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间,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股票简称:吉利汽车)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以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成绩单开启下半年征程。上半年,吉利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503亿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92.9亿元,扣除非核心损益后核心归母利润达66.6亿元,同比激增102%;毛利率提升至16.4%,总现金储备达588亿元,展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韧性。
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140.9万辆,同比增长47%,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市占率首次突破10%。其中,新能源车型成为核心增长极:吉利银河、领克、极氪三大品牌累计销量72.5万辆,同比增长126%,新能源渗透率达51.5%,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吉利银河系列作为独立品牌后的首个完整半年,银河系列销量达54.8万辆,同比增长232%,多款车型成为细分市场标杆。极氪品牌上半年交付9.07万辆,累计交付量突破50万辆,刷新豪华纯电品牌交付纪录,旗下极氪009系列在多国市场登顶销冠。领克品牌上半年销量15.4万辆,三年保值率达54.58%,9款车型跻身细分市场前十,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技术驱动增长,智能与三电领域全面突破
吉利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源于其对核心技术的前瞻布局。作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布局的车企,吉利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星睿智算中心2.0算力达23.5EFLOPS,支撑L4级自动驾驶研发;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实现“全域、全向、全时”感知,斩获国际赛事冠军;Flyme Auto智能座舱用户突破百万,定义智能交互新标准。
此外,神盾金砖电池通过36项极限安全测试,超半数标准优于国标;雷神AI电混发动机热效率领先行业,极氪浩瀚超级电混以兆瓦电驱与900V架构领跑混动市场。BMA、CMA、SPA、SEA浩瀚架构覆盖从A0级到超跑的全品类车型,缩短研发周期30%,零部件通用化率提升至75%,显著降低成本。
上半年,吉利汽车出口销量超18万辆,吉利品牌覆盖85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市场推出10款高价值车型。银河E5国际版EX5登陆26国,成为全球化明星产品;埃及、印尼工厂相继投产,本地化生产能力持续强化。
极氪与领克国际突破,极氪在40余个国家设立超70家门店,中国香港地区登顶豪华品牌销量榜首,哈萨克斯坦问鼎纯电品牌冠军;领克进入多米尼加、老挝等新市场,海外出运量超9.2万辆,欧洲用户认知度超16%。2021年,吉利成为亚洲唯一加入国际汽车标准合作组织(IATF)的车企,参与全球质量规则制定,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话语权提升。
2025年下半年,吉利汽车将推出极氪9X、领克10 EM-P、银河A7及银河M9等5款混动新品,覆盖轿车、SUV及MPV全品类。其中,银河A7插电混动版定价下探至8.2万元区间,德银预测其月均销量可达1万辆,并预计银河系列年内销量将达123万辆。
爆款矩阵成型,银河、极氪、领克三箭齐发
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其“多品牌协同+全品类覆盖”的战略布局。
吉利银河系列作为独立品牌后的首个完整半年,银河系列以54.8万辆的销量同比激增232%,累计销量突破120万辆。其中,吉利星愿单月销量连续两月超4万辆,历史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银河E5月均销量过万,上市一年总销量近17万辆;银河星舰7 EM-i领跑A级电混SUV市场,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
极氪品牌上半年交付量达9.07万辆,累计交付量突破50万辆,创豪华纯电品牌最快交付纪录。极氪009系列在多国市场登顶销冠,首款混动车型极氪9X搭载浩瀚-S架构,以6C超快充、兆瓦电驱等技术,重新定义混动SUV性能标准。
领克品牌上半年销量15.4万辆,三年保值率达54.58%,9款车型跻身细分市场前十。领克900实现35万价位段突围,首款中大型电混轿车领克10 EM-P标配四驱与激光雷达,将高端配置下放至20万级市场。
吉利汽车的新能源战略正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延伸。上半年,其出口销量超18万辆,吉利品牌覆盖85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市场推出10款高价值车型。银河E5国际版EX5登陆26国成为全球化明星产品,埃及工厂投产、印尼工厂试产成功,本地化生产能力持续强化。
极氪在40余个国家设立超70家门店,中国香港地区登顶豪华品牌销量榜首,哈萨克斯坦问鼎纯电品牌冠军;领克进入多米尼加、老挝等新市场,欧洲用户认知度超16%,连续三年上榜《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
基于上半年超预期的市场表现,吉利汽车将全年销量目标从271万辆上调至300万辆,目标达成率已达47%。下半年,其将推出极氪9X、领克10 EM-P、银河A7及银河M9等5款混动新品,覆盖轿车、SUV及MPV全品类。其中,银河A7插电混动版定价下探至8.2万元区间,德银预测其月均销量可达1万辆。
2025年车市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储备与战略定力的较量。吉利汽车通过“燃油+新能源”双线并进、多品牌精准卡位、全球化深度布局,已形成从技术到产品、从国内到海外的全链条竞争力。其半年营收突破1500亿元、新能源渗透率超50%的成绩。
我国新能源汽车向全球市场冲锋
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技术+市场+生态”的全链条优势,向全球市场发起冲锋。从东南亚到欧洲,从拉美到中东,中国新能源汽车凭借创新技术、多元产品矩阵和完善的生态服务,成为全球绿色出行的重要推动力。
2025年1-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19.9万辆,同比增长57.1%,占全球市场份额超70%,彰显中国力量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引领地位。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推动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60Wh/kg,支持1000公里续航,成本较液态电池降低10%;全固态电池进入中试阶段,预计2027年量产,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
此外,AI大模型重塑用户体验,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实现全国道路覆盖,智能座舱支持语音、手势、眼神多模态交互,响应延迟低于200ms;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订阅率提升至35%,比亚迪“璇玑架构”整合车辆控制与AI决策,能耗优化8%。
同时,充电桩总量突破1000万个,超充桩占比升至25%,蔚来第四代换电站单日服务能力达408次,补能效率全球领先。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产品升级,更重构全球产业标准。中国主导的换电标准被印尼、泰国纳入国家基建规划,800V高压平台、车路云协同等技术成为全球新兴市场效仿的标杆。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战略,正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技术+标准+服务”的生态输出。比亚迪在巴西、墨西哥建厂,本地化生产占比超60%;上汽通用五菱凭借低成本微型车占据印尼、泰国30%市场份额;马来西亚计划到2027年实现30%的电动汽车本地化率,中国车企深度参与技术转让与产业链建设。
蔚来、小鹏通过“订阅制+直营”模式突破贸易壁垒,德国市场渗透率达8%;极氪在40余国设立超70家门店,中国香港地区登顶豪华品牌销量榜首,哈萨克斯坦问鼎纯电品牌冠军。比亚迪、奇瑞等企业以CKD(全散件组装)模式输出技术标准,长城汽车CKD占比达20%,推动当地产业升级。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形成“高端+大众”双线并进格局。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占比超30%,10万元以下大众车型占据发展中国家市场主导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化竞争力,源于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生态共建。
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3000万辆,全球市场份额超45%,真正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跨越。随着L4级自动驾驶、飞行汽车等颠覆性技术的商业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持续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为全球碳中和目标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