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财报 沐言
根据潇湘晨报报道,长沙市民王女士爆料称,自己64岁的婆婆患有帕金森,脑袋有点糊涂,退休金每月只有2800元,但在中国人保长沙市中心支公司的业务员推荐下,购买了十多种保险,总价近350万,已实付款150多万,仅今年就付了77万元。
这些钱来自借贷或为其公公准备的手术费。王女士的公公中风了,此前给他们的银行卡里存了30万的手术费,拿去买了保险,之后还抵押了房子贷款去买,这些保险几乎都是从同一个业务员买的。
这位业务员在其合同中编造了婆婆的信息,称其年收入30万,未患疾病。王女士控诉这位业务员为了业绩毫无底线,忽悠老年人倾家荡产的购买高额保险。
这位业务员辩称:“我都是按正常程序操作的,我感觉我没有误导的行为,卖的方式怎么会有问题呢?”中国人保长沙市中心支公司回应,会将相关情况上报处理。
AI财评
从财经视角来看,这起事件暴露了保险行业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首先,业务员通过编造客户信息(如夸大年收入、隐瞒健康状况)来促成高额保单,这不仅违反了职业道德,也可能触犯法律。其次,保险公司在审核客户资质和保单合理性方面存在明显漏洞,未能有效防范风险。此外,老年人作为高风险群体,其财务决策能力较弱,保险公司应加强对其的保护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从投资角度来看,王女士的婆婆将大量资金投入保险产品,尤其是高额保单,可能导致资产流动性不足,影响家庭应急资金的使用。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业务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销售行为的合规性,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大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