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攻坚中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更依赖创新。
省委、省政府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核心位置,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重塑河南创新生态,坚定走好“华山一条路”。
其中,金融是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是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一环。
听听省委对郑州银行打造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主体的期许:
“河南省地方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启动、郑州银行科创金融事业部和金融智谷支行揭牌成立,对于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科创企业加快成长,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具有标志性意义。”
看得辩证,思得周密,推得稳健。这一定位再次标注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从瞄准创新型企业以及“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科技培育链条企业到“低利率、弱担保、长周期”的政策性金融产品,郑州银行政策性科创金融无不紧扣全省工作大局,澎湃着时代的光辉、实践的伟力。
这是关系我省科创金融的历史性变化。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作为我省政策性科创金融业务的运营主体,郑州银行抓好决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多元化、特色化的科创金融服务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开花,又结果。
——集聚创新要素,搭建特色化培育、孵化运营模式。郑州银行以推动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为核心,强化人才链、技术链、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四链融合”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模式,为产业链内及上下游科创客户提供除贷款投放外的全方位增值服务。此外,郑州银行不断完善考核机制、运营机制、尽职免责机制、价值评估机制,通过科创大赛、产业峰会、会客厅等一系列撮合式活动,推动“四链”有效融合。
——凸显“政策性”引领,推动科创金融纵深发展。郑州银行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商业性金融的引领带动作用,主动让利科创企业,加速业务向弱担保转变,创新与科技企业适配的长周期信贷产品,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新热潮。
——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阶段,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郑州银行持续发力,找准补链、延链、强链的突破口,重点支持了一批以芯片设计、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字经济、超硬材料、新材料、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等为代表的科技行业和企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金融支持。
——优化风控审批策略,全面提升科创金融“能贷”“敢贷”“会贷”效能。郑州银行打破传统商业性科创金融专注成熟企业、利率较高、依赖抵质押物的局限,建立起科创型企业风险量化指标审批体系,有效解决初创公司“不能贷款”问题。同时,郑州银行搭建具有“金融+产业”教育背景与从业经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专人专业”方式解决特定行业“不会贷款”问题。此外,郑州银行通过“鼓励试错”方式解决办贷人员“不敢贷款”问题,减轻经营部门后顾之忧。
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8月29日晚,郑州银行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截至2023年6月末,郑州银行实现资产规模6168.59亿元,较年初增长253.46亿元,增幅4.28%;存款总额3534.15亿元,较年初增长157.07亿元,增幅4.65%;贷款总额人民币3511.44亿元,较年初增长202.23亿元,增幅6.11%。此外,上半年,郑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18亿元,实现净利润21.14亿元,经营稳健向好,交出了争先出彩的过硬答卷。
金融引活水,高峰起中原。
关键时刻,比的是信心,拼的是实干。从“把准定位,打造一流特色银行”到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团结之力更加凝聚,奋进之姿更加昂扬。在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中,郑州银行上下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政策性科创金融砥砺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向新台阶。
初秋傍晚,郑东新区商务外环,郑州银行大厦灯火通明。向东,是绵亘百里的郑开科创走廊;向西,是加速筑基的郑州高新区;向北,是呼之欲出的中原科技城;向南,是方兴未艾的郑州航空港。
再将镜头拉至整个河南。如今,郑州银行政策性科创金融正在16.7万平方公里大地上进行拼图,连点成线、织线成面,点线面交相辉映。
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振奋人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