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医药 编辑|MAX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
今年7月份A股市场上最亮眼的医药股非广生堂莫属。这家此前名不见经传的福建医药公司,靠着市场对在研的乙肝新药的预期,股价大幅上涨。
我们统计了七月份A股市场的股价涨幅,除去上纬新材这个题材股外,广生堂是因基本面而导致股价上涨的第一股,区间涨幅高达218.94%。8月一度冲高至188.93元/股,随后开始大幅下滑。
资料来源:Wind
支撑这场狂欢的核心故事,是广生堂布局的一款乙肝治疗领域的在研新药——衣壳抑制剂GST-HG141。投资者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全球有近3亿慢性乙肝患者,中国就占了约7000万。一旦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其市场潜力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在股价的喧嚣背后,我们冷静审视广生堂及其所押注的乙肝战场,一系列深刻的隐忧正悄然浮现。
01
存量厮杀,乙肝药物市场早已是红海
乙肝治疗并非一片亟待开垦的处女地。目前,乙肝的临床治疗主要依靠两大类药物:1)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这是当前绝对主流的治疗方案,通过强效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它们的特点是每日口服、副作用相对可控、价格低廉,可及性非常高。2)干扰素:通过调节免疫系统,追求更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HBeAg Seroconversion,部分免疫控制状态标志)和表面抗原清除率(HBsAg Clearance,接近功能性治愈的理想目标),但其副作用显著,需注射给药,且应答率有限,并非所有患者适用。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早已被瓜分完毕,后来者难以撼动。
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心药物的核心专利早已过期,中国本土仿制药企(如正大天晴、广生堂自身、齐鲁制药等)凭借成本和渠道优势,将价格打到了地板价。广生堂自身也是核苷(酸)类药物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恩替卡韦胶囊是其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在存量市场里,广生堂自己就是“卷王”之一。
广生堂产品线(资料来源:广生堂官网)
现有药物最大的痛点是无法实现高比例的“功能性治愈”(即停药后持久病毒学抑制和HBsAg清除)。核苷(酸)类似物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一旦停药,病毒极易反弹。干扰素虽有追求治愈的潜力,但应答率低、副作用大。患者对能实现更高治愈率、有限疗程的新疗法渴求度极高,这正是新药研发的价值所在,但也意味着巨大的研发风险和投入。
广生堂的股价狂欢,显然不是基于其在恩替卡韦红海市场里的表现。资本的目光,紧紧盯在了那个尚在临床试验中的“未来之星”——衣壳抑制剂GST-HG141身上。然而,这个“未来”本身,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02
衣壳抑制剂GST-HG141前景很难判断
广生堂股价飙升的核心驱动力是其自主研发的乙肝治疗1类新药GST-HG141,一款乙肝病毒衣壳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病毒衣壳的形成,从而阻断病毒复制的重要环节。理论上,它有望成为乙肝功能性治愈联合治疗方案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GST-HG141的研发进展远未达到可以支撑百亿市值的成熟阶段。
根据广生堂官方披露及公开的临床试验注册信息,GST-HG141目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医药研发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失败的原因五花八门:有效性未达预期、安全性问题凸显(可能仅在更大样本量的III期才暴露)、与现有疗法相比优势不足、商业考量变化等等。对于乙肝这种需要长期用药的慢性病,药物的长期安全性更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中之重。GST-HG141能否安全有效地走到终点,存在巨大的问号。
而且目前公开的关于GST-HG141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非常有限,主要是一些早期的I期或小规模II期研究的初步结果。这些数据往往展示出积极信号,但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不足以确证其临床价值。
广生堂的百亿市值,实质上是在为GST-HG141未来可能成功的巨大潜力买单。而这个“潜力”,正面临着严苛的生物学规律和研发规律的检验,风险不可谓不高。更严峻的是,在这条充满荆棘的赛道上,广生堂并非唯一的奔跑者,而且有跑得更快的选手。
03
强敌环伺,衣壳抑制剂赛道竞速白热化
乙肝功能性治愈是全球药企竞相角逐的圣杯,而衣壳抑制剂正是当前最热门的靶点方向之一。在这个赛道上,广生堂的GST-HG141不仅自身前途未卜,更面临着众多强劲对手的围追堵截,且部分对手的进度显著领先。
1)国内头号劲敌:东阳光药的甲磺酸莫非赛定(GLS4)
东阳光药的衣壳抑制剂甲磺酸莫非赛定的研发进度大幅领先于广生堂,是国内进展最快的产品。而时间在创新药竞争中往往意味着生死。医药研发史反复验证:在颠覆性疗法竞争中,第二名的价值将大打折扣。
资料来源:东阳光药招股书
2)同期有力竞争者:挚盟医药的ZM-H1505R
挚盟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乙肝新药ZM-H1505R,同样是一款衣壳抑制剂。根据公开报道和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其III期临床试验也在同步推进中。其研发进度与广生堂的GST-HG141基本处于同一梯队。
ZM-H1505R的最终疗效、安全性或耐药屏障可能与GST-HG141存在差异。但最终孰优孰劣,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或大量真实世界数据来验证,目前均为未知数。
东阳光药的III期进度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时间壁垒。在创新药市场,“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往往能获得最大的市场红利和定价优势。后来者即使成功上市,也将面临严峻的市场推广和份额争夺挑战。
广生堂与挚盟医药等处于同一研发阶段。假设未来大家都能成功上市,同靶点、同适应症的药物将陷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届时,疗效的细微差异、安全性、给药便利性、商业推广能力,乃至价格,都将成为生死存亡的关键。市场能否容纳多个成功的衣壳抑制剂?谁将成为赢家?充满变数。
未来是否会出现疗效更优、安全性更好、给药更方便的下一代疗法(如基因疗法、治疗性疫苗等)的颠覆?
资本押注的是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巨大蓝海市场,但具体到广生堂的GST-HG141,它最终能在这个市场中分得多大一杯羹,甚至能否成功抵达彼岸,都存在着巨大的、难以量化的风险。某医药投资人算过,假设广生堂成功上市,峰值销售额难超20亿。按3倍PS估值仅60亿。
04
资本的豪赌VS现实的荆棘
广生堂股价的疯狂上涨,是资本市场对乙肝“功能性治愈”这一巨大未满足医疗需求和潜在百亿蓝海的一次集中押注和情绪宣泄。它反映了投资者对创新药企突破性进展的渴望,以及对高回报的追逐。
药物研发本质上是科学与风险的交织,高回报必然伴随高风险。广生堂的股价表现,已经将GST-HG141未来成功的巨大潜在价值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贴现”。这意味着,任何研发进度的延迟、临床数据的不及预期、或者竞争对手的捷足先登,都可能成为股价剧烈回调的导火索。
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这场盛宴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更像一场高风险的、以未来极其不确定的临床成功和商业价值为标的的期权交易。在享受股价飙升带来的快感时,必须时刻警惕那三重隐忧所蕴含的刺骨寒意。
任何一重隐忧的兑现都足以给广生堂带来知名打击,要知道公司的收入已经多年维持在4亿元左右,净利润更是多年为负数。
资料来源:Wind
广生堂的股价狂飙是创新药的时代红利和投资者情绪叠加的共同产物,而在这种众人皆疯狂的时候,多一份理智非常必要。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