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科技右手成长” 双创50ETF如何把握科技发展的新机遇?

《金基研》 祁玄/作者

近年来,国内新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科创板为代表的“硬科技孵化器”和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创新助推器”,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证监会于2025年初发布了《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了多项促进指数化投资发展的重要举措,包括丰富指数产品体系、优化注册与发行机制等,旨在进一步完善指数化投资生态建设。

在此背景下,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即“双创50”)作为科创板与创业板的结合体,该指数产品有望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科技创新的机会,并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良好的市场生态为双创50带来新机遇

双创50指数于2021年应运而生,彼时正值国内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强化科技战略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培育和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该指数从科创板与创业板中选取了市值较大的50只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上述板块中代表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通过整合科创板与创业板的科技龙头企业,让“科技”与“成长”之间互相融合,为投资者提供了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机遇的重要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科创板与创业板持续优化自身定位与功能,其中科创板以“硬科技”为鲜明特色,而创业板则更侧重于企业的成长性,两者形成了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在2024年4月30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发布了对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规则进行修订的通知。在修订的方向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在上市准入中严格把关,提高企业上市的财务指标;完善退市规则,出清不合格的上市公司;以及加强现金分红监管,提升投资者回报等等。

另外,在2024年的6月19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进一步强化了科创板的“硬科技”定位,优先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并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

上述科创板与创业板的上市规则修订,以及随后进行的一系列“强化”工作,或体现了国内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和企业成长的重视。通过严格的上市准入和完善的退市机制,提升市场质量和投资者回报。同时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双创50能否打造科技发展的蓝图?

在双创50指数发布之后不久,多家基金公司陆续推出了相关的ETF产品,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关注。

而在最近一年里,指数化投资获得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及《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分别在2024年9月26日和2025年1月22日陆续推出,发布了多项关于支持基金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等等。

另外,由证监会于2025年1月26日发布了《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目标在于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着力构建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等等。ETF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双创50ETF的推出,如广发中证科创创业50增强策略ETF、嘉实中证科创创业50ETF、博时中证科创创业50ETF,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便捷渠道。

该指数主要聚焦于科技与创新领域,主要涵盖了信息技术、工业、医药卫生等行业,这些行业具备良好的成长性。在双创50指数的成分股中,投资者还能够发现许多融合了科技与创新的企业,如宁德时代、中芯国际等。

与此同时,“跨市场配置”亦是双创50ETF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通过覆盖科创板和创业板构成一个宽基指数,与单一板块的ETF相比,其兼具“硬科技”属性和“高成长性”。截止至2025年4月11日,当中创业板的市场占比为52.67%,而科创板的市场占比为47.33%。

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行业的趋势风向可能随之变化,人工智能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从日常生活到工作环境,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截止至2025年4月14日,在双创50中,涉及信息技术的行业占比达到46.3%,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除此之外,AI技术的应用落地还可赋能多个行业,催生新的市场机会,或拥有良好的行业前景。

作为一个融合了两个市场板块的指数,双创50ETF通过“跨市场配置”享受到科创板和创业板两大板块的差异化红利,在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下,有望为投资者打造一幅未来科技发展的蓝图。然而,投资者也许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潜在的风险,以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

 


AI财评
【财经锐评】双创50指数:科技投资新引擎的机遇与挑战 双创50指数作为科创板与创业板优质科技企业的集合体,其战略价值在于三点核心优势:一是精准卡位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汇聚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硬科技赛道龙头;二是跨市场配置机制有效分散单一板块风险,52.67%创业板与47.33%科创板的黄金配比兼具成长性与科技纯度;三是政策红利持续加持,ETF审批提速与中长期资金入市形成资金面支撑。 但需警惕两大风险点:一是成分股估值普遍处于历史中高位(当前平均PE 45X),对利率波动敏感;二是信息技术行业占比近半,存在赛道过度集中风险。建议投资者采取"核心+卫星"策略,将双创50作为科技配置基底,搭配细分行业ETF对冲风险。监管层需进一步优化成分股调整机制,提升对AI、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覆盖敏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