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乡村振兴需要怎样的金融创新?

时至今日,回想起几个月前的经历,汪磊依然心惊胆战。作为一名深耕土地多年的回乡创业者,在开春时节的境遇让他愁眉不展。

“不好卖。”汪磊一边展示着自家咸鸭蛋一边说道。疫情对于自家农产品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最直接的影响来源自越来越高的饲料成本,自疫情以来,玉米,豆粕等饲料主要原料价格一路上升,从2020年至今形成了翻倍行情,直接抬高了养殖成本的同时,也挤压了养殖产品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原本的销售旺季,如今订单量却出现了大幅减少,销路不畅的情况,汪磊的鸭蛋囤货积压越来越多。

汪磊的困境并不是个例,春茶季刚刚过去,信阳黑龙潭叶家茶园也遇到了相似的局面,清明节过后,由于疫情反复,极大地影响了茶园的客户到访人数,日渐稀少的客源,让茶园的销售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成本上升、库存积压、渠道萎缩、销售停滞,疫情之下的乡村经济,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困境,政府以及金融机构的行动一直从未停止。今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日前,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

政策的积极扶持,在宏观层面展现了国家对于乡村振兴的决心,在微观层面,在解决更加具体、精准的乡村问题时,却需要我们拿出更加创新的路径与方法。

0 1  疫情下的农业困境

汪磊和信阳黑龙潭茶园的事例,只是疫情之下农业困境的一个切面。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解决农业困境和寻找出路的过程却带有许多共性。

根据在我国农业核心期刊,《湖北农业科学》杂志的一份调查研究中显示,疫情之下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可以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即疫情对于乡村企业的影响。乡村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受疫情反复影响,企业复工时间普遍不稳定。农村从事农产品相关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行业的中小企业也面临复工难、用工难、产业链配套难、资金难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了企业生存的困难。

其次,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虽然当前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农产品销售依然面临渠道单一的问题。大部分农民主要通过线下售卖,而一个地区的产品需求是有限的,如何扩大销售渠道,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疫情反复之下,跨区域物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让原本销售渠道单一的农产品,更进一步地受到了限制。

同时,农民收入减少,也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统计分析表明,中国农民收入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收入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速高度相关,最近几年相关系数高达0.8;二是农民收入年度间增速波动大,受外部环境影响明显,并非呈线性增长态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受疫情影响,农民工复工时间普遍不确定,这对农民收入影响尤为显著。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农产品销售的黄金时间(春节期间)正是疫情反复的节点,影响农产品的销售之余,更是直接影响农民收入。除此之外,以全球的视角来看,通货膨胀之下,饲料价格的暴涨,供应链不稳定等因素也在成本端给农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另一边,在宏观的变化的同时,从微观的视角我们也发现了,疫情之下,农业所面临的一些全新挑战。首先,即为消费趋势的变化,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兴起之后,农产品的消费渠道增添了全新的变量,消费者对于农业产品的品质、品牌更加看重,以抖音头部农产品带货平台东方甄选为例,6月9日-10日间,东方甄选直播间观看人次超过760万人次,单日销量总额超过1500万元。而对于农民以及农业经营者来说,消费理念,以及销售渠道的快速变化,也要求他们不断地更新对于新销售方式的理解。更进一步来说,如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何发挥渠道优势,如何融入现代物流等问题,都需要当代农民进行一番思考。

同时,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从某种程度来说,当下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销售方式,渠道物流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不仅需要方便快捷,更需要高品质、高附加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就意味着,政府与机构对于乡村农业的帮扶需要加入更多的、更灵活的方法与路径。

02  金融帮扶的另一种选择

当汪磊回忆起那一次帮扶经历时依旧感慨万千。自家的咸鸭蛋“淮河湾土咸鸭蛋”是当地的知名品牌曾在息县首届名特优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息州十宝”称号,成为该县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禽蛋类产品。

但是,在新时代传播的情境之下,优秀的产品虽然品质优秀,却总难以破圈,疫情之下,更是经历了货物积压,销路不畅的危机。

随后,中原银行携手中原消费金融组建了“中原乡村振兴赋能小组”,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作为淮河湾土咸鸭蛋的帮扶团队,中原乡村振兴赋能小组并没有走传统粗放型帮扶的路线,而是根据市场痛点出发,派出专业的品牌设计团队与“淮河湾土咸鸭蛋”生产养殖基地对接,进行设计赋能。设计团队从“天然有机”的产品特性为落脚点,通过简洁有冲击力插画和设计手法诠释产品,建立产品包装体系,让整体更加贴合当下流行审美和具有品牌辨识度,帮助其形成统一的品牌包装,以品牌升级推动销售升级。

除此之外,中原乡村振兴赋能小组还通过联名款伴手礼定制、福利采购等手段对淮河湾鸭蛋进行定点消费帮扶。经过设计赋能与品牌包装后的农副产品,升级成了符合当下品牌审美的消费品,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就成了自然的结果。

除了在品牌上的助力,科技创新也是乡村帮扶中关注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河南滑县,中原消费金融“乡村振兴数字化赋能小组”经过调研发现,与传统温室相比,新型大棚空间利用率更高,并且智能化技术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计划对传统温室大棚项目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后可以实现大棚内温度湿度实时监控、预警、提醒,将提高蔬菜成活率,通过技术手段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能够有效解决乡村种植痛点问题。

一家金融机构,在乡村帮扶的路上,将自己打造成了身兼数职的“斜杠青年”,其中的缘由就是要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多维度地去解决农村与农民的问题。

与传统的粗放式,浅管理的帮扶不同,中原消费金融利用自身优势打造出了科技赋能、金融服务、英才行动、公益助力、消费帮扶,通过多层次多维度个性化精准化的方式的帮扶方案,切实地帮助农民摆脱困境。

03  何种帮扶更适合当下的乡村振兴

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的新书《从农业1.0到农业4.0》阐述了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4.0即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把互联网加进来。温铁军教授还为它起了个名称,叫“社会化生态农业”。简单说就是把互联网作为媒介,同时从农民和市民、农村和城市出发,满足双方需求。要注意,互联网的意义不只是迅速为城市人口匹配到一个心仪的乡村度假地。在“农业4.0”中,一个农村在生态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会因为网络而广泛传播,由此引发生态旅游、农产品的销售,甚至市民的长期租住。

温铁军教授在书中写了这么一段话:长久以来,我们在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主义的道路上奋进,成绩瞩目,但粗放的数量型增长也带来许多负面问题。一方面是经济结构失衡,工业、商业和金融资本过剩,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扩大、城乡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风险加大,更容易遭受国际波动的影响。

而立足于当下,疫情之下,何种乡村帮扶才能更快地实现乡村的振兴?

以产业视角开看,农业较长的产业链条,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农民需要的并不只是单点、单线的帮扶,更多地需要复合型、多元型的帮扶。从农民需求的不确定,就可以推导出帮扶农村的相关机构必须成为某种程度的“全能选手”。不仅熟悉、精通农业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知识,还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帮扶举措。除此以外,观点温铁军教授的观点,还需要做好成为连接者,不仅要利用互联网搭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更要用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成为消费与生产的连接者。

以中原消费金融为例,此次的农村帮扶策略正是基于此设计出了全新的创新帮扶手段。首先,在于便捷度,中原消费金融通过纯线上运营模式精准触达县域、城乡居民,居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消费金融信贷产品,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得以实现,走出了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发展路线。

其次在于个性化定制与全新消费理念的传递,过去低线乡镇居民享受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有的居民有消费信贷需求,却没有相应的合规产品。很多乡镇地区的金融基础非常薄弱,尤其是在偏远乡村和山区的居民,金融对他们而言较为陌生,无论是融资还是投资,意识的差距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进行全方面的覆盖。

中原消费金融在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不仅是“送金融产品下乡”,同时也在乡村用户借贷初期,就传播金融知识与正确消费理念,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起到了标本兼治的作用。金融产品与金融知识“双下乡”,中原消费金融结合自身的精细化运作,助力乡村振兴打出了“组合拳”。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消费金融在行业首家推出“贷款冷静期”创新服务,对于首次借款用户,推出了“七天无理由还款”权益。用户在首次借款的前7天内提前还款,不收取任何费用,为冲动借贷或没有互联网借贷经验的消费者设置了“7天冷静期”,赋予用户一次可以“反悔”的权利,让借贷回归理性,鼓励用户适度消费。

多维度的创新,不仅代表了新型金融机构对于当下社会环境与乡村经济的深度思考,更是一种精细化设计与管理的体现。农民通过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以及更加先进的消费理念的传递,不仅学习了知识,更加了解如何在当下发现一条适合自己的全新路径。

相信在以此为代表的创新路径之下,乡村的振兴与发展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本文来源于:财经新知,作者:樱木,编辑: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