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制药去年净利暴跌274%巨亏5.5亿元:多款核心产品被医保“退货”,并购公司商誉大减值

蓝鲸新闻4月29日讯(记者 屠俊)4月25日,步长制药(603858. SH)公布2024年年报,公司营业收入为110.1亿元,同比下降16.9%;归母净利润亏损5.54亿元,同比下降273.6%;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93亿元,同比下降269.0%。

步长制药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每股收益指标降幅较大,主要是 2020 年起,公司全资子公司通化谷红产品谷红注射液、控股子公司吉林天成产品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陆续调出各省级医保目录,且仍在部分省份重点监控目录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发程度不如预期等因素;报告期因上述事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超过预期,公司对通化谷红制药、吉林天成制药等子公司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合计8.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核心产品被医保“退货”后业绩滑坡

作为国内心脑血管中成药龙头,步长制药于2016年11月成功在A股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逼近千亿,不过,步长制药上市即巅峰,此后其股价一路滑坡。

中药注射液为步长制药的核心产品,而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颇多关注。

2019年发布的医保目录调整方案中,对中药注射液和辅助用药有了更严格的限制,直接将银杏叶注射制剂、生脉注射液等部分中药注射剂进行剔除;此外,中药注射剂被限品种扩大,其中不乏年销售几十亿元的大品种,这些中药注射剂大部分都要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才能使用,且使用范围都偏向重症。此外,无论是中成药还是生化类药品,被纳入“辅助用药”之列的大部分都从目录里移除。

步长制药在2024年财报中提到的通化谷红产品谷红注射液属于中药注射剂;而吉林天成产品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则均为神经修复类辅助用药,含生物提取成分,该三种产品不仅是步长制药的独家品种,还都曾经是超10亿的大单品。

以谷红注射液为例,该产品2021年的营收为21.12亿元,占步长制药同期营收比例的13.41%;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在2021的营收为13.17亿元,占公司同期营收比重为8.36%;复方曲肽注射液在2021年为步长制药贡献了10.49亿元营收,占公司当年营收的6.66%。

不过,随着2019医保目录的调整,后续,各省陆续调整地方医保目录,而步长制药上述产品也陆续被多地的医保“退货”,对于业绩的影响也开始逐步显现。

事实上,自2012年起,步长制药开展了一系列资本运作,分别于2013年、2014年、2015年累计收购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化谷红”)100%股权,收购成本合计27.48亿元,确认商誉18.36亿元;分别于2012年、2015年累计收购吉林天成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天成”)95%股权,收购成本合计35.97亿元,确认商誉31.6亿元,上述商誉合计49.96亿元。由此,步长制药获得了吉林天成的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通化谷红的谷红注射液这三款产品。

而上述收购似乎并不成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对上述商誉已计提减值准备36.67亿元,其中计提通化谷红涉及商誉减值准备13亿元,吉林天成涉及商誉减值准备23.59亿元。2023年末账面价值合计为13.29亿元。

2024年公司对通化谷红和吉林天成的商誉继续进行了减值测试,并拟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合计8.53亿元。

大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同样为,上述两家公司旗下的主力产品调出各省级医保名录。而伴随着商誉减值,步长制药业绩也发生了大幅波动。2020年-2024年,步长制药分别实现净利润18.61亿元、11.62亿元、-15.30亿元、3.19亿元和-5.54亿元。

被质疑“带金销售”

除了核心产品被医保“退货”,这家曾经的中成药龙头还被市场质疑销售费用高企和“带金销售”有扯不清的关系。

据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4年,步长制药的销售费用分别为82.87亿元、80.36亿元、80.81亿元、83.73亿元、83亿元、74.84亿元、63.69亿元和43.23亿元,合计约600亿元。但相对同期2017年至2024年间,步长制药的研发费用合计在33亿元左右,远远低于销售费用。

2021年,财政部发布公告,77家参与大查账的医药企业中,有19家被行政处罚,其中就涉及步长制药。步长制药以咨询费、市场推广费名义向医药推广公司支付资金,再由医药推广公司转付给该公司的代理商,涉及金额5122.39万元。财政部依法对步长制药处以定格处罚,5万元罚款。

此外,步长制药的一些核心服务商也存在诸多疑点。例如,2023年其第一大销售服务商为海南椰云众包科技有限公司,交易费用高达4.49亿元,而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4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社保参保人数仅10人。第二大服务商宝鸡新安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步长制药向其支付市场推广费、市场调研费等2.94亿元,该公司为个人独资企业,2020年9月成立,社保参保仅8人。

更令人质疑的是,步长制药向关联方支付的高额费用。2021至2023年期间,步长制药向关联方贵州名帅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支付了超5700万元的费用,而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秀珍,是步长制药实控人赵涛的岳母。

此外,2023年,宁波国帅酒业销售有限公司进入步长制药的酒水采购商名单,这家公司由赵涛实际控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步长制药的销售模式长期依赖“市场推广+学术会议”进行营销,但这一模式在当前医药反腐背景下正面临巨大的监管挑战。

2024年,其销售费用为43.23亿元,虽然相对于往年有了大幅下降,但依然占整体营收的约40%。

新品方面,步长制药似乎并未因前述两家公司的大额商誉减值放缓外延式扩张的策略。2020年,步长制药通过增资浙江华派及其下属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药业、泰州赛华生物科技和无锡华派生物科技开始进入疫苗领域。

2024年财报中,步长制药指出,在疫苗(即预防用生物制品)领域:公司积极开展疫苗研发工作,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元生物药业拥有 2 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成人及儿童型)、A 群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 4 项疫苗产品,另有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鸡胚、成人型)、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 细胞)、水痘减毒活疫苗、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等产品正在研发。

不过,今年多家疫苗厂商公布的财报显示,成熟疫苗产品已经开启“价格战”模式,智飞生物、沃森生物等多家疫苗厂商业绩滑坡明显。而后续疫苗等业务是否能带步长制药走出业绩困局还需静待观察。

AI财评
步长制药2024年业绩暴雷的核心在于其过度依赖中药注射剂及辅助用药的商业模式遭遇政策"黑天鹅"。医保目录调整直接剔除其三大10亿级单品(谷红注射液等),导致商誉减值8.53亿元,反映2013-2015年激进并购(累计耗资63亿元)的战略失误。更深层问题在于销售费用畸高(近7年合计600亿,研发仅33亿),其"带金销售"模式在财政部处罚及医药反腐下难以为继。虽然尝试转型疫苗领域,但当前行业价格战加剧,且其疫苗管线多属跟进型产品,短期难成新增长极。这家曾市值千亿的药企警示:过度依赖医保红利、忽视创新研发的粗放增长模式,在医疗支付改革深化时代已不可持续。投资者需警惕其商誉剩余4.76亿元继续减值风险及销售费用合规性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