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宣布,为进一步强化首发企业信息披露监管,督促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归位尽责,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进行全面修订。此次修订的核心是强化“申报即担责”要求,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现行规定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检查对象在申请发行过程中出现随意撤回发行申请、消极配合检查工作等行为。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也损害了市场公平性和投资者权益。为此,证监会决定对《检查规定》进行全面修订。
修订后的《检查规定》将吸收合并内部工作指引的内容,对检查工作进行全面、具体、清晰的规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申报即担责”。这一概念意味着,一旦企业提交IPO申请,即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检查后申请撤回、检查中多次出现同类问题、拒绝阻碍检查等行为,实施更为严格的制度约束。这一措施旨在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引导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提高执业质量。
2、规范检查操作。进一步明确检查前统筹、检查中推进、检查后督导的规范程序,具体包括检查对象确定、检查方案制定、检查实施、问题认定及处理等环节。这使得检查工作更加科学、透明和公正。
3、建立检查结果运用机制。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和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检查结果运用机制”,采取“一事一查一处理”的原则,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4、加强证监局和交易所的联动。在确定检查对象和制定检查方案方面加强沟通协调,保证监管工作的连贯性和高效性。同时,对于撤回发行申请的企业,不影响检查工作的实施,也不影响证监会和交易所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证监会表示,此次修订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增强监管透明性,强化“申报即担责”的思路。通过全面修订《检查规定》,旨在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提高IPO全链条监管效能。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修订是证监会完善IPO监管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申报即担责”要求,将有效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修订后的《检查规定》将更好地发挥现场检查的监管作用,对于提高IPO企业的信息披露水平、引导保荐人及证券服务机构提高执业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即将上市的企业而言,新的规定无疑增加了对其信息披露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企业需要更加重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同时,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也需要更加尽职尽责,做好尽职调查和信息披露工作,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此外,对于投资者而言,新的规定也是一项利好。他们将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同时,通过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也将有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可以看出,此次修订是证监会为进一步强化IPO监管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通过强化“申报即担责”要求并规范现场检查操作流程,将有助于提高IPO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