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2025

有价值的财经大数据平台

投稿

财经数据

锡商银行换帅又换主!民营银行"改姓"潮来了?

摘要: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



来源|中访网

责编|刘佳琪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联集团”)受让红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豆集团”)持有的锡商银行5亿股股份一事已获同意。此次受让完成后,国联集团将持有锡商银行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25%,一跃成为锡商银行第一大股东,红豆集团则退居其后。

就在股权变更披露的同一天,锡商银行发布公告称,江苏金融监管局已核准李军该行董事、董事长任职资格。公开资料显示,李军曾担任国联集团董事长,2023年2月,江苏金融监管局核准其国联财务董事长任职资格。据“无锡联合担保”公众号消息,今年6月20日,李军就已以锡商银行党委书记身份接待无锡联合担保一行到访,这表明在锡商银行正式股份变更前,国联集团便已派驻高层进驻。此前,锡商银行董事长为奚国光,他也是该行首任行长,2024年1月才获锡商银行董事长任职资格,截至8月9日,奚国光仍为锡商银行法定代表人。

锡商银行由红豆集团等8家民营企业于2020年4月共同发起设立,作为全国第19家、江苏省第2家民营银行,其自成立便备受关注。从股东结构来看,在此次股权变更前,红豆集团一直是锡商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在25%。成立之初,红豆集团实际控制人周海江出任锡商银行首任董事长。目前,锡商银行的股东主要为当地民营企业,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共有9户股东,第二大股东为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3.99%,其余股东如兴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利创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持股比例多在9%以上。

在民营银行的发展浪潮中,锡商银行有着独特的定位。以“商”为名的民营银行不在少数,像梅州客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以及浙江网商银行等。其中,无锡的“锡商”与梅州的“客商”,都是当地历史商帮文化的代表。锡商银行传承“实业报国,敢创人先”的锡商精神,以移动金融和物联网等技术为手段,服务中小微企业,立志打造具有物联网特色的科技型银行。经过几年发展,锡商银行资产规模从2020年末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400余亿元,然而,其营业收入却在2024年出现大幅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末,锡商银行资产规模总计402.81亿元,较上一年末增长8.95%,但全年营业收入为11.85亿元,同比下滑超26%。不过,由于降低了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该行2024年净利润约4亿元,同比增长8%。

事实上,在锡商银行之前,已有民营银行引入国资股东。2024年8月,南昌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受让正邦集团持有的江西裕民银行6亿股股份,南昌金控持股比例达30%,成为裕民银行第一大股东,正邦集团完全退出,裕民银行由此成为首家引入国资大股东的民营银行。2024年11月,安徽新安银行也引入当地国资股东,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受让部分民营股东股份,持股比例分别达30%、11%、10% 。

民营银行自2014年开始陆续成立,至今已走过十年历程。这一银行类型设立的初衷是引入民间资本,实现差异化发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与现有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但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部分民营银行经营面临挑战,业绩两极分化严重。以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为代表的头部民营银行凭借股东背景和清晰业务模式,在资产规模、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上表现出色,而部分民营银行则面临营收下滑、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纯民营股东模式受到考验。有中部资产规模的民营银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股东对经营要求不高,只求“活下去”;还有民营银行人士表达了对数字化转型的焦虑,在金融大模型探索的浪潮中找不到方向。

如果未来部分民营银行引入国资股东,其“民营”属性是否改变成为市场讨论焦点。不少观点认为,在部分民营银行经营业绩承压以及属地风险处置责任要求下,未来或形成“区域国资主导+民资参与”的股权结构。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也关注到民营银行发展问题,他表示民营银行未来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业务拓展、股东管理、资本补充和发展基础方面有待夯实。为此,他建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调整优化民营银行股东准入标准,在保持民营控股前提下,放宽股权5%以下的股东资质,探索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资本合作参与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 。

锡商银行的股权变更,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为整个民营银行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未来,民营银行如何在股权结构调整、业务模式创新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注:本文转载自中访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