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正防爆问询反馈财务数据或异常:中国船舶收入与杰奥福林交易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存疑

创正防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正防爆”)以安全为核心的防爆解决方案提供商,专业从事厂用防爆电器、三防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厂用防爆电器包括防爆电器、防爆元件、防爆灯具等产品。保荐机构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王耀,湛瑞锋、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签字会计师姜波,田华。

图片创正防爆作为防爆电气设备领域的领先企业,近年来业绩表现引人注目。然而,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合规性问题,尤其是2024年中国船舶377.23万元收入和杰奥福林257.35万元交易的异常。图片

中国船舶销售:收入确认与订单转化或脱节

收入增长异常:462%激增后骤降

中国船舶作为创正防爆重要客户,其收入数据波动或异常。2022-2024年,创正防爆对中国船舶的收入分别为82.57万元、464.36万元和377.23万元,2023年同比激增462%,显示强劲增长,但2024年收入骤降19%。更令人关注的是,2024年末内销订单转化率仅30.53%,远低于2023年的91.85%,暴露出收入确认与订单交付的严重脱节。

具体来看,2023年收入激增至464万元,但2024年末在手订单金额仅2,345.26万元,期后转化收入仅863.59万元,转化率36.82%。若按2023年转化率91.85%推算,2024年收入应至少达到2,153.19万元(2,345.26×91.85%),而实际仅实现377.23万元,差额高达1,775.96万元。这种收入确认节奏与订单交付的断裂,令人怀疑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或虚增收入的风险。

图片

订单周期与合规性:控制权转移证据缺失

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立信所姜波,田华回复称,2024年中国船舶收入主要用于“大型舰艇建设”,但未提供项目验收进度、完工百分比或控制权转移的直接证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收入确认需以“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为标准。发行人未能披露相关证明文件,例如验收报告或物流记录,收入确认的合规性存疑。这种证据缺失不仅削弱了交易真实性,也增加了财务数据被质疑的风险。

杰奥福林交易:爆发式增长与毛利率畸高

交易增长突兀:672%增幅或缺乏依据

杰奥福林自2017年起与创正防爆合作,交易规模长期较小,2023年销售额仅33.34万元。然而,2024年销售额暴增至257.35万元,同比增长672%。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立信所姜波,田华回复称增长源于“海工模块开发建设”需求,但未披露具体项目名称、中标文件或业主方采购计划,交易真实性难以验证。合作多年的低交易基数与突然的爆发式增长形成矛盾,披露信息未提供新增订单的具体来源或合同细节,难以排除关联交易或收入粉饰的可能性。

毛利率异常:84.33%或远超行业水平

更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杰奥福林销售毛利率高达84.33%,显著高于发行人防爆电器平均毛利率(约60%)及行业可比公司水平(华荣股份:45.2%;新黎明:50.1%)。创正防爆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立信所姜波,田华仅以“定制化程度高”解释,却未提供成本结构明细,如原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占比,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条关于成本真实、完整的要求。如此畸高的毛利率,可能涉及成本虚减或关联交易,需进一步核查。

图片

大客户函证程序:回函缺陷与替代程序或失效

中国船舶函证:回函率低,或证据不足

创正防爆2024年对大客户函证程序存在明显缺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不足。以中国船舶为例,2024年发函金额374.46万元,回函率仅76.3%,未回函金额88.74万元。创正防爆、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立信所姜波,田华称通过“调节表确认相符”,但未提供客户签收单、物流记录或项目验收报告等外部证据,仅依赖内部单据(如销售合同、发票)。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第十条,外部证据优先级高于内部证据,发行人替代程序流于形式,证据有效性不足。

金龙鱼函证:差异调节或不合规

金龙鱼函证问题或更为严重。2024年发函金额519.98万元,回函率仅65.91%,不符金额255.73万元,占发函金额的49.2%。创正防爆、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立信所姜波,田华解释差异原因为“客户以开票时点入账”,但未提供客户书面确认的入账政策文件,仅通过内部调节掩盖差异,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第十五条关于调查不符原因并获取充分证据的要求。

图片

创正防爆2024年贸易商销售收入高达1,727.74万元,占境外收入的28.0%。然而,伴随业绩快速增长,其境外销售核查程序的有效性与数据合理性或存疑。 

图片

EXTEC视频访谈:核查程序漏洞或暴露真实性风险

对EXTEC GROUP s.r.o的视频访谈是验证境外销售真实性的重要环节,但程序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通过视频访谈验证了EXTEC的交易真实性,却未能提供受访者身份核验(如工牌或授权文件)、访谈问题清单或签字确认记录,访谈记录的完整性无从考证。访谈问题未触及订单真实性的核心要素,例如订单签署流程、物流单据或终端项目合同,难以直接验证交易的商业逻辑。更关键的是,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未获取EXTEC与终端客户ORLEN Unipetrol RPA的采购合同或项目验收文件,或导致证据链断裂,无法证明创正防爆产品与终端项目需求的匹配性。

数据进一步或暴露矛盾:2023年对EXTEC销售金额达1,631.38万元,同比增长444%,占境外销售的8.74%。然而,回复函未披露终端项目需求规模或发行人产品在项目中的占比依据,交易增长的合理性或存疑。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此大额交易仅通过邮件订单执行。

贸易商销售核查:终端验证不足埋下虚增风险

贸易商销售真实性核查或暴露出严重不足。2024年,发行人对贸易商的终端销售核查比例仅为30.36%,远低于2022年的77.05%和2023年的67.95%,核查力度明显弱化。国投证券王耀,湛瑞锋获取贸易商进销存数据的比例仅49.20%,未能覆盖半数客户,难以验证库存真实性或销售流向。以秘鲁贸易商为例,2023年销售增长显著,但创正防爆未披露其下游客户名称或终端项目合同,销售与终端需求的匹配性无从验证。

2024年贸易商销售收入达1,727.74万元,占境外收入的28.0%,如此高占比的收入却仅依赖低比例的终端核查,存在重大未验证风险。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2号——函证》第10条,对重大交易应执行更严格的核查程序,但创正防爆未能提供充分的外部证据,如终端合同或物流记录。

图片

 走访与函证程序:样本偏差与回函缺陷削弱有效性

走访及函证程序的样本选取与比例计算或存在缺陷,削弱了核查的有效性。境外销售集中于欧洲(51.26%)和亚洲(35.58%),但走访覆盖18个国家,或未披露高风险地区(如捷克、意大利)的样本占比,区域代表性不足。走访样本以“前二十大客户”为主,却未纳入2024年新增客户SPINA GROUP SRL(销售额1,110.09万元),或存在选择性偏差风险。

函证程序问题或更为严重。2024年境外客户回函金额占比仅65.74%,低于2023年的76.31%,未回函部分(34.26%)依赖替代程序,但回复函未披露替代证据(如物流单据、银行流水)的完整性。境内回函差异金额高达1,358.31万元,调节依据仅为“客户确认”,未提供原始凭证支持,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第10条关于外部证据优先级的要求。

图片

集团客户核查:统计口径模糊导致比例虚高

集团客户核查比例的统计口径问题加剧了数据合理性风险。创正防爆或未明确“集团客户”的定义及统计方法。例如,COSL PROSPECTOR PTE.LTD.作为中海油子公司,其与母公司交易是否合并计算核查比例?Delvalle Global Solutions SLC的关联方交易是否纳入统计?以SPINA GROUP SRL为例,2024年销售1,110.09万元,若其被归入“集团客户”,或未披露对关联方(如Niedax集团)的核查情况,实际核查覆盖率可能低于披露值。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401号——集团审计》第21条,集团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应单独评估风险并执行相应程序,但创正防爆或未提供分项核查数据。模糊的统计口径可能掩盖未核查交易,导致披露的核查比例虚高,或误导投资者对销售真实性的判断。

免责声明:本文为,【基本面解码】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本文所有内容参考资料均来自三方机构公开信息、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面解码】原创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信息仅为阅读者交流学习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作出决策。【基本面解码】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小编。


AI财评
【财经锐评】创正防爆IPO财务疑云:高增长背后的合规性陷阱 创正防爆的IPO申报暴露出典型的高增长企业财务隐患:其一,大客户收入剧烈波动(中国船舶订单转化率骤降30个百分点)与异常毛利率(杰奥福林84.3%远超行业均值),揭示收入确认激进或成本分摊失真风险;其二,境外销售核查漏洞(贸易商终端验证比例仅30%)及函证缺陷(34%未回函依赖薄弱替代程序),直指收入真实性存疑;其三,保荐机构国投证券对关键证据链(如终端合同、物流记录)的缺失未予充分核验,审计机构立信所对84.3%畸高毛利率的合理性论证流于表面。 当前注册制下,监管对"财务洗澡"和"带病申报"的容忍度持续收紧,此类收入与现金流背离(2024年经营现金流下滑12%)、境外销售突增却缺乏配套物流/关税凭证的案例,极易触发监管问询。若无法补强交易商业实质的证据链,或成为IPO实质性障碍。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其后续问询回复中终端客户穿透核查及成本构成的披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