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去年实现营收676亿元 绿色贷款余额增超20%

摘要:近日,浙商银行发布了2024年财报,实现营业收入为676.50亿元,同比增长6.19%;

近日,浙商银行发布了2024年财报,实现营业收入为676.50亿元,同比增长6.19%;归母净利润为151.86亿元,同比增长0.92%;其扣非净利润为151.98亿元,同比增长3.12%。

2024年以来,浙商银行遵从高层领导方向并深入贯彻经济政策执行落地,倡导并践行善本金融理念,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源投入、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商银行在普惠金融及绿色金融方面表现突出。在普惠金融方面,浙商银行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场景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在绿色金融方面,浙商银行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持续扩大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投入。

加大普惠金融力度

公司官网,浙商银行是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是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浙商银行立足浙江,放眼全球,稳健发展,已成为一家基础扎实、效益优良、风控完善的优质商业银行,该行大零售、大公司、大投行、大资管、大跨境五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综合协同发展。

在普惠金融方面,浙商银行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场景化转型,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浙银数字普惠品牌,创新推出以“数易贷”“数科贷”“数字化合作项目”为核心的“1+1+N”综合性数字化业务产品服务,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金融支持。

2024 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54.25 亿元,较年初新增352.98 亿元,增长11%,超额完成监管目标。普惠型信用贷款占比12.55%,较年初提升2.56 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占比67.10%;当年新拓展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6229 户。浙商银行自开展小微业务以来,至今已累计投放小微贷款超2万亿元,惠及小微企业超70 万户。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针对困难企业,推动分支行分类施策,切实解决小微企业实际困难。浙商银行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保持脱贫攻坚金融支持力度不减。2024 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405.64 亿元,较年初新增197.81 亿元,增长8.96%。

在具体实践方面,浙商银行在加快建设数字普惠、大力推广场景金融、提升小微金融覆盖三方面取得成效。

在加快建设数字普惠方面,浙商银行创新推出“数易贷”、“数科贷”、“普惠数智贷”等线上化普惠贷款产品,为个体户、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申贷快、智能批、循环用、方便提”的极简贷款服务。截至2024年末,“数易贷”、“数科贷”已累计超60亿元,服务近8000户小微客户。

在大力推广场景金融方面,着力拓展“小微园区”“供应链”等普适性场景。以小微园区为例,定制开发“按揭贷”“租金贷”“装修贷”“设备贷”“信用贷”等10 个产业园区贷系列产品,有效满足小微园区客户全经营周期金融需求,加大制造业小微企业中长期信贷供给、信用贷款支持、首贷户融资服务等。截至2024 年末,小微园区业务余额近900 亿元,当年新增超220 亿元。

在提升小微金融覆盖方面,全面贯彻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结合政府等部门推荐清单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积极发挥“金融顾问”专业优势,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切实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截至2024 年末,已向推荐清单内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超380 亿元。

绿色金融助力社会绿色转型

2025年1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中载明发展目标:未来5年,基本建成制度完善、监管有力、标准领先、组织完备、产品丰富、风控严格的绿色金融体系,在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碳核算、气候风险管理和信息披露水平有效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深入推进,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有力支持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绿色金融业务在银行保险机构业务规模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浙商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正加快“步伐”。

2024年,浙商银行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持续扩大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投入。强化授信政策引导,制定了天然气、电力供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11 项绿色金融专项政策。完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客户ESG 风险的分类管理和动态评估,将客户ESG 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业务流程中采取差别化管理措施。

同时,浙商银行打造出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多元化服务体系,围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绿色产业链,形成了从上游供应商供货、到核心企业生产、再到下游经销商销售、进一步到终端农户安装运维的全产业链融资服务方案。

2024 年末,浙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2477.37亿元,同比增长21.78%。分类来看,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为418.32亿元,同比增长41.27%;清洁生产产业贷款余额为132.25亿元,同比增长15.44%;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为203.15亿元,同比增长18.66%;生态环境产业贷款余额为166.43亿元,同比增长33.10%;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余额1528.76亿元,同比增长16.18%;绿色服务贷款余额28.47亿元,同比增长145.64%。

2024年末,浙商银行累计承销12笔绿色债券,募集资金71.37亿元;绿色债券投资余额66.77亿元。

具体实践来看,在推进绿色网点建设方面,浙商银行鼓励各地分行开展“零碳”银行网点建设,加强自身运营减排,践行低碳出行、绿色办公等绿色理念,以点带面逐步实现自身运营和资产组合的碳达峰、碳中和。

在印章及凭证电子化方面,浙商银行打造数智运营管理平台,整合各类系统功能,以数字化代替手工台账和手工作业,减少资源耗费;推进印章电子化,函证业务升级为电子化用印,已完成67929 笔函证专用章用印任务;创新财政部电子凭证项目,贯彻落实财政部电子凭证深化试点工作要求,在业内首创开发电子凭证功能。2024 年全年电子凭证会计数据试点节约用纸2.4 吨。

在搭建远程运营服务体系方面,浙商银行基于远程视频、人脸识别等数字化技术手段,重塑远程运营服务流程,并结合大数据多维度风险防控措施,打造“浙e 办”远程运营服务体系。“浙e 办”已累计上线27 项业务功能,让广大客户“一次都不用跑”,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减少办理过程产生的碳排放。

据报告,2024年浙商银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范围一和范围二)为56321.26吨二氧化碳当量,相较于2023年有所下降。其中,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范围一)为3463.80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间接排放量(范围二)为52857.46吨二氧化碳当量。

内容来源:消费日报财经

记者 卢岳


AI财评
**浙商银行2024年财报点评:普惠与绿色双轮驱动,但盈利增速承压** 浙商银行2024年交出了一份营收稳健增长(+6.19%)、净利润微增(+0.92%)的成绩单,展现出在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的战略定力。其普惠贷款余额突破3500亿元,数字化产品矩阵有效触达长尾客户,但需警惕小微业务信用风险在经济下行期的潜在暴露。绿色贷款同比增21.78%,尤其在光伏、风电产业链形成闭环服务,符合双碳政策导向,但绿色债券承销规模(71亿元)仍显单薄,与头部股份行差距明显。 核心挑战在于净息差收窄背景下,如何平衡普惠金融的低定价与盈利质量。虽然通过场景金融(如园区贷)提升资产收益率,但0.92%的净利增速反映盈利引擎亟待升级。建议下一步强化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业务,并利用浙江民营经济优势深化投贷联动,将绿色金融从信贷投放向碳金融衍生服务延伸,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注:本文转载自消费日报财经,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