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事故你们看见没?但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就在本周,董明珠的一番话再次把她和小米双双送上了微博热搜榜。
董明珠点名小米汽车
4月23日,话题“董明珠再点名小米汽车”冲上微博热搜高位,引发网友热议。截止到4月24日上午,该话题的阅读量已突破5433万,讨论量、互动量也已分别突破1万、10万大关。
据了解,相关内容的背景是格力电器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期间,董明珠曾就新能源汽车产业发表言论称:“小米汽车的事故你们看见没?但格力在北京‘大一路’跑了十几年,从没有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这就是技术。”
具体而言。
董明珠当天除和小米进行了隔空互动外,还阐述了自家“钛技术路线”的种种优势。她认为经过多年的技术验证、实践验证,相关技术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相关产品也能够和格力“安全是产品的第一要素”这一内部观点相吻合。
除此以外,董明珠还对外透露称,格力钛将在2025年从管理、技术创新、销售体系等多个方位发起优化行动,希望各界人士可以关注格力电器今后的总方向、总结果。
把注意力放回到“格力钛”这个概念上。
互联网公开信息显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锂电池核心材料、电机电控、充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研发等多个概念为一体的综合性新能源产业集团。目前,格力钛旗下除拥有广通汽车、奥钛储能两大品牌外,相关储能产品也已在已在丹麦、瑞士、芬兰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新能源汽车产品则在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全球240多座城市运营。
格力小米之间并非首次互动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董明珠第一次因为发言@小米而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了。
2024年12月,一个名为“董明珠爆小米空调专利侵权赔了50万”的词条在微博上爆火。时至今日,该话题的阅读量已经突破8574万,讨论量和互动量更是分别突破了2万、28万。
通过阅读该话题相关信息。
我们发现事情的起因是董明珠在一期访谈节目中聊到了“专利储备”“市场现状”等话题,随后在摄像机面前表示:“我可以说我(格力电器)是世界上最好的空调,我们有十几万项专利。”“小米最近还专利侵权赔了50万呢,好不好让他自己去说吧。”
事后随着舆论的逐步发酵,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也发文表示:“今日相关新闻,经过再次核查,信息不实。第一:小米空调没有专利侵权行为;第二:小米没有因为专利侵权赔偿50万的情况。”
与之相应的,在“格米专利争议”相关内容成为网络热点的时间里,媒体也发现董明珠在上述事件发生前,就曾公开对小米空调表示过不满。认为其虽“自称第一”,但实则“全靠别的厂家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
把指针拨到今年4月,上述种种事件的出现,也让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那句:“国内空调卷低价。我看网上讲某个空调竟然卖到1000块了,是纸糊的吗?”被部分网友理解成是在内涵小米或其他友商,导致相关内容的阅读量、讨论量再次上涨。
格力竟是造车圈老兵
讲完了“董明珠再点名小米汽车”里为什么会有“再”字,我们还需要聊聊格力的造车计划进行的如何。
据媒体报道。
早在2016年,董明珠就对外正式确认了格力的造车计划。彼时她在出席“义乌世界微商大会”之余,用一句“今天我来捅破这层窗户纸,格力收购新能源企业,真的要开始造汽车了”证明了外界猜想。
据悉,当时格力收购的新能源企业名为“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技术研发,且在2015年就已有7000辆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以至于其产值金额不仅高达百亿,纯电动客车的年销量更是一度处于全国第七。
在此之后。
董明珠还在接受专访时透露了格力的造车蓝图,即暂不涉足家用小轿车市场,将企业的资源集中在环卫车、公交车、重型卡车等特殊车型的身上。
在她眼里,此番计划并非“放弃特定的品类”而是“将资源战略聚焦起来”。
毕竟格力身为家电制造巨头,其只要把长期以来的技术积累;工业化、规模化制造经验;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等技术班组的造车经验叠加起来,便能以一个更为巧妙的姿态入局汽车市场。
即通过细分赛道的精准选择,避免格力卷入由各传统车企、新势力构成的“家用车竞争旋涡”。最终让自己凭借充足的发育空间,博取特殊车型领域内的“技术护城河”。
在时间层面。
倘若从2016年算起,今天格力造车已接近10年。不知道刚刚连任的董明珠,能否和格力携手在“下一个三年”里于新能源车辆市场中闯出一片天。
参考:
杭州日报:董明珠确认!格力就是要造汽车
证券日报:格力重组真相:借收购吞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证券时报:董明珠曝小米空调侵权赔了50万元!小米否认!
杭州日报:董明珠再点名小米: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发生火灾事故
每日经济新闻:董明珠回应格力造车进展,莲花跑车官宣高层人事变动|汽车早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