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销量持续下滑,能否靠新款问界M7扳回一城?

摘要:问界这个品牌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其根本原因应是华为的深度赋能。在华为将“三大件”升级之后,新款问界M7的吸引力再次获得提升。

近期,华为在手机界屡屡贡献热点。从Mate 60 Pro未发先售,使得“遥遥领先”的热梗火遍全网,再到Mate 60 Pro+、Mate X5突然开启预订,#华为王炸#冲上热搜,人们对华为技术以及国产品牌的追捧热情空前高涨。

引发强烈关注的不只是华为手机,还有华为深度赋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问界新M7。9月12日下午,问界新M7正式上市,5款车型价格区间为24.98万元至32.98万元。

事实上,旧款问界M7在中保研的汽车安全指数测评结果引发巨大争议,华为以及赛力斯方面都承受着较大压力。消费者从满怀期待到失望透顶,问界系列车型的销量也大幅下降。随着新款问界M7的全面升级,市场再次对新车寄予厚望。那么,新款问界M7究竟能否成为“华为王炸”呢?

狠砸5亿搞研发,新车性能全面提升

让我们先把视线拉回到去年,问界M7在2022年9月完成交付量为4746辆,销量惨淡的同时,该车型还摊上了消费者最关心的“大事”,即安全性问题。中保研公布的专业碰撞测试结果显示,在非常重要的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测试中,旧款问界M7的A柱明显变形。

在“乘员舱上部入侵量”和“车辆结构”两项只获得A(良好)评价,而一起参加测评的理想L9、领克09、一汽丰田皇冠陆放等三款SUV都获得了G(优秀)评价。

上一个在该项测试中出问题的还是某德国品牌车型,出事后“臭名昭著”,销量暴跌。这个测试结果令彼时还是当红小生的问界M7 ,承受了“无法承受之痛”。

2022年9月至12月,问界M7的销量分别为4746辆、5226辆、3529辆、3957辆。如果说去年的销量勉强算是“及格”,那么今年其销量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2023年1月至6月,问界M7的销量由1737辆锐减至432辆。

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相比,问界M7的差距被越拉越大。这让华为和赛力斯方面,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痛定思痛,华为与合作伙伴赛力斯在升级改造上狠砸5亿元,全部用于新款M7的车身、底盘、性能、空间设计和布局,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

据了解,新款问界M7采用全维超强笼式车身结构,前端三层的碰撞力传导结构设计,全车潜艇级热成型钢占比为24.4%,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7吨重,高强钢和铝合金占比达到80.6%。

车身结构的优化和扎实的车身用料,再加上8安全气囊的标配,整车的被动安全性能拉满。在中汽研Super Crash项目的碰撞测试中,新款问界M7的成绩表现优异,获得安全认证,也证明其拥有较好的被动安全性能。

在主动安全性能方面,新车搭载HUAWEI ADS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使得出行拥有更加可靠的安全保障。在Autolab AEB主动安全评测中,新款问界M7安全响应极限速度全场景第一;正车尾静止车+行人混合场景与侧翻车场景中,HUAWEI ADS 2.0最高成绩达到90km/h刹停时速。由此可见,新车也拥有了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水平。

5个亿的研发投入,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使得新款问界M7在车身结构、车身用料、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等方面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让我们看到了车企更多的诚意。

新款问界M7能成“华为王炸”吗?

上市即交付,车企的效率惊人,同样令人吃惊的还有新款问界M7的预订量。9月13日最新消息,新款问界M7的订单量突破15000台。刚刚上市不到24小时,预订量也是“遥遥领先”。

问界这个品牌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度,其根本原因应是华为的深度赋能。在华为将“三大件”升级之后,新款问界M7的吸引力再次获得提升。但是,这真的就够了吗?

恐怕还是不能过于乐观!

新款问界M7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华为,这既是一种优势,但它同时也是一种负担。早在华为与赛力斯合作之初,很多业内人士就不看好。因为华为的高端定位和强劲的技术实力,与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有点格格不入。在此前的合作过程中,还多次传出赛力斯达不到华为要求的消息。

从销量方面来看,旧款问界M7也有华为的加持,但是其销量同样不稳定。这也从侧面证明,消费者更多是冲着华为的技术实力去关注新款问界M7,但这样的动力未必能够支持新款问界M7的长期作战。

除车身机构显著增强外,新款问界M7的售价也有所下调。与旧款M7相比,新车的售价下调了4至5万元。车身结构以及售价的两大短板得以解决,或许可以解决此前问界M7销量不佳的问题。

叠加华为三大件的升级等因素,但是上述因素的合力究竟有多大,恐怕还需要时间继续观察才能下结论。

总而言之,问界确实是华为深度赋能的汽车,但它不是“华为汽车”,华为此前已经多次明确表示“华为不造车”。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生存下去,还得靠问界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