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企业家记事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截至2025年夏,泡泡玛特(POP MART)已不再仅仅是一家销售潮流玩具的公司,它甚至已经在国内官方媒体眼中成长为一家在全球消费市场拥有显著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宁,这位出生于1987年的企业家也从一位敏锐的商业新秀,也俨然转身为备受瞩目的行业领袖与文化思考者。尤其是在2025年7月接受《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深度专访王宁及其领导的泡泡玛特,其身份和叙事逻辑都经历了深刻的“升华”。
创业前夜
一个不甘平庸的“北漂”青年
王宁的创业故事,始于一种对常规路径的“不安分”。大学期间,他就已展露出创业的热情和尝试 。2009年,王宁选择成为一名“北漂”,在教育机构和当时如日中天的新浪公司都曾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 。然而,这些安稳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他内心深处创造属于自己事业的渴望。他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在于创造一个能够与年轻人直接对话的商业空间。
这种渴望最终在2010年集中爆发。王宁毅然辞职,卖掉了自己之前经营的“格子街”项目,将全部身家20多万元投入一个全新的梦想——泡泡玛特 。2010年11月,第一家泡泡玛特门店在北京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开业,其灵感源于香港的潮流生活零售店LOG-ON 。这最初的起点,奠定了他日后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也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探索旅程。
十年一剑
泡泡玛特的诞生与关键转型
摸索与迷茫:潮流杂货店的开端
初创时期的泡泡玛特,定位是一个销售进口潮流玩具和生活精品的杂货店,更像是一个“什么酷就卖什么”的买手店 。然而,这种宽泛的定位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王宁和他的团队很快就面临了资金短缺、供应链管理混乱、门店营收不佳以及团队内部矛盾等一系列初创企业常见的困境 。这段挣扎,磨练了王宁的商业直觉和坚韧性格,也让他深刻认识到,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是脆弱和不可持续的。
顿悟与聚焦:发现IP的魔力
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底。王宁和团队在复盘销售数据时敏锐地发现,一款名为Sonny Angel的日本潮流玩具尽管只占店里很小一部分,却贡献了惊人的销售额 。这一发现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泡泡玛特迷雾重重的未来。王宁做出了他创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决策:砍掉其他所有品类,将公司的全部资源聚焦于“潮流玩具”这一垂直领域。
虽然最初尝试获取Sonny Angel的独家授权未果 ,但这并未动摇王宁的决心。他意识到,真正的护城河并非代理,而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具有独家性的IP。2016年,泡泡玛特迎来了命运的垂青,他们成功签约了香港设计师王信明(Kenny Wong)创作的IP——Molly 。同年,泡泡玛特推出了首个自主产品“Molly星座盲盒”系列,市场反响空前热烈。这一年,泡泡玛特也在新三板挂牌,开始进入资本市场的视野 。
从这一刻起,王宁彻底找到了开启新消费大门的钥匙。泡泡玛特从一个零售渠道商,转型为一个以IP孵化和运营为核心的平台型公司,商业模式从此变得清晰而强大。
此后,公司进入快车道,陆续推出了无人店、举办大型玩具展、打造高端MEGA珍藏系列,并于2020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同年开启全球化步伐,在韩国首尔开设首家海外门店 。到了2024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甚至在2025年与国民级IP《哪吒》的联动产品也创造了惊人的销售记录 ,这标志着王宁和他的企业已然成为行业巨擘。
官方叙事中的王宁
《人民日报》与《央视新闻》专访的深层解读
进入2025年,王宁开始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主流和官方媒体的聚光灯下,这标志着他个人及其企业在社会认知层面的又一次跃迁。
《人民日报》专访: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身份加冕
2025年7月,《人民日报》对王宁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这被外界普遍解读为国家级媒体对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和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 。在这次访谈中,王宁的发言极具战略高度,核心观点包括:
强调中国根基,他明确指出,“中国强大的制造业供应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泡泡玛特成功的关键驱动力 。这一定位,将泡泡玛特的成功置于国家发展的宏大背景之下,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叙事格局。
重塑商业本质, 王宁提出了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核心理念 。他认为泡泡玛特提供的是一种精神消费,通过IP所承载的情感和故事,为消费者创造超越物质本身的文化附加值。这不仅是对“盲盒上瘾”等争议的有力回应 ,更是对其商业模式合法性与深刻价值的重新阐释。
确立全球愿景, 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全球雄心,目标是让泡泡玛特成为“世界的Pop Mart” 。这种自信的背后,是对中国文化全球吸引力的信念,以及将中国原创IP推广为世界级文化符号的使命感。
这次专访对王宁和泡泡玛特的意义是里程碑式的。它几乎完成了一次“官方加冕”,将泡泡玛特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潮流消费品牌,升格为“中国创造”的典范和新时代文化输出的代表 。
《央视新闻》专访,中国潮玩如何征服全球市场
2025年7月,央视新闻对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进行了深度专访,此时正值泡泡玛特旗下潮玩IP"LABUBU"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抢购热潮。这个有着大眼睛、尖耳朵、露着9颗牙齿的毛绒卡通玩偶,在国内外市场"一娃难求",成为现象级的潮流玩具IP产品。LABUBU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泡泡玛特过去15年在IP运营和全球化布局上的集中体现。
专访围绕几个核心议题展开,中国潮玩如何让全球消费者买单?潮玩IP的生命力怎样才能长久?如何回应外界对饥饿营销、黄牛炒货、依赖盲盒等商业模式的质疑?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关乎泡泡玛特一家企业的发展,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品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王宁在专访中透露,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中国内地累计注册会员人数已超过4600万,国内开店超400家,同时不断拓展海外业务版图。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玛特的战略定位已从"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转变为"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透露出他打造新一代世界级中国消费品牌的雄心。
在对“未来五年新一代年轻人消费习惯”的思考中王宁解释了他所破译到4的Z世代 “情绪密码” ,包括:
悦己与精神满足, Z世代的消费不再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更多是为了“取悦自己”,追求情感共鸣和精神慰藉。泡泡玛特的盲盒恰恰提供了“惊喜感”和“陪伴感”,满足了这种深层次的情感需求 。
圈层化与身份认同, Z世代是高度圈层化的群体,消费是他们寻找同类、表达个性和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 。泡泡玛特的IP粉丝社群、隐藏款的社交属性,都精准地迎合了这种“消费者部落化”的趋势 。
文化自信与国潮崛起, Z世代成长于中国国力强盛的时代,拥有天然的文化自信,对本土品牌和文化元素有强烈的认同感 。泡泡玛特近年来积极与中国传统文化IP合作,正是对这一趋势的顺应与引领。
创造风潮而非追随, 王宁曾强调,“潮玩的本质不是跟风,而是创造风潮” 。这体现了他对消费行业的核心理解:真正的品牌领导者必须具备定义潮流、创造议题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迎合市场。
大官媒专访背后的意义
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专访为代表的官方媒体曝光,为王宁和泡泡玛特带来了超越商业本身的战略价值。
对王宁个人形象的提升,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凭借运气和风口成功的年轻富豪,而被塑造为一个有思想深度、具备长期主义、尊重商业规律并怀有文化使命感的成熟企业家。这为他赢得了更广泛的社会尊重和影响力。
对泡泡玛特企业价值的重塑, 官方的背书为泡泡玛特提供了一道坚实的“护城河”,有效缓冲了过去围绕其商业模式的争议与脆弱性 。公司被重新定位为一家“文化公司” ,其商业成功被赋予了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积极意义,品牌价值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极大增强。
对消费行业的启示, 王宁和泡泡玛特的案例,为整个中国消费品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范本。它证明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的终极战场在于文化和情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渠道或价格,而是创造和运营IP、构建文化认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情感连接的能力。
回顾王宁从2010年至今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从一个对潮流商业充满热情的探索者,到一个精准抓住IP风口的战略家,再到如今被官方媒体认可的文化输出者。他的成功,既有个人敏锐商业嗅觉和坚韧不拔性格的因素,同时也是他踏准国民消费从“物质”向“精神”升级、以及新生代文化崛起节拍的成果。
2025年的系列官方专访,是王宁和泡泡玛特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王宁已经成功地将泡泡玛特的故事融入了更宏大的国家发展和文化复兴的叙事之中。他不再仅仅是向年轻人出售玩具,而是在向世界讲述一个关于当代中国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故事。王宁,这位曾经的“北漂”青年,似乎也因此戴上了特殊光环,至于这个光环最终会带给投资者什么回报,则现在很难判断。
不妨知道的有关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冷知识
王宁曾向光线传媒等投资方寻求资金支持,但未成功——
王宁在创业初期曾多次向包括光线传媒在内的产业资本展示PPT,表达要成为中国玩具巨头的愿望,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资本市场对泡泡玛特的不看好。
泡泡玛特第一家店开业困难重重——
2010年11月17日,泡泡玛特第一家店开张,但面临管理、商品和投入上的巨大不确定性。在开业初期,团队曾遭遇员工集体辞职的困境,甚至有人在过年期间也选择离开,导致公司一度陷入困境。王宁和团队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坚持运营,最终逐步走出低谷。
泡泡玛特曾被质疑为“泡沫玛特”——
在面对市场质疑和股价波动时,王宁曾回应称,公司曾被质疑是“泡沫玛特”,但他强调,任何企业都会经历周期,泡泡玛特会用业绩和成长来证明自己。
王宁的学历背景并不突出——
王宁毕业于普通高校,学历平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投资者对他的看法。然而,正是他的创业坚持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使他最终带领泡泡玛特走向成功。
王宁成为河南新首富——
截至2025年6月,王宁的个人财富已达到203亿美元(约合1467亿元人民币),超越了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成为河南新首富。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泡泡玛特旗下IP Labubu的全球热销,其限量版和特别款甚至被炒至高价。
王宁表示泡泡玛特的目标是打造全球品牌——
王宁曾表示,泡泡玛特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而是要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目前,泡泡玛特已在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海外门店数量不断增加。
王宁经常挂在嘴边的盲盒的“情感属性”——
在一次采访中,王宁提到,盲盒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消费者在拆开盲盒时,可能会感到惊喜、失落、开心或沮丧,这种情感体验是物质之外的另一种价值。
泡泡玛特曾因假货问题被消费者投诉——
在一次股东大会上,王宁承认泡泡玛特存在假货问题,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品牌保护。他强调,假货并不会影响泡泡玛特的长期发展,就像假货并未干掉Nike一样。
泡泡玛特的市值曾大幅缩水——
在2025年,泡泡玛特的市值从上市初期的3700亿港元峰值跌至不足2000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200亿港元。这一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和未来发展的广泛讨论。
王宁表示泡泡玛特将控制产量以保护IP价值——
随着Labubu的全球热销,王宁表示将控制产量,以避免过度消耗IP价值。这一策略有助于维持产品的稀缺性和收藏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