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三雷“台积电+英伟达+博通” 建信基金旗下这只QDII末路狂奔

b39a37e6-4066-4fd7-be73-aa73913e9fc9.jpg

  《笔尖网》/笔尖观察

  4月21日,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从持仓上看,着实令人吃惊!

  前三大重仓股台积电、英伟达、博通年内跌幅均接近30%,持股TOP3俨然成为三大雷。

  连踩三雷的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还好吗?

  重仓股接连暴雷

  据台湾《经济日报》4月21日报道,台积电在最新出炉的股东会年报中,披露了旗下海外布局去年损益状况,其中,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厂去年亏损近143亿元新台币(约32.1亿元人民币),创下台积电美国工厂成立来最大亏损。台积电在2021年、2022年与2023年的股东会年报中,已陆续揭露亚利桑那新厂分别亏损新台币48.1亿、94.3亿与109.24亿。加上去年,该厂在过去4年里已累计亏损逾新台币394亿(约88.5亿人民币)。

  台积电在日本和欧洲的工厂也表现不佳,在日本亏损43亿多新台币(约10亿元人民币),在欧洲则亏损5亿多新台币(约1.1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大陆的南京厂则在去年盈利新台币近260亿(约58亿元人民币),两者差距幅度相当巨大。

  二级市场看,截至4月21日,今年以来,美股台积电年内累计下跌25.13%。

  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一直是建信基金旗下的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的重仓股,2024年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上升至第一大重仓股,最新持有该股4.22万股,持股市值5028.47万元(人民币),占基金净值比达到9.28%。

11.jpg

  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的第二大重仓股是英伟达,持有该股6.37万股,持股市值4955.69万元(人民币),占基金净值比达到9.15%。该股继2024年深跌72.88%后,今年以来再度下跌27.84%。

  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的第三大重仓股是博通,持有该股4.11万股,持股市值4939.59万元(人民币),占基金净值比达到9.12%。该股继2024年深跌79.23%后,今年以来再度下跌28.31%。

  显然,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这次“出海打鱼”,遭遇了最强的风暴。

  回报率持续垫底

  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重仓股的持续下跌,令该基金回报率也遭遇暴击,持续逆势亏损,且在同类基金中垫底。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A近3月、近6月、今年来、近1年回报率分别为-23.61%、-21.30%、-20.22%、-12.63%,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C同期回报率分别为-23.74%、-21.49%、-20.32%、-12.95%,而同期同类基金的平均回报率分别为2.20%、3.43%、2.00%、17.51%。

  从近百只同类基金的业绩排名上看,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C、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A排名长期处于倒数第一、倒数第二的位置。(如图: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C阶段回报率)

12.jpg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一季报度,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投资出现了明显亏损。据一季报披露,报告期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A净值增长率-16.27%,波动率2.26%,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2.26%,波动率 0.86%;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C净值增长率-16.43%,波动率2.27%。

  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A、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C一季度分别实现收益-1093.76万元、-1522.49万元,实现利分别为-4049.05万元、-5616.33万元。

  “2025年一季度,随着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渗透率的快速提升,AI技术在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传统行业加速落地,持续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动AI在大众市场的普及。另一方面,伴随着算法和芯片架构不断迭代优化,单位算力成本快速下降,使得海外市场对于未来短期算力供求关系产生一定担忧。此外,国际政治的不稳定性和贸易限制政策也对国际供应链体系及海外股票市场带来了较大影响。”该基金基金经理房乐、李博涵、程星烨在一季报提示风险称,未来资本市场可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而“投资伟大的公司”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那些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先的公司;尽管这些AI科技公司可能出现长期的盈利增长,但短期股价很难避免宏观因素的影响,股价不可避免地大幅波动。

  遭遇了最强风暴的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何时不再末路狂奔?



AI财评
建信新兴市场混合(QDII)的困境凸显了QDII基金在全球化资产配置中的结构性风险。该基金重仓台积电、英伟达、博通三家科技巨头,年内跌幅均超25%,反映出两大核心问题:一是过度集中押注半导体周期股,未能有效分散行业风险;二是对美国AI算力产业链的景气度误判,低估了国产替代加速对海外龙头的冲击。 深层矛盾在于,该产品定位"新兴市场"却重仓美股科技股(持仓占比超27%),存在明显的策略漂移。基金经理在季报中将亏损归咎于"国际政治不确定性",但实质上暴露出投研团队对产业趋势的跟踪滞后——未及时预判到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崛起对全球算力供需格局的重构。 教训在于:QDII产品需建立真正的全球宏观对冲框架,而非简单复制"龙头股"策略。当前需警惕三重风险:半导体库存周期下行、地缘政治溢价计入不足、美元资产估值重构。建议投资者关注管理人是否具备及时调仓能力,否则这类"伪全球化"产品可能持续跑输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