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下滑超35%!千亿车企巨头怎么了?

要说2025年哪家车企最受关注,长安汽车必定“榜上有名”。

今年年初,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共同宣布进入重组,两家年销量百万级的车企将组成新的车企巨头。

据相关报道显示,若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成功合并,仅从销量来看新组建公司将会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即便比亚迪也难望其项背。

不过,虽然因和东风汽车的重组被推到聚光灯下,但光芒背后的长安汽车也陷入了经营困境之中。据长安汽车在4月11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实现营收1597.33亿,同比增长5.58%;实现净利润为73.21亿,同比降幅为35.37%,业绩“增收不增利”。

从销量来看,过去的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表现亮眼,全年销量268.4万辆,创近七年来新高,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实现同比正增长。

卖得多、赚得少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陷入“卖得多、赚得少”的境地并不出奇。

长安汽车的业务可以分为合资和自主两大阵型,在自主品牌中构建了长安、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品牌,其中长安品牌下构建长安引力、长安启源、长安凯程三大品牌序列,形成差异化自主品牌矩阵;而合资品牌则主要有长安福特和长安马自达。

受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崛起的影响,过去这些年长安汽车的合资品牌一直表现都不太好,盈利全靠自主品牌“扛大旗”。

不过,来到2024年情况却截然相反:此前一直表现低迷的合资品牌长安福特,去年竟实现了20.9亿元的净利润,盈利水平明显提升。

当然,净利润大增并不是长安福特表现有多好。据媒体分析,长安福特走量的还是几款老车型,新能源布局也尚未完善,但通过削减产能、关闭工厂,提升了产能利用率,最终起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再加上部分国产车型采取出口贸易返销方式,这也提高了长安福特的利润水平。

相比于合资品牌的超预期表现,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就要弱得多了。上面的内容中提到,过去这些年长安汽车全靠自主品牌“扛大旗”,然而来到2024年自主品牌却成为“拖累”,尤其是新能源系自主品牌。据财报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旗下两大自主新能源品牌深蓝汽车与阿维塔双双处于亏损中,其中深蓝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372.25亿元,净利润为-15.72亿元;阿维塔实现营收153.48亿元,净利润为-40.18亿元。

过去几年,长安汽车为了提振新能源业务,不惜倾注大量资源扶持深蓝汽车与阿维塔,但这两大品牌显然距离“独立”仍有很远的距离。

以阿维塔为例,虽然由长安汽车、华为和宁德时代联手打造,但阿维塔的表现却远不及预期,其2022及2023年分别亏损20.15亿和36.93亿,最近三年累计亏损达97.26亿。连年亏损令阿维塔背负着巨大的财务压力,2024年阿维塔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70.54%。

相比于新能源系自主品牌,长安品牌旗下的长安引力、长安启源以及长安凯程三大品牌序列表现相对较好,其中长安引力2024年销量突破了121万辆,是长安汽车2024年销量的“主力军”。不过,长安引力主要以销售低价燃油车为主,像全年销量超22.8万辆的CS75系列,售价范围在7.19万至10.29万元‌;而销量超17.8万辆的逸动系列,长安逸动在叠加现金及补贴后售价4.79万至6.29万元。

整体而言,长安汽车的困境源于其自主品牌——新能源自主品牌仍在亏损,主销燃油车为主的主力品牌虽然表现较好,但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不得不低价卖车,而这就最终导致了长安汽车陷入“卖得多、赚得少”的境地。

2025年压力不减‌

面对竞争激烈的大环境,长安汽车能交出一份“增收不增利”的业绩已相当不易。

不过,对于长安汽车而言这或许只是开始,进入2025年,长安汽车所面临的挑战恐怕会更加严峻。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基于长安汽车的销量结构来考虑。目前,长安汽车的销量“大头”来自燃油车,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总销量70.52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19.42万辆,占比为27.53%。要知道,过去的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已经来到47.6%,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速度已经明显落后。

而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新能源车已经成为行业的重要增长动力。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63.3万辆,同比增长47.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248.4万辆,同比增长47.6%;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14.9万辆,同比增长48.6%。仅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7.7万辆和123.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43.9%和38.7%,同比分别增长47.9%和40.1%。但对于长安汽车而言,由于其以燃油车为主导,其很难享受到新能源的红利。

另外,长安汽车的燃油车业务其实也暗藏危机。在上面的内容中提到,长安汽车的燃油车主要以低价车型为主,据财报显示,2020年定增募投项目中,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调整升级项目未达预计收益,其2024年实现效益2.79亿元,累计实现效益15.78亿元。该项目投放的新车型主要为CS75系列,以燃油车为主。长安汽车称,该项目未达预计收益的原因是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传统燃油乘用车销量下滑,行业竞争加剧。

从利润率来看,2024年长安汽车的利润率数据明显下滑,毛利率从2023年的17.26%下滑至14.94%,净利率则从2023年的6.28%下滑至3.82%。从具体产品来看,2024年长安汽车的汽车毛利率为14.94%,而在2023年该项数据为18.36%,2022年则为20.49%,可见数据呈逐年下滑的态势。

综合上述分析,长安汽车的困境源于新能源转型缓慢,在新能源车“当道”的大背景下,仍倚重于燃油车的长安汽车不但难以享受新能源车快速增长的红利,还会陷入燃油车的价格战中,导致利润率持续下滑。过去,长安汽车其实早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此前的“香格里拉计划”的目标之一是计划在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实现全谱系产品的电气化,但从现在来看,长安汽车想要实现当初立下的目标,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AI财评
长安汽车2024年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的典型困境,折射出传统车企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其核心问题在于:1)新能源转型滞后,27.5%的渗透率显著低于行业47.6%的平均水平,错失市场红利;2)燃油车依赖症严重,主力车型集中于10万元以下低端市场,在价格战中毛利率三年下滑5.5个百分点;3)新能源子品牌持续失血,阿维塔三年亏损近百亿,深蓝汽车年亏15亿,反映高端化尝试尚未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合资品牌长安福特通过产能优化实现利润回升,但这一"节流"策略难以持续。与东风合并虽能短期提升规模排名,但若不能解决新能源产品力不足的根本问题,协同效应恐难兑现。当前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长安亟需在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仅占营收3.1%)和品牌定位上做出更果断决策,否则在比亚迪等对手30%以上的新能源渗透率面前,市场地位将面临持续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