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死回生,真不容易。
余承东现在的金句是: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作为华为车BU的董事长,这句话指的是新款问界M7。
这车的确争气。
9月12日上市后,仅用了25天,就收获了超50000台大定客户。问界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车,余承东的华为车BU“智选”方案扬眉吐气,华为则在MATE60“遥遥领先”的余音未了中,又迎来车圈的集体赞叹——但仅仅在两个月前,老款M7差点就偃旗息鼓了,8月只有988辆的销售,确实“不太容易。”
现在则完全不同。
微博上,“问界新M7上市25天大定突破50000台”成为热门话题,总阅读量超过850万,互动量超6500,那张用巨大阿拉伯数字标明订单量的问界海报,几乎成为车圈博主的标配,被挂在显眼的位置。
线下,想试驾爆款也并不容易。
一位试驾过老款问界M7的购车者告诉AI蓝媒汇,之前只要拨打问界的试车电话,工作人员会带车上门试驾。但现在,天津的问界4S店销售人员表示,10月的试驾已经排满,只能“看机会加塞儿”。
新款M7成为爆款,相关的用户画像也被公布——这款车的主力消费人群是30-50岁,多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男性用户。
问界M7“定位”中年,这也意味着,华为进入了真正的消费主力军视野。
谁也没料到M7成为爆款
问界M7成为爆款,不是第一次,当年老款上市的时候,一样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高手架势。
李想记得最清楚。
他曾在微博上说:“2022年三季度,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HW(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
2022年10月,老款问界M7的月销量曾达到5226辆,但好景不长,到了今年8月,M7只卖了988辆。
原因在于,与同档次的理想L8相比,两者的价格区间高度重合,但在空间尺寸上,却与L8等有着一定差距,而在智能化配置上,当时的问界M7并未搭载华为的ADS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这意味着作为一款智能新能源车,之前的M7”有点傻”。
怎么办?烧钱做改款。
到了新款M7上市时,余承东说:华为投入了5亿元对新车进行升级,用了更扎实的材料和更好的技术,为用户带来比遥遥领先更领先的极致体验。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被装上了,“遥遥领先”的智能配置回归,实现了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此外,新款虽然在尺寸上和老款相当,却有五座版可以选择,极大增强了后排空间。
说白了,虽然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但华为在智能系统上加持,24.98到32.98万元的售价,也比老款下调了4万元,并且在10月7日前还享受3万元的购车权益。
但就算这样,市场也没有预料到新款问界M7能够如此火爆。邻居小鹏之前发布了改款G9,在30万以下的智能SUV里,配置旗鼓相当。
有汽车博主在余承东喊出“起死回生”后分析:新款M7 发布之后都是明牌信息,但几乎没有人预测到了国庆之后, M7 能到 5 万的大定。
用户画像中的“遥遥领先”
定量增加,M7开始调整增加产能。
一张网上流传的“供应力增加”表格中显示:10月5日前,问界新M7将完成第一阶段每天450辆车的供应能力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赛力斯二工厂将于11月1日按照每天750辆车进行生产,现要求全供应链供应能力在10月30日前提升至同样水平。
落款是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微博上有人据此评价:说明华为自己都没预料到会这么好。
实际上,在M7卖爆的同时,网上也给这辆爆款车下了定义,不是余承东口中的“智能天花板”,而是,中老年人的第一台智能车。
在车fans公布的“问界M7上线72小时数据”中,购买这款车的用户80%为男性,年龄在30-50岁之间,职业以事业单位为主。且国庆进店量爆发,看手机客户直接带动问界新M7。
实际上,如果与Mate用户进行对比,二者也有相似之处。
在华为自己公布的Mate手机用户画像中,70%用户个人月收入超万元,57%从事白领公务员或企业中高层工作。从购车数据来看,华为确实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特别是Mate60的发布,无疑对新款M7的销量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上述M7用户数据还显示,购车用户中有60%选择了智能驾驶,这表明更多人对智能驾驶系统正形成一个认知:智驾就应该是一个必要的功能,甚至会影响车的保值率,智能并不是先锋年轻人的专属需求。
当然,抓住30-50岁的用户,或许不是华为有意而为之,但这个有消费能力的群体,却成为M7最主力的消费对象。
有钱、有事业、稳定的这群人,对连“发布会都有央媒转播”的华为,有着绝对的偏爱,更何况由华为全面参与的问界M7呢?
汽车博主@ 42号车库-莱因哈特也说:你也可以想想你那些有消费能力的长辈和亲戚们,他们中有谁在买车之前是看过发布会的?而这群人,又有谁是不认识华为,不相信华为的?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黑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