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 日,小米宣布预研固态电池技术,通过将电解液替换为固态电解质,不仅能量密度突破 1000Wh / L,更大幅提升低温放电性能和安全性,称“有望一举解决手机电池三大痛点”。
受到消息影响,港股小米集团大涨超4%。
固态电池助力手机续航大突破
小米表示,尽管金属锂负极在实用化上还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目前还无法大规模生产。不过经过实验室的测试,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000 W/L以上,在小米 13 为原型的小机身空间内,装进 6000mAh 超大容量,显著改善续航。
IT之家从小米官方了解到,固态电池在零下20度的温度下,性能比普通电池高出了20%以上,可以“在高纬度的环境下,无惧严寒”。
另外,小米表示固态电池的抗针刺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小米公司的技术团队,在正极底部覆盖了一层固体电解质,当针头刺入电池时,固体电解质会向下弯曲,包裹住正极集流体,将其与负极隔离开来,同时阻断了正极铝箔与负极材料之间的接触,防止了正负极之间的相互影响,大大提高了针刺实验的成功率,确保了安全使用。
目前,液体锂电池由于受到质量、体积和安全等因素的制约,已经接近了能量密度的上限,其技术更新是当前动力电池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由于储能系统的复杂性,这对于电池的循环寿命,安全,系统兼容性,以及电池供应商的技术和项目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固态电池由于具有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已成为未来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二十年来,手机经历了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的演变过程。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终端,已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赛博器官”,但其在网络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手机向智能手机的发展,它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拍照越来越清晰,使用体验也越来越智能。
但是,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手机电量很低的时候,很难找到电源或者充电宝来进行充电。在曾经的功能机时代,手机的续航时间通常是一周左右,而如今的智能手机几乎都需要一日一充或一日多充。小米的这项技术发展将使智能手机的体验进入新时代,人们可以真正摆脱续航焦虑的时刻将到来。
小米集团正迎来价值重估行情
与以往的“性价比之王”的印象不同,小米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转型已经进入了利润兑现阶段。公司于 2 月 9 日的投资者日上公布新经营策略为规模与利润并重,并将在 23 年持续降本增效。
随着高端化进程的推进,小米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利润上,这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这可以减轻来自宏观环境和新业务开发的压力,从而保证公司的稳健经营,并能抓住新业务开发的机会。公司在22年内的研发投资约为170亿人民币,预计23年内的研发投资将超过200亿人民币。
根据 Canalys的数据,在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机市场依然疲弱,苹果公司的出货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7%,达到了3,320万台,但仍位居世界第三,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3%,达到了11.2%。
受市场疲弱和公司积极降低库存的影响,小米在2022年第四季度的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综合考虑渠道库存,地缘政治,俄乌战争等因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有望在23年出现小幅下滑,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中国市场有望表现好于全球市场。
小米的智能手机库存降低已经取得成效,海外市场的库存降低有望在2023年一季度完成。考虑到由于地缘政治所引起的印度市场问题,战略已从追求销售转向健康运营。公司的智能手机预计在23年内将会和去年一样。公司继续推进高端化策略,高端产品小米13的表现超过预期,有望推动 ASP和毛利率的长期上升趋势。
再结合小米发展的汽车业务有望在2024年表现,目前小米的估值仍处于低估的位置,其价值重估行情或有望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