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商业观察》施子夫
4月23日,北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召开审议会议,审议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信科技)的首发上会事项。
回顾广信科技的资本化之路,最早公司于2016年12月与国金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在2017年8月的预披露招股书中,广信科技的保荐机构变更为招商证券。2017年9月,创业板发审委召开2017年第72次发审委审议会议,广信科技的首发上会申请未获通过,公司因而终止创业板上市。
此番广信科技“二进宫”,上市板块也由前次的深交所更换至北交所,保荐机构为东兴证券。大考将至,广信科技再次上会能否顺利?
1
业绩增幅高于可比公司遭问询
天眼查显示,广信科技成立于2004年8月,主要从事高性能绝缘纤维材料及其成型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绝缘纤维材料及其成型制品,用于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设备的主纵绝缘。
从2022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绝缘纤维材料实现收入分别为2.31亿元、3.00亿元和3.7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76.13%、71.76%和65.57%;各期绝缘纤维成型制品实现收入分别为7242.79万元、1.18亿元和1.98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23.87%、28.24%和34.43%。
广信科技的直销模式客户主要为电气行业生产制造企业,经销模式客户主要为经销商和贸易商。公司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报告期内直销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65.23%、70.03%和75.97%。
整体业绩表现上,报告期内,广信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3.04亿元、4.2亿元和5.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2.36万元、4940.44万元和1.1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9.99万元、4520.55万元和1.17亿元。
2023年、2024年,广信科技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8.05%和37.4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34.67%、157.99%。
基于公司目前的订单情况、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环境,广信科技预计2025年1-3月实现营收1.6亿元-1.8亿元,同比增长41.12%-58.76%;净利润分别为3500万元-4500万元,同比增长82.94%-13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00万元-4300万元,同比增长79.72%-134.19%。
业绩增速不错,但因与可比公司存在差异性,广信科技的业绩增长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多重关注。在第二轮审核问询函中,北交所要求广信科技说明2024年业绩进一步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且与部分可比公司产量变动、业绩波动趋势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进一步说明业绩大幅增长是否符合行业特征。
据了解,同行业可比公司东材科技2024年1-9月收入增幅14.85%,归母净利润下降22.77%,恒缘新材2024年1-6月收入增幅0.58%,归母净利润下降38%,2023年可比公司东材科技、神马电力的绝缘材料相关产品产量下降。
广信科技回复称:2024年业绩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1,公司产品的销售数量有所增长并适当提高了销售价格,进而销售金额大幅增长;2,2024年度直销客户收入占比提高,而直销客户销售单价略高于经销客户,因此整体拉高了平均销售单价。此外,2024年度,毛利率较高的绝缘纤维成型制品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28.24%提升至2024年的34.43%,为公司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业绩增幅与可比公司不一致的原因及合理性,广信科技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报告期内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使得绝缘成型件产品销售占比和直销客户销售占比双双提升,此外,公司的新增客户为公司带来的采购增量也推动了公司营收规模的增长。
2
数亿未盖章单据收入,研发费用率远弱同行
关于广信科技的收入确认合规性、票据核算规范性也是外界质疑声音较多的地方。
据了解,广信科技所处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均以客户签收单或提货单作为收入确认时点。
2022年-2024年,广信科技只签字未盖章单据收入金额为1.85亿元、2.66亿元和4.2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0.96%、63.59%、73.94%。广信科技表示,由于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变压器生产企业,印章管控较为严格,客户内部使用印章的授权需要较高权限,审批流程较长,且公司交付的产品数量众多、交货频率较高,无法单独满足公司的需要,因此签收单难以加盖客户盖章。
同时,广信科技还表示,虽然公司上述账务处理不会对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造成任何影响,但为进一步完善账务处理和内部管理,公司新增了如下控制措施:针对上述发票日期在签收日期之前的情形,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开始,严格要求市场部在客户签收之后再通知财务部开具销售发票,并进一步于2025年开始在财务系统进行了签收日期的登记,未登记签收日期的订单不再提前开具发票,所有订单发票开具的前提是已完成签收。
在营收规模扩大的同时,广信科技的应收账款及存货水平也出现相应变化。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112.37万元、5899.24万元和5778.81万元,占同期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0.39%、18.34%和14.02%;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765.71万元、9290.66万元和8637.21万元,占同期末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6.05%、18.79%和14.54%。
有关于体现核心竞争力指标的研发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广信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06.81万元、1518.76万元和1547.97万元,占当期收入的3.97%、3.62%和2.68%。期内同行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均值分别为5.3%、5.28%和5.3%,明显低于可比公司均值水平。
另外,同期公司的管理费用分别为2020.91万元、2902.29万元和3221.24万元,占当期收入的6.64%、6.91%和5.58%,也要明显高于当期公司的研发费用。
电子创新网CEO、半导体资深KOL张国斌向《港湾商业观察》表示,每个行业研发费用率是不同的,比如消费电子领域大概就是5%左右,而芯片高科技领域则高达15%甚至20%,此外,企业规模也会导致研发投入不同,大型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一般是5%,而中等或者初创公司就要高很多,如果研发费用率比较低,导致的后果就是影响企业未来新品的迭代,难以巩固已有的优势和市场,还会导致企业毛利下降,进一步削弱创新力度。
3
实控人父女大额负债,存员工死亡事故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广信科技总股本为6846.29万股股份,其中魏冬云持有公司3125.5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45.65%,占公司总股本的45.65%,魏雅琴持有公司1037.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15%。魏冬云和魏雅琴为父女关系,二人合计持有公司总股本的60.80%,系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共同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显示,2025年4月,新材料基金、红土瑞锦、深创投与魏冬云、魏雅琴签署了《关于湖南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估值调整协议》,对投资方于2020年12月向广信科技增资对应的公司估值进行了调整,进而形成了实际控制人魏冬云和魏雅琴对投资方的债务。实际控制人总债务为2400万元,截至报告期末,还剩余2000万元,将分别于2025年末前和2026年末前各支付1000万元。
据了解,上述2400万元的估值调整差额由魏冬云和魏雅琴分三期向投资方支付:第一期400万元款项,支付时间为不晚于2024年12月31日;第二期1000万元款项,支付时间为不晚于2025年12月31日;第三期1000万元款项,支付时间为不晚于2026年12月31日。魏冬云和魏雅琴已于2024年末支付了第一期款项400万元。
广信科技表示,魏冬云、魏雅琴作为债务人,未来可通过其自有房产收益、其他资产转让、上市后分红、股权质押等方式筹措资金,有能力偿付上述债务,不会因上述债务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动而影响发行人经营稳定性的情形。
内控方面,根据广信科技提供的资料显示,自设立以来,广信科技及其子公司共发生4起存在较大伤亡情况的安全事故。
2013年2月,广信科技一职工值班时突发疾病死亡。2013年3月,广信科技与该职工家属达成调解,约定向其家属一次性支付工亡相关费用共计79.61万元。
2015年5月,广信科技一职工在未关闭机器时,违规使用抹布擦拭机器,致使其被卷入机器,发生意外当场死亡。2015年5月,广信科技与该职工家属达成调解,约定一次性支付工亡相关费用97万元。
2019年2月,广信科技一职工在未断电情况下进行换网操作,另一职工误以为机器内无人便启动机器,致使该职工被机器压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019年2月,广信科技与该职工家属达成调解,约定一次性支付工亡相关费用105万元。
2021年3月,子公司新邵德信因将高处检瓦作业项目交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相应资质的邵阳市北塔区明春劳务队实施,后者在施工时发生了一起高处坠落事故,致1人死亡。新邵县应急管理局认为新邵德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给予新邵德信2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另外于2021年,广信科技营业外支出中赔偿支出184.18万元,主要是针对高处检瓦作业项目事故的赔偿支出。
2022年3月28日,因新邵德信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废水储存池)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新邵县应急管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决定给予新邵德信1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次IPO,广信科技计划募资2亿元,其中拟募投1.3亿元用于电气绝缘新材料扩建项目,400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3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而截至2024年末,广信科技的货币资金录得10.0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898.09万元。过去三年时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941.19万元、2876.55万元和9911.01万元;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28.11%、19.64%和13.59%。(港湾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