力突出,拨备覆盖率389%居行业前列,资本充足率15.32%保障扩张动能。 隐忧在于非息收入占比降至27.97%,反映财富管理转型承压。但长期看,其"科技+区域+多牌照"战略组合与22.77%的分红比例,仍为城商行转型标杆。未来需关注制造业贷款质量与子公司协同效能释放。(298字)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