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声中的大佬

摘要:万科董事长郁亮前两月的行程非常紧凑,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他走遍了全国35个城市,看了100多个项目。虽然他以前也经常去一线走访,但从没有今年这么密集。



内容来源:见闻地产

作者:张晓玲 

驰骋房地产30余年,地产大佬们从未这么紧张过。

万科董事长郁亮前两月的行程非常紧凑,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他走遍了全国35个城市,看了100多个项目。虽然他以前也经常去一线走访,但从没有今年这么密集。

作为公司的一把手,去年郁亮又兼任了“首席客户官”,亲自督战一线。在8月31日的中期业绩会上,他谈起各地项目滔滔不绝,对公司的交付数据也了如指掌。

去到一线,拒绝躺平,这是一家房企巨头的掌门人、行业多年的“老大哥”在冬天里的选择和行动,非常坚决。

不光是郁亮,万科所有高管都要上前线,总裁祝九胜成了首席“包租公”,去和租客们打交道,张旭去查验物流仓库,王海武去各地商场走访,张海也把开发业务跑遍了。

另一位地产老大哥,河南建业的胡葆森也早就说,要到能听到炮火声的一线去,总部一半人都要去一线。

宇宙房企碧桂园则派出了集团高管挂帅的三支专攻队,前往项目一线,帮助完成目标任务。总裁莫斌说,“我们要站在同一个战壕中,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

我还注意到,最近很多原本低调的大佬都很有紧迫感。金地董事长凌克一边跑项目,一边开了好多场投资者沟通会;龙湖董事长吴亚军接连现身投资者电话会、中期业绩会,应对做空,表现淡定。

央企中海地产董事长颜建国和华润置地主席李欣也更多去到了一线,并且放话,对未来绝对有信心;中海上半年还砸600多亿真金白银买地。

这些房地产行业的大佬们,过去多年在市场和业绩层面大多顺风顺水,因为那是一个长期单边上扬的市场,只要不犯大错,就会平稳度过。他们大多将精力放在公司长期战略和未来规划上,卖房子这件事、具体经营管理基本交给了区域总、城市总们。

比如吴亚军、凌克很多时间人在美国,关注未来的产业升级和多元投资;郁亮过去几年谈得多的也是经营性业务、科技化。

而当下的房地产“寒冬”,是他们职业生涯里从未出现的情形。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4、5月份的销售异常惨淡,虽然6月反弹了一波,但很快7、8月被停贷潮吓怕的客户,又不敢出手了,市场仍然没有回暖;龙湖、金地也被做空,股债大跌;千亿房企同比去年少了10多家。

如果说去年的一波房企暴雷,并没有波及稳健型房企,他们还可以照常卖房、经营,但今年的疫情、停工和停贷,让全行业信心跌落,所有人都受到了冲击,行业基本盘受到了巨大威胁,压力也从民营房企传导到了央、国企身上。

严峻的现实让老大们纷纷回到开发权力中心,冲到了销售一线,掌舵暴风雨中的巨轮;他们也站出来发声,为行业争取生机,这是他们的责任,也是市场和投资者所期待的。

在这样的危难时刻,老大就应该冲在前面,而不是躲在后方。对一家公司如此,对一个行业也是如此。

过去一年来,房地产始终处于低气压的氛围中,人们也真切地意识到,永远回不去那个黄金时代了,爱马仕哥、国民公公都已成往事,甚至,连毕业生们简历都不投房地产了。

不排除有一些公司和老板已经摆烂,但仍有这些还在奋斗的大佬和他们身后的人们,推动行业继续向前。

房地产行业没有理由躺平。前阵子听中欧苏锡嘉教授的课,他回忆起多年前在某个高度饱和的行业,亲耳听闻两家公司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惊心动魄。而房地产,还没到必须“搞死对方”这种地步。

房地产市场维持十万亿左右的规模,至少还能有十年。几千家公司的存在,说明这个市场也没有完全充分竞争,只是经过了这轮出清后,一些企业会被淘汰,一些则会兼并重组,市占率提升。

那些较早意识到风暴即将来临的企业,比如四年前喊出“活下去”的万科,央企中海、保利、华润等,基本顺利穿越了本轮周期。当前的市场,已经在积蓄自我修复的动能。

从财报来看,万科上半年业绩已止跌回升,超出了市场预期。去年万科一直是净利润下滑,今年上半年就连中海、碧桂园都是下滑的,万科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达122亿。

当然,经过本轮出清,过去总被说“流着不道德的血液”的房地产,也必须撕掉暴利、土豪的标签,回报率回归社会平均水平,开发商们要清楚地认知并接受这一点。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一段历史时期,没有一个行业能持续兴盛,房地产亦是如此。在危机前警觉,危机中拼搏,危机后反思,一个人、一群人,一家公司有这样的心态和格局,才能穿越迷雾,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