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大动作,目标100万辆

摘要:华为汽车业务迎来重大进展。

内容来源 | 尺度商业

文 | 金卫

华为汽车业务迎来重大进展。

1月16日,一家名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郑丽英,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华为总部办公楼,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有知情人士透露,“引望智能”就是华为车BU成立的新公司。“引望落地,是华为智能车业务更好服务产业的第一步,将装载华为车BU目前的技术和资源,目前还是华为全资,后面随着更多伙伴加入,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

同一天,华为车BU独立运作的首个合作方长安汽车方面透露了更多细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2024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透露,长安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暂定名为“Newcool”,涉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七大领域,而华为未来目标是持股降到30%以下。

华为的新公司

2023年11月26日,长安汽车的一纸公告,让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浮出水面。

公告称,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目标公司),公司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

根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比例不超过40%,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

当时,外界将这一消息解读为车BU要从华为体系剥离。

根据华为的计划,新目标公司成立后,除了长安汽车外,还会引入更多伙伴加入,成为一个股权多元的技术开放平台,赛力斯、江淮、北汽、奇瑞等“华为系”车企在受邀之列。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欢迎中国更有实力的比如一汽等车厂来参与共建,共同打造领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1月16日,长安汽车举办2024全球伙伴大会,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会上首次披露投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相关细节,朱华荣表示,在双方的协议里面,“华为承诺不从事整车业务,不从事新公司里面的业务。”

朱华荣表示,去年8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率队与长安汽车进行交流,基于双方共同的价值观和相近的文化,对于未来产业的共同判断和发展的理念思路,双方都希望通过合作助力中国汽车的智能化产业崛起。从提出合作意向到最后签订投资合作备忘录,总共仅用时3个月。

2019年5月,华为车BU成立,当时定位于智能汽车时代的“博世”,该业务一方面卖零部件,另一方面为车企提供全栈集成解决方案,华为的先后合作对象有北汽极狐、广汽埃安、长安阿维塔。

近日,长安汽车表示不考虑华为的智选车模式。谈及不合作华为智选车模式的原因,朱华荣在现场解释道,第一,长安汽车的战略是,做汽车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能是别人的品牌;第二,长安汽车做事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在他看来,其他模式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里面角色的混乱,长远来看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甚至伤害到用户的权益。”而HI模式,他认为对车企的责任划分更明确。

不过,采用HI模式的长安阿维塔销量表现一般,2023年平均月销量仅几千台。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阿维塔全年销售约为 2.5 万辆。对比阿维塔 2023 年定下的 10 万辆销售目标,仅完成了目标的四分之一。

但朱华荣认为,阿维塔已经改变了长安汽车以往10万-20万价格带的低端形象,阿维塔目前均价在35万-37万之间,达成了高端品牌的形象。

朱华荣表示,今年1月8日,双方已经成立了工作团队,共同探讨车业务的新发展方向,并计划创建一个立足行业、面向全球的平台。长安与华为的新合资公司暂定名为“Newcool”,目前,双方正在推进交易合作细节,包括新公司挂牌成立等内容。

随着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的深化,华为BU的迭代新技术有可能率先应用于阿维塔身上。2024年,阿塔维能否在销量上突破,也成为华为新公司的试金石。

汽车业务何时扭亏?

华为不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通过不同业务模式来与车企合作造车,目前,华为汽车的合作模式分为零部件、华为HI(Huawei Inside)以及鸿蒙智行(原华为智选)三种模式。

其中,最火爆的还是智选车业务。2021年5月,余承东接管华为车BU后,在零部件和华为HI模式之外,筹划第三种商业模式——智选车(鸿蒙智选),并选定赛力斯作为智选车模式的首个合作对象,推出问界系列。

2023年,问界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最大变量之一,问界M7自从换代上市后销量开启暴涨模式,累计交付量达到了48552辆,累计大定销量突破了12万辆;均价达到50万元的M9订单量也已突破了2.5万辆。

2024年开年第一周,问界周交付量一举超越理想汽车千余辆,引得后者全系价格至高下调3.6万元。另外,去年底华为与奇瑞合作推出的智界S7一经上市预定量就超过2万辆。

从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来看,华为的“金字招牌”拥有强大号召力,越来越多的车企选择智行模式。

此前,北汽极狐与华为合作模式从HI模式升级为鸿蒙智行,并将于今年推出全新极狐车型。

有传闻称,华为与北汽的智选车模式合作品牌确定为“享界”,而与江淮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定为“傲界”,预计“四界”集结完成后,华为系汽车定位将完成从低到高分别为智界、问界、享界和傲界,由上到下覆盖20万元主流市场到百万元级别的豪华市场。

由于华为系汽车交付量日渐增多,华为正在为智选车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目前已经面向全国78座城市开放加盟用户中心。按照规划,到今年底将建成800家鸿蒙智行门店,2025年冲击1000家。

目前,华为对汽车产业链的触角已经从头到尾扩展,尤其是智能领域,以期掌握汽车智能时代的主导权,进一步参与到汽车行业的利益分配中。

不过,目前华为汽车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

在2019年华为车BU成立之初,华为高层曾表示该部门“六年不设盈利目标”。余承东曾在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2022年,华为全年共实现营收6423亿元,其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仅实现收入20.77亿元,占比0.3%,据华为2022年报显示,自车 BU 成立以来,累计投入 30 亿美元(213 亿人民币),当年汽车业务相关的研发支出 103 亿,占总投入的 6.37%,但收入只有 21 亿,占 0.3%。只此研发一项支出远超过收入,可见车BU当年应为亏损。




而2023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109亿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基本处于原地踏步。

2023年初,余承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希望汽车业务板块到2025年可以盈利,“目前智选这一块华为没有亏,也没有利润,我们帮车厂实现(销量)过了100万,车BU就能盈利。未来2年至3年,将是智能网联汽车窗口期,华为必须抓住最后的时间窗口。”

2023年,随着问界新M7、M9的销售火爆,这一目标似乎更近了。华为也探索出的智选车模式的新路——智选车卖得好,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会卖出更多零部件,华为就此可以赚到两笔钱,一笔是车BU能拿到阶段性开发费用和零部件费用,一笔是终端BG智选车业务部通过卖车与经销商分利润。

由于在华为内部,车BU与智选车两大部门的业务存在多项交叉和重叠,同时互相之间还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这次将车BU业务独立成立新公司,并开放股权,一方面让客户分享成长红利,另一方面也给予客户供应链安全感,而华为也可以为车BU寻找到新的融资输血渠道。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而这个“火车头”即被厚望的新公司的业务范围。

华为的引望来了,100万辆车的目标还会远吗?

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

注:本文转载自尺度商业,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