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半年完成两次配售,手术机器人龙头何时扭亏为盈?

近日,微创机器人(2252.HK)完成新一轮配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2.66亿港元。

微创机器人是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的领导企业,旗下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在海内外获批上市且实现规模化销售。

受益于“十四五”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规划数大幅上升以及医疗装备更新改造等政策刺激,公司手术机器人未来几年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公司手术机器人出海也处于领先位置,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订单突破50台、鸿鹄骨科机器人实现全球五大洲重要市场商业化覆盖。

但另一方面,随着获批企业数量增多,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同时,医疗器械出海也可能面临专利、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挑战。

手术机器人龙头

微创机器人2014年启动研发腔镜手术机器人,2015年在中国成立公司。2021年,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微创机器人已获批产品包括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Mona Lisa 前列腺穿刺机器人等。其中,公司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在海外获批上市。                  

亏损收窄,财务承压下半年完成两次配售

由于核心产品近几年才获批,微创机器人目前营收规模较小。

2022年和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0.22亿元、1.05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0.99亿元,同比增长约108.5%。

由于营收规模较小且费用前置,微创机器人2022年、2023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0.12亿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亏损明显收窄,归母净亏损约2.77亿元。

根据西南证券预测,微创机器人2026年将实现扭亏为盈,实现营收13.68亿元、归母净利润1.14亿元。浦银国际预计微创机器人2026年实现营收10.76亿元,归母净利润-98百万元。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微创机器人财务状况较为紧张。公司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为2.21亿元,计息借款合计超过4亿元。

2024年下半年以来,微创机器人接连完成两次配售。7月5日,公司完成根据一般授权配售新H股,公司自配售事项收取的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1.14亿港元。12月10日,公司以每股H股7.85港元完成配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2.66亿港元。

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品牌市占率第一,行业需求上升

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微创机器人的核心产品。

2022年1月,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上市注册证,成为首款也是当时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批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2023年10月,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多科室注册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2024年5月,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欧盟CE认证。

根据公司2024年11月披露的信息,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订单突破50台,国产品牌市占率第一,海外单中心手术量超100例。

微创机器人的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于2022年4月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2022年7月,获得FDA 510(k)认证;2022年12月,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获欧盟CE认证;2023年9月,鸿鹄髋膝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

截至12月11日,国产鸿鹄机器人已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印度、日本8个国家和地区权威监管机构批准上市,且已在亚洲及欧美10余个国家的医疗机构辅助实施超过1500例TKA手术。

2023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规划数达到559台,较“十三五”期间规划数大幅增长。部分观点认为2025年国内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将加速放量。


此外,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到“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这可能也会增加对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的需求。

手术机器人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行业需求前景向好,但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也面临着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获批的腔镜手术机器人(三臂和四臂)包括威高妙手S、康多机器人、精锋、北京术锐、康诺思腾等旗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