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资产缩减,杭银消金如何穿越下行周期?

摘要:近日,杭州银行公布了2024年财报,其中包含公布旗下杭银消费金融(以下简称“杭银消金”)2024年业绩。

近日,杭州银行公布了2024年财报,其中包含公布旗下杭银消费金融(以下简称“杭银消金”)2024年业绩。

截至2024年末,杭银消金未经审计总资产515.3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2%,净资产66.1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2.66亿元,同比增加8.85%;实现净利润9.20亿元,同比增加14.71%。

在已公布2024年业绩的银行系消金公司中,杭银消金净利润排名第二,仅次于行业龙头招联消金。

1

利润增速放缓,资产规模单季度收缩

尽管杭银消金业绩依然保持正增长,但是较过往几年速度出现明显放缓。2022年,杭银消金营收增速为51.9%,净利润增速为46.8%;2023年杭银消金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净利润同比增长21%。

随着营收规模扩大,杭银消金的业绩增速呈现下滑的趋势。更令人担忧的是,杭银消金的资产规模出现了收缩。数据显示,杭银消金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较2024年三季度末减少约40.64亿元。

有分析指出,这可能是受杭银消金转让资产影响。2024年11月和12月,杭银消金向粤财信托转让了两笔信贷资产收益权,涉及贷款均为正常类,金额分别为6.67亿元和4.8亿元。

据悉,头部消金公司如招联消金和兴业消金均出现了资产规模收缩的现象。受行业环境影响,消金公司过去“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资产风险敞口扩大,控制资产规模或成为业界共识。

2

持续发债,拓展线下业务

控制资产规模的同时,杭银消金另一边又在发债。公开信息显示,杭银消金分别于2025年1月9日和4月15日发行合计规模25亿元的金融债。

杭银消金方面表示,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其他金融机构借款及其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用途,以进一步促进发行人主营业务发展。

杭银消金2024年发展主营业务的一大侧重点便是拓展线下业务。据报道,2024年杭银消金在河南、广东、四川等数十个省份城市采取团队驻扎式展业,客户经理数量增至千余人,较上年末增速超过20%。

随着线上流量价格上升,助贷资产风险走高,线下业务成为消金公司发展的选择出路之一。不过,杭银消金的线下业务发展速度和占比并没有明显提升。

截至2024年9月末,杭银消金线上业务余额424.74亿元,较年初增长5.99%,占总贷款余额比重为80.29%;线下业务余额104.28亿元,较年初增长5.99%,占比为19.71%。

3

暴力催收现象仍未遏止

消费金融公司的最难以避免的问题便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早在2023年11月,杭银消金就因为委外催收管理不到位,和贷款利率风险定价机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处以罚款55万元。

但是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依然有消费者投诉称遭到暴力催收。4月18日,一名消费者投诉称,自己在杭银消金有借款,由于近期手上资金困难周转不开,导致欠款逾期,杭银消金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暴力催收,已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该消费者要求平台立即停止骚扰。

另根据杭银消金2024年消费者保护权益工作报告,该年杭银消金共收到3058起消费投诉,对比2023年的963起出现大幅增长。

2024年4月18日,《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监管部门对消金公司的消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银消金应当进一步加强消保工作。(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杭银消金业绩增长背后的隐忧与挑战** 杭银消金2024年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14.7%,稳居行业第二,但增速明显放缓(2022年净利润增速46.8%),且总资产规模单季度收缩40.6亿元,反映行业整体从规模扩张转向风险管控的趋势。资产证券化(如转让信贷资产收益权)成为缓解资本压力的手段,但依赖此模式可能削弱长期盈利能力。 线下业务拓展(客户团队增长20%)与持续发债(年内发行25亿元金融债)显示其试图平衡线上流量成本上升的压力,但线下占比仍不足20%,转型效果有限。此外,消费投诉激增218%(3058起)及暴力催收问题频发,暴露其风控与合规短板。 随着《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监管趋严下,杭银消金需在盈利模式创新(如差异化定价)与消费者权益保护间找到平衡,否则高增长难以为继。
注:本文转载自远见资本局,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