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锁做整合是“阳谋”还是“阴谋”?

不要做伪善的从业者,时势可以造英雄,但时势也在成就流氓。


今天笔者写下这个文章,也是为大连锁做整合埋个伏笔,很多渠道老板以为整合不好申请公司破产,可以不用偿还债务,但是员工和同行,却成了背锅侠,甚至被当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可怕的是,渠道业态也被搅合的一塌糊涂。

经常有人问笔者:母婴行业City不City?你说呢?

也有很多消费者和线上喷子们经常说“母婴店就是贵,就是骗子,就是无底线!”

说句真心话:我们从业者在生态共建上的动机就不“纯”!

为什么母婴店不愿意卖奶粉和纸尿裤,转攻营养品,转型做调理?大量出去学习?绝对不是人口出生率下滑,而是行业搅屎棍太多,把婴配粉等流通品生生地搅成“嫌弃儿”。

定制供应链大挖底三部曲:

大连锁做定制谈判第一步,先拿加盟直营的上百家门店,去找大品牌谈合作定制供应链。确实!在门店数量和销量双跌的冲击下,品牌方是会买单的。尤其是婴配粉品牌大量下证 ,工厂饱和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

自从“米”字开头的连锁申请破产后,那些到处窜场的创始人就不再到处宣传连锁的丰功伟绩,开始安静地“进修”了。但是这段时间,山东、四川、广东、西北的大连锁开始刮起了整合风,打着抱团取暖的名义割起了行业的韭菜。

零售商成了批销商,那他们的操作模式如何?笔者以“A”为连锁化名,分解他们的骗局步骤。

第一步坑员工合伙的钱

A依托于国内知名婴配粉大品牌的低价,最早在全国铺货。那时候定制品比较少,起来得很快,原来属于A的两百多家店快速赚到了钱。看到这个红利后,A找到品牌方做了定制款,随着配方证的快速下发,工厂产能大,定制款的量就下滑得厉害。

为应对下滑,A就建了几个后台,到自己的名下合伙店去做路演,相当于做供应链管理。先是鼓励自己的员工出去开店 ,自己也做合伙人,美其名曰转型管理,其实还是因为自己开店卖货太辛苦了,转型做批发,批发来钱快,让员工开的店卖定制货。不过如此一来,A的角色就成为了批发商,在这里对门店是没有任何赋能价值的,因为门店运营和公司管理是完全脱节的。

第二步坑外围门店的钱

除了以上这个路径,A为了快速批发定制供应链产品(因为品牌方对A有订货量需求,自己的合伙店无法完成这个量),于是采用全国招商的方式,即一个省安排一个负责人,只要交上一份省代的加盟授权费用,就可以组建团队去加盟扩店,给加盟店提供产品,只要换个门店就可以。很多母婴店为了拿到低价的定制品,就挂了A的加盟门头,没有数据管理,也没有运营帮扶,甚至收银系统可以先不换,先让定制货进店,把定制流通货铺上去就是王道。

也正是如此的操作手法,让母婴店被一波又一波地割韭菜。A只管收加盟费,甚至连自己下面的加盟店在哪里都不知道,也不顾虑当地是否有经销商在正常销售同品牌产品,纯粹就是窜货商的角色,只是被冠上了连锁定制供应链的名头进行大量铺货。

第三步狗咬狗,坑同行连锁的钱

成立供应链公司,打着A连锁大名,给合伙门店供货,给加盟门店加点数,一年赚几千万也是轻轻松松的。

但是和其他连锁合并或者联盟,就不那么容易割韭菜了,因为都是千年的狐狸,容易出现“狗咬狗”的情况。

一开始为了拿到定制品牌的供应链,把市场做大,初心都是搞钱,但后来搞联盟和并购都是不得已,因为定制品牌给的任务量需要分解和分压。到这个环节,就会出现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矛盾。

如果是自己的门店还好管理,但都是当老板出身的,外加利益熏心,就一点也不能吃亏,于是开始开撕,往往合作不超过一年,就开始分道扬镳,各干各的,或者迅速找下家来填补空缺。苦命的是门店(大部分门店是加盟店),一大堆货在仓库里放着,根本销售不出去。当初连锁为了搞整合,做赊账承诺,最后直接甩脸子:要钱没有,要货自己去仓库搬。

综上所述,这种挣快钱的模式,对于任何一个想长期在这个行业发展的从业者来说,都不愿意干,因为这是以信用为代价的生意模式,招人恨、招人骂。

杀鸡取卵都是烂人干的事情,但目前在母婴行业却成了一种流行。爱啊中啊婴啊的,个个都太扯,明眼人都知道他们在干嘛?但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连锁和品牌操盘手联手做局,沆瀣一气

那很多人会问,大连锁搞定制供应链扰乱市场渠道,品牌商难道不管吗?

在这里,这些连锁专门布了一个局:那就是不找飞鹤、君乐宝这种老板直接维护渠道的品牌,而是专门找职业经理人操控的流通品牌,尤其是一些外资品牌,而且基本是以流通品为主。

在这里,笔者就不做点名了,大家自行脑补。

通过流通奶粉做定制品赚差价,全国货物满天飞,只有职业经理人和大连锁“夫唱妇随”,才能把戏做足,把财报做好看,做闭环。就是苦了那些辛苦经营市场的经销商们,尤其是省代奶粉经销商,同一款流通货奶粉和经销商进价差10块,全国窜出去1000家店,转手净赚上千万,难道不香吗?

但是香归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以前一个门店1-2款定制奶粉,消费者抢着买。当这个门店有10几款定制奶粉的时候,来的消费者还是那几个,必然会有8-9款定制粉要剩下,剩下的只能放在仓库里,等着过期。

对于定制款,厂家是会定期和定量生产的。大连锁必须要完成指标才可以拿到返利,刚开始可以说是因为淡季暂停生产,但是厂家早把罐子、包装等物料准备好了。

这就会造成上游供应链对他们的信任破产,又要面临着下游门店对他们的存货质疑,一旦临期必然砸盘!目前已经有多个大连锁面临崩盘的前兆,仓库里的定制奶粉已经是几千万的存量......一旦临期,母婴店必然抛货,那仓库里的库存就直接报废,前面翘着二郎腿的“数钱乐”的日子也将消失不见。

搞整合可以,但不要耍流氓。整合的目的是:能不能把货卖给消费者,而不是把风险甩给母婴店。

有资格留在母婴行业这张牌桌上的从业者一定是长期主义者,而不是遭人骂的投机分子。

为此,母婴前沿在7月30日第六届母婴前沿(CMIF)大会上,重磅开设坦白局Battle环节,以“大连锁玩整合成为窜货商和批销商,这让经销商怎么活?”为主题,一辩整合的真相!

以真实和犀利说出行业的真话,绝对不说“正确的废话”!没有高端局,只有平等对话,才能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