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动科技公司Keep一直备受关注,6月21日,Keep在港交所披露通过聆讯后的招股书,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或已不再遥远。
运动科技公司Keep一直备受关注,6月21日,Keep在港交所披露通过聆讯后的招股书,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或已不再遥远。
这并不是Keep首次申请上市,第一次递交赴港上市招股书是在2022年2月,后因6个月内未通过聆讯转为失效,而后Keep在9月更新招股书再次递表。今年3月份,Keep再次更新赴港IPO招股书。
7月6日,有媒体报道称,Keep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中,将发行价定在市场定价区间的低端,即每股28.92港元,筹资约3.13亿港元。
融资已到F轮
资料显示,Keep的前身是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Keep创始人为王宁,据媒体报道,其是在健身中获得创业灵感。彼时全民运动风靡,健身文化正在被主流大众接受,也恰逢移动互联网风口崛起之际,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王宁萌生了做一款移动健身应用APP的念头。当年,王宁便拿到了泽厚资本3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
Keep APP在2015年正式上线,凭着免费使用,完成了用户的累积。据公开报道,Keep在推出的105天内吸引了百万用户,在921天内便突破了1亿用户,一举成为国内首个用户数破亿的运动应用APP,让其他移动端应用望尘莫及。
Keep也获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Keep成立至今,九年多的时间里,共获得了9次融资,其中最大一笔融资就是是F轮融资,也是迄今为止业内最大一笔融资。
参与融资的明星资本更是不少,包括时代资本、软银愿景基金、高瓴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BAI资本等。
2015年,Keep完成了A轮(500万美元)、B轮(1000万美元)融资;2016年完成C轮(3200万美元)、C+轮(1300万美元)融资;2018年完成1.27亿美元的D轮融资;2020年上半年,完成8000万美元E轮融资;间隔不满一年,2021年完成了3.55亿美元F轮融资与7000万美元F-1轮融资,投后估值达2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站在Keep背后的投资方,有不少是多次参投的老主顾,腾讯参与了四轮融资,GGV参与了五轮,五源资本连投四轮,中BAI资本更是参与了Keep的6轮融资。
对于这些投资方而言,Keep尽快完成IPO,他们才有机会退出。这也是Keep多年来与资本互相伴生带来的结果,所以上市成了“众目所盼”。
造血问题待解
Keep因“自律给我自由”的Slogan被大众熟知,但Keep的自由谁能给呢?
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Keep目前仍未实现盈利。
招股书显示,Keep的营收来源,包括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自有品牌产品,以及广告和其他服务。
数据显示,Keep在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11.1亿、16.2亿和22.1亿元,年同比增速分别为66.9%、46.3%和36.6%。
不过,营收虽然在增长,但增速却在逐渐放缓,亏损也在持续。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Keep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尽管Keep在2022年亏损有所收窄,但相较2020年的亏损额,依旧处在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Keep的亏损收窄,或在一定程度上与销售及营销开支的减少有关。
数据显示,2022年,Keep的销售及营销比2021年减少2.92亿元,这部分开销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59.03%降到了2022年的29.24%。
与此同时,毛利方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过去三年,Keep的毛利分别为4.99亿、6.77亿和9亿元,毛利率从45.1%下滑至40.7%。
另外,数据显示,2020-2022年,Keep的自有品牌产品收入分别为6.37亿元、8.72亿元和11.37亿元,占总收入的57.5%、53.9%和51.4%;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分别为3.38亿元、5.58亿元和8.94亿元,占总收入的30.5%、34.4%和40.4%;广告和其他服务收入分别为1.32亿元、1.90亿元和1.8亿元,占总收入的12%、11.7%和8.2%。
在Keep的三大业务中,自有品牌业务持续性地占据总营收的一半以上,而另一半则由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和广告和其他服务收入组成。可见,Keep营收来源似乎较为单一。
营销上狂砸钱
虽然已是圈内顶流,但Keep在营销也没少下功夫,曾推出多项营销及策略组合,包括应用商店及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告、健身达人营销及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其他营销活动等,因此产生大量销售及营销开支。
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公司录得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3.02亿元、9.56亿元及6.46亿元;期间用于为移动应用程序分流(为获取订阅会员及单项内容购买者 ) 产生的流量获取成本分别为9330万元、3.35亿元及1.59亿元。
但从月活跃用户数据来看,Keep在2021年加大力度投入的销售及营销开支,并没有让月活跃用户数发生质的飞跃。
招股书显示,2020年及2021年,Keep平均MAU(月活跃用户数)从2973万增长16%至3436万。2021年,Keep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由2020年的191万增长72%至328万。
而在并没有过多投入的2020年,反而取得了更好的数据增长。其2020年平均MAU相对于2019年增长了37%,2020年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则比2019年增长了148%。
据灼识咨询报告,2022年中国的健身人群数量为3.74亿,位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64亿。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的平均年支出为2518.3元/人,远低于美国的16425元/人。
健身市场是庞大的,蛋糕很大,对于Keep来说,如何使自身拥有更高的商业化变现能力,还需探索,首先需要考虑的或许是怎么扭亏。如今通过港交所聆讯,意味着终于走到了上市前的临门一脚,但等待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呢?
内容来源:翠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