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两家万亿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和广州农商行相继发布2024年财报。虽然同为行业龙头,两家银行业绩走向却截然不同。
近日,两家万亿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和广州农商行相继发布2024年财报。虽然同为行业龙头,两家银行业绩走向却截然不同。
数据显示,重庆农商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82.62亿元,净利润117.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和5.97%。同期,广州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158.32亿元,净利润24.16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2.79%和25.89%。
不仅营收、利润双双下滑,广州农商行还面临着净息差跌至新低、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在国内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这家区域性龙头银行正处于低谷之中。
1
净息差“跳水”,资产规模“虚胖”
从广州农商行的具体业务数据来看,该行2024年实现利息净收入136.15亿元,同比下降17.90%。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广州农商行净息差仅为1.11%,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基点,远低于国内银行平均水平。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广州农商行净息差较行业平均水准低了41个基点。
有分析指出,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行各项客户存款总额为9794.59亿元,同比增长3.41%,存款上升,贷款下降,对广州农商行的业绩形成挤压。
与重庆农商行对比,广州农商行空有贷款及垫款总额全国农商行第一的地位,但并没能转化为实际业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行贷款及垫款总额为7202.3亿,同比减少110.9亿,近十年来首次下降;重庆农商行贷款及垫款总额为7142.7亿,较上一年增加375.6亿。这意味重庆农商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小于广州农商行,但营收规模和净利润分别是后者的1.79倍和4.88倍。
不仅如此,若2025年广州农商行不能扭转颓势,重庆农商行的贷款及垫款规模或将超越广州农商行。
2
不良率“虚降”,去年底处置不良资产
“虚胖”的贷款规模不能带来业绩的增长,“虚降”的不良率也不能掩盖广州农商行的资产质量问题。
财报显示,广州农商行不良贷款率从2023年的1.87%下降至1.66%。广州农商行表示,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本集团持续加大不良处置力度。2024年12月31日,广州农商行将一笔99.93亿元的价格向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资产总金额为145.92亿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后账面价值仅剩下103.40亿元。
但从贷款构成来看,广州农商行的正常类贷款占比仅为91.90%,非正常类贷款(关注、次级、可疑类合计)占比超过8%。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的正常类贷款占比为97.72%,广州农商行的非正常贷款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贷款构成来看,广州农商行的次级类贷款和可疑类贷款占比分别从2023年末的0.95%和0.71%均下降至2024年末的0.57%,但是损失类贷款从0.21%大幅上升至0.51%。
分产品来看,广州农商行的公司贷款不良率从2.28%下降至1.55%,个人贷款不良率则从2.21%大幅上升至2.89%。
尽管折价处置不良资产有利于压降不良率,但是广州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3
3年减员近800人,新管理层能否带来改变?
为了改善业绩,广州农商行走上了裁员的道路。据统计,广州农商行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14,168人降至2024年的13,399人,降幅超5%。以员工成本来看,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人均员工成本为30.41万元,同比下降3.98%。
尽管缩减了员工,广州农商行的创收效益依然远逊色于重庆农商行。2024年,广州农商行人均创收118.2万,人均创利15.3万;重庆农商行人均创收194.3万,人均创利达81.1万。仅靠裁员并不能提高公司的经营的效率。
广州农商行的高层也在持续变动。自2024年以来,该行原业务总监陈林君、副行长林日鹏等高管相继辞任,邓晓云、倪开、张研等人获监管批准成为公司董事。2025年3月,广州农商行审议通过了提名谭波为本行第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候选人的议案。
广州农商行董事长蔡建在财报中提出开展“资产效益年”活动,推动公司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广州农商行能否在2025年迎来转机,有待市场检验。(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