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长达17个月的停牌之后,中国奥园(03883.HK)于本周一(9月25日)恢复股票买卖。然而,复牌后的中国奥园股价出现大幅下跌,跌幅超过70%,令人对其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根据港交所数据,中国奥园股价在9月25日的交易中报收于0.325港元,相较于停牌前的价格1.18港元,已经跌去超过三分之二。该公司的总市值也从停牌前的约35亿港元跌至约9.64亿港元,缩水超过三分之二。
中国奥园的股价大跌并非意料之外。在今年9月22日,公司宣布已经满足了联交所的五项复牌指引条件,计划于9月25日上午9时起恢复股份买卖。尽管公司在复牌前已经明确了复牌的条件和时间表,但市场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
事实上,中国奥园并不是近期唯一一家复牌后股价大跌的内房股。包括中国恒大(03333.HK)、花样年控股(01771.HK)、世茂集团(00813.HK)、当代置业(01107.HK)等在内的多家在港上市的内房股在复牌后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公司的股价在复牌初期均出现大幅下跌,市场对这些公司的前景表现出担忧。
对于中国奥园来说,尽管已经满足了复牌的条件并成功复牌,但其未来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停牌17个月之久,公司和市场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稳定股价并重新获得市场的信任,是中国奥园未来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迈入资不抵债的困局
财闻网了解到,根据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披露,中国奥园已经资不抵债。
根据报告,中国奥园在2023年上半年总营业额达到109.41亿元,同比上升25.1%。然而,尽管营业额有所上升,公司的股东应占亏损却约为29.45亿元,同比上升了0.8%。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的资产总额约为2218.21亿元,而负债总额则高达2423.53亿元,已经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
中国奥园的这份中期业绩报告揭示了公司目前的经营困境。自2021年以来,中国奥园的销售额出现了急剧下滑。根据克而瑞数据,中国奥园2021年实现操盘销售额981.6亿元,而到了2022年就骤减至146.7亿元。
进入2023年,情况并未得到改善。上半年,公司的合同销售额仅为74.8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81.9万平方米。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奥园的销售收入已经无法覆盖其负债规模,公司的财务状况正在恶化。
在负债方面,中国奥园面临的压力还在增加。据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已经拖欠了若干银行及其他借款约人民币370.44亿元以及优先票据及债券约人民币285.40亿元。这些事件触发了集团若干其他银行借款以及优先票据及债券的违约及交叉违约条款,使公司的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
此外,尽管中国奥园已经满足了港交所复牌的五项指引条件并于9月25日复牌,但复牌后的股价大跌超70%,市值大幅缩水。这表明市场对中国奥园的未来发展并不乐观,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也在下降。
对于中国奥园来说,回归正常的经营轨道并解决债务问题将是关键。尽管公司已经复牌并开始重新进入市场,但其面临的挑战仍然巨大。在短期内,中国奥园需要找到有效的策略来稳定股价并恢复市场信心。长期来看,公司需要积极寻求债务重组和融资方案,以解决其债务问题并确保可持续经营。
考虑到中国奥园面临的财务困境和市场压力,其未来发展前景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然而,作为一家具有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的企业,中国奥园有可能通过实施有效的战略和资本运作来扭转局势。不过,中国奥园在复牌后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境外债务重组面临困难
中国奥园此前宣布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取得重大进展,不过据市场消息,中国奥园的境外债务重组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据了解,中国奥园的境外债务重组计划总额约为428亿元。虽然公司已经与大部分债权人达成了协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技术性难题和法律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境外债务重组的进程可能比预期要更加复杂和漫长。
虽然公司在复牌前已经补发了2021年全年、2022年中期、2022年全年业绩报告,并正常发布了2023年中期报告,完成了复牌指引动作,但市场的反应并不乐观。
复牌首日,中国奥园股价大跌超过70%,总市值大幅缩水。这表明市场对中国奥园的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的疑虑和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奥园在复牌前已经与大部分债权人达成了协议,这为公司的境外债务重组奠定了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的债务重组计划已经完全成功。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性难题和法律问题,这需要时间和各方的共同努力。因此,中国奥园的境外债务重组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中国奥园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