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22日,重庆银行正式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面展现了其在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下实现稳健增长的经营实力。
2025年8月22日,重庆银行正式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面展现了其在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下实现稳健增长的经营实力。报告期内,重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00%;归母净利润达31.90亿元,同比增长5.39%,增速较一季度分别提升1.7个和0.1个百分点,经营业绩延续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尤为可贵的是,在信贷投放持续高增、息差压力依然存在的背景下,重庆银行通过优化负债结构、提升资产质量、强化区域战略协同,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提速,展现出卓越的经营韧性与战略执行力。
支撑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来自规模扩张与非息收入的显著改善。2025年上半年,重庆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22%,成为拉动营收增长的主引擎。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生息资产规模的强劲扩张。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行资产总额达9834亿元,同比增长22.0%;贷款总额达4986亿元,同比增长19.6%,较一季度提升3.1个百分点,信贷增速接近20%,创下近五年新高。在资产端,重庆银行积极贯彻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主动对接地方重大项目融资需求,上半年基建类贷款增量贡献高达7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净增248亿元和174亿元,成为对公贷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与此同时,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4.9%至366亿元,体现了对新质生产力和先进制造业的重点支持。零售端亦表现亮眼,个人消费贷款净增加53亿元,同比增速高达88.0%,其中自营数字化贷款“捷e贷”规模持续攀升,成为拉动消费金融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以量补价”的策略下,尽管资产端收益率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重庆银行通过卓越的负债成本管理,有效缓解了净息差收窄的压力。2025年上半年,该行净息差为1.39%,较2024年全年提升4个基点,实现逆势改善。这一成果源于负债端成本的显著优化。报告期内,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下降29个基点至2.29%,存款成本率同比下降26个基点至2.33%,其中企业存款和个人存款成本分别下降26个和27个基点。此外,应付债券与同业负债成本也分别下降30个和39个基点,共同推动整体负债成本下行。这一改善不仅得益于近年来存款挂牌利率的多次下调,更源于银行主动优化存款结构、缩短存款久期的精细化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6月末,重庆银行1-5年期存款占比较2023年末下降7.9个百分点至38.8%,长期限高息存款的陆续到期重定价,将为未来三年的负债成本优化提供持续动力,息差压力有望进一步减轻。
除利息收入外,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性改善成为业绩提速的另一关键因素。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8.6%,主要受理财业务收入下滑影响,上半年理财管理费及超额报酬同比减少59.8%,收入为1.67亿元,占手续费及佣金总收入的35.4%。然而,这一领域的短期波动并未影响整体非息收入的向好趋势。更具前瞻性的“其他非息收入”实现同比增长0.6%,较一季度降幅大幅收窄70个百分点,实现由负转正。这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强劲反弹。
上半年投资收益同比减少0.2%,但较一季度降幅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同比增长54%。第二季度债市回暖,重庆银行适时兑现部分债券浮盈,带动其他非息收入显著改善。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超70%,成为当季营收增速提升至8.54%的核心贡献项,充分体现了其在金融市场波动中灵活应对、把握机遇的能力。
在资产质量方面,重庆银行延续了稳中向好、持续优化的态势,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夯实。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1.17%,较上季度末下降4个基点,较2024年末下降8个基点,创下近年来新低。前瞻性指标同步改善: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05%,较上年末下降59个基点;逾期率降至1.58%,下降15个基点,反映出潜在风险的显著收敛。拨备覆盖率达248.27%,较上季度末提升0.7个百分点,风险安全垫充足。不良生成率(加回核销口径)为0.67%,较2024年全年下降13个基点,信用成本为0.84%,同比仅提升1个基点,表明资产质量压力整体可控。
从贷款结构看,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改善,由上年末的0.90%降至0.75%,下降15个基点。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不良率分别大幅下降104个和71个基点,显示出区域经济活力与化债政策的积极成效。分区域看,重庆本地不良率持续下降,而四川、陕西、贵州等异地分行不良率有所上升,需持续关注区域风险分化。
在整体向好的基本面下,亦存在需重点关注与修正的领域。首先,零售贷款资产质量出现一定波动。个人贷款不良率由上年末的2.71%上升至3.01%,提升30个基点,不良余额增加3.5亿元。其中,按揭贷款、信用卡、个人经营贷不良率分别上升28个、114个和53个基点至1.77%、4.19%和6.23%。尽管消费贷整体增长迅猛,但部分细分领域风险暴露需引起警惕,尤其是信用卡与经营贷的不良攀升,可能与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个体经营压力加大有关,后续需加强风控模型优化与贷后管理。其次,房地产相关风险仍需密切监控。对公领域中,房地产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大幅上升156个基点至7.19%,成为主要的风险暴露点,虽整体对公不良率因其他行业改善而下降,但地产领域的压力不容忽视。再次,净息差在季度间出现波动。
尽管上半年整体息差回升,但第二季度单季测算净息差为1.23%,环比下降29个基点,主要受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尤其是证券投资和个人贷款)及资产结构调整(票据占比阶段性回升)影响,反映出定价能力仍面临挑战。最后,资本充足水平承压。2025年上半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80%,环比下降0.32个百分点,主要因信贷高增长带来的资本消耗加快。风险加权资产增速达23.11%,高于内生资本补充能力,长期可持续增长需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资本补充的关系。
重庆银行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与利润双提速,信贷投放积极,负债成本显著优化,资产质量持续改善,拨备安全垫厚实。其成功源于对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入、对负债结构的主动管理以及对金融市场机遇的精准把握。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重庆银行作为本土法人银行,将持续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红利。尽管零售端风险、地产风险、息差波动及资本压力等挑战仍存,但其基本面持续向好的趋势明确。有券商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将稳步提升,经营稳健性与成长性兼具。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重庆银行展现出的经营定力与战略前瞻性,值得市场给予高度评价与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