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高速甩客”背后:顺风车业务仍未驶出法律盲区

摘要:1月初,一名女大学生被顺风车司机拖下车扔在高速路上的新闻走红网络,引发不小的争议。

1月初,一名女大学生被顺风车司机拖下车扔在高速路上的新闻走红网络,引发不小的争议。

据报道,这位女生在嘀嗒出行下单独享顺风车,从天津蓟州大学城赶往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该司机表示车上有一名自己的亲属,如果她不介意,可以为她减少15元车费。但是该女生上车后发现所谓“亲属”其实是另一位乘客。不仅如此,该司机又在联系拉货的订单,将会绕远路。女生与司机沟通未果,高速路上被司机赶下车。

嘀嗒出行对此回应称,平台在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确认乘客安全,并立即跟进核实,目前该车主账号已封禁,乘客已报警,平台正协助相关部门积极处理中。

与此同时,顺风车职业化、不“顺风”的问题也成了网友们关注的重点。

尴尬的司法实践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顺风车定义为,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

2020年,交通运输部明确表示,顺风车无需办理许可证,但需要满足四个标准:应以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事先发布出行信息;由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合乘车辆;不以营利为目的,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每车每日合乘次数应有一定限制。

在监管部门看来,顺风车与一般网约车的最大区别便是非职业化和非营利性。然而现实却是顺风车市场已经高度职业化,不少顺风车司机是“职业”开顺风车以维持生计,而消费者在搭乘顺风车时也并不“顺风”,甚至被迫绕远路。上述“高速甩客”的案例便是网约车市场矛盾的典型。

在一些司法案件中,顺风车含混不清的定位问题随处可见。

案号为(2024)冀01民终7349号的判决书显示,作为原告的网约车司机表示车辆为顺风车所以不需要从业资格证,而且私家车也可以跑顺风车,原告的驾驶证不满三年,按规定不能办理从业资格证,现2024年6月29日刚满三年,正在办理从业资格证,而且网约车平台派单时,没有从业资格证也可以派单。同时,原告的停运损失赔偿得到了一审和二审的法院支持。

这表明法院已经默认网约车是一种职业化的营利行为,而非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平等互助。这无疑与交通运输部对网约车的定义相抵触。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嘀嗒出行四度因旗下司机没有网约车资质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行为被广州交通运输局处罚,累计罚款9万元。

在对平台的责任压实上也出现了反复。案号为(2024)苏0803民初8431号的判决书显示,该案中作为被告的顺风车车主被判对交通事故负有全部责任,顺风车平台被认定行为特征符合居间合同法律关系的要件,属于典型的居间行为,并非运输合同的相对方,且其亦不存在未履行上述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形,因此无需对原告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根据2020年一篇名为《监管困境:顺风车何时驶出法律盲区?》的报道,北京某法院裁定乘车人突开车门引发车祸一案,认为顺风车平台从顺风车服务中收取6.9元的信息服务费,且因顺风车司机需要通过提现来获得车费,故该平台可以从沉淀在其支付平台的车费中获取利息收入。最终,法院判定平台与司机、乘客共同承担责任。

时隔5年,顺风车仍未驶出法律盲区。

市场多方选择下,嘀嗒出行面临重压

顺风车为何不顺风?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市场环境下的多方选择。最开始的顺风车带有较强的互助性质,但是由于监管门槛更低,吸引了缺乏资质的网约车司机以此为生,再加之价格便宜,图便宜的消费者也给予顺风车市场较大的空间。

然而,这也导致业余网约车司机难以接单。在网络上,有不少前网约车司机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顺风车的订单越来越抢。结果,职业网约车司机占据了顺风车市场。

另一方面,门槛低不仅仅让网约车司机进入市场容易,平台也可进入这一市场。近年来,哈啰出行和高德都跨界,进入了这一细分市场,给嘀嗒出行的市场地位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曾有媒体对比了嘀嗒出行、哈啰出行、高德和滴滴顺风车的价格,发现嘀嗒出行是四家顺风车平台中最低的。不少网约车司机表示,嘀嗒出行的定价是只有“真正顺风”的车主才会接单。更有甚者称嘀嗒出行的定价连油钱都不够。

嘀嗒出行的定价策略或许更符合顺风车的初衷,却难以吸引职业网约车司机,运力不够这对其业绩或许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据统计,嘀嗒出行在顺风车市场的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66.5%下降至2023年的31%,哈啰单车则以48%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嘀嗒出行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041亿元,同比仅增加2.01%,实现归母净利润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增长51%。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销售费用减少,嘀嗒出行的营收规模几乎止步不前

职业网约车司机挤出了业余顺风车司机,嘀嗒出行是否会同样被市场淘汰?不免令人担忧。(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AI财评
从财经视角来看,嘀嗒出行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加剧和盈利模式受限。顺风车市场的高度职业化与监管初衷相悖,导致平台在合规与盈利之间难以平衡。嘀嗒出行坚持低价策略虽符合顺风车互助性质,但难以吸引职业司机,导致运力不足,市场份额从66.5%下滑至31%。与此同时,哈啰出行和高德的跨界竞争进一步挤压了嘀嗒的市场空间。尽管嘀嗒通过削减销售费用实现了净利润增长,但营收增速仅为2.01%,显示出其业务扩张乏力。未来,嘀嗒需在合规与市场竞争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监管压力。
注:本文转载自远见资本局,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