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少女针”上市之后,华东医药(000963)医美管线今日(7月5日)再迎喜讯:其全资子公司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俗称“减肥针”)获得上市许可。
继“少女针”上市之后,华东医药(000963)医美管线今日(7月5日)再迎喜讯:其全资子公司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俗称“减肥针”)获得上市许可。
华东医药减肥针的上市,填补了国产减肥药市场空白。早在去年7月30日,利拉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获受理时,众多医药投资者纷纷看好这款药的市场预期,并认为,“减肥针”将成为华东医药新的爆发点。
减肥药市场需求庞大,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目前国内同业竞品仅有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华东医药在公告里提到的14.79亿元市场参考预期,就来自诺和诺德的这款产品。2021年以来,华东医药业绩增长乏力,这次能靠这款减肥神药实现逆袭吗?
买来的“减肥”新药
华东医药早在2013年就布局了医美板块,但涉医美产品研发的还属“减肥针”。
2017年8月,华东医药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以8000万元价格购得杭州九源基因21.6%股权,同时受让利拉鲁肽新药技术。
根据双方约定,中美华东需在利拉鲁肽新药上市后的前6年里,每年向杭州九源基因支付新药销售净额的3%作为基因技术使用费。
目前,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虽未销售,开支已经不小。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美华东已向杭州九源基因支付了新药转让款合计7200万元(含股权交易金),加上研发投入的2.87亿元,华东医药在利拉鲁肽上的花费已超3.5亿元。
利拉鲁肽是一款GLP-1受体激剂,原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其对肥胖和体重超重患者的疗效也很显著。
华东医药“减肥针”与竞品“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同宗同源,原研企业都是丹麦诺和诺德。不过,利拉鲁肽的相关原研专利已过期或处于无效状态,引得众多药企竞相纳入研发目录。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除华东医药外,包括圣诺生物、翰宇药业、通化东宝等国内企业均已提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的注册申请。其中,翰宇药业于近日退出了申请。
今年3月,仁会生物也曾宣布,其贝那鲁肽注射液(同为GLP-1受体激动剂)的减重适应症上市申请已收到受理,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这则消息并未引起市场关注。
由此可见,华东医药“减肥针”虽上市步伐领先,但环伺者甚众。
减肥市场一药难求
有研报指出,我国肥胖人群从2017年的1.91亿人增至2021年的2.3亿人。预计到2030年中国肥胖人口将达3.29亿人。
如此庞大的需求,目前可见,也仅诺和诺德一家领跑。原因何在?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曾经给过答案。在其2021年发布的《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提到,超重和肥胖是慢性代谢性疾病,长期的药物干预需重点考察对肝、肾、心血管等系统的影响。
其中提及的不良适应症包括成瘾性、依赖性、增加心血管安全性风险、增加自杀倾向和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这一门槛看似不高,却很难跨越。早在13年前,曲美减肥药就因易诱心血管疾病被国家药监局紧急叫停。这款已上市近十年减肥药被责令召回并销毁。同时被叫停的减肥药品牌包括澳曲轻、可秀等。
即使是肥胖大国,美国获批用于体重管理的药物也不到10款,包括目前在中国销售的奥利司他、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
奥利司他,是我国最早批准上市且仅存的减肥药。该药的副反应也很明显,临床应用屡受限制。这也直接影响了该药销售,2022年奥利司他销售额仅8.2亿元。
“一天一针”恐会拖累销量
在“减肥针”获批上市之前,华东医药对该药的商业化运作就已开启。
由于利拉鲁肽注射液是处方药,上市后只能在医院销售,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得。华东医药三大主营业务之一就是药品流通,公司正加速“减肥针”的流通网分布,拟实现快速放量。
同时,针对新药的国际商业化布局亦已展开。有报道称,6月末,华东医药与中东一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授予后者在阿联酋、沙特、埃及、科威特、阿曼、巴林等中东和北非地区17个国家进行利拉鲁肽注射液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益。
若预期达成,华东医药医美板块前景喜人。但达成预期并不容易,阴力来自同业同宗的司美格鲁肽。
据Insight数据库,接受利拉鲁肽治疗的肥胖症患者在68周内平均体重减轻6%,需每日注射;而接受司美格鲁肽治疗的患者在68周内平均体重减轻16%,只需每周注射一次。相较而言,患者可能更愿意采用一周一次的司美格鲁肽。
不仅是次数和疗效,被誉为“减肥之王”的司美格鲁肽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也很高。2022年全球营收约589亿元,今年一季度数据上升至约519亿元。其中,一季度国内营收8.7亿元,市场份额占约65%。
诺和诺德也多次在公告中提到,司美格鲁肽的市场需求远超预期,部分剂量在全球出现供货短缺,其表示,“将在2023年增加产能”。
据Insight 数据库显示,除了诺和诺德,目前国内已有 112 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从项目申报数量来看,近三年临床申报已处于爆发期。2016-2020年平均每年申报临床5—6个项目,而2021年集中申报了20个项目,2022年也达17项,今年上半年已有16个项目,几乎是去年全年的数量。
可以预见,减肥适用症将会成为未来几年内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华东医药正式迈进了角斗场。
内容来源:深水财经社 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