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做网红,有何不可?

摘要:阔别 4 年,北京车展再次举办。与往届不同,以往争奇斗艳的车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路企业家。人潮中,时不时传出“雷总在那里”“教主去了蔚来”的声音,然后人群蜂拥着挤过去,无数手高举着手机。

内容来源 | 风声OPINION

作者 | 刘远举 

阔别 4 年,北京车展再次举办。与往届不同,以往争奇斗艳的车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路企业家。人潮中,时不时传出“雷总在那里”“教主去了蔚来”的声音,然后人群蜂拥着挤过去,无数手高举着手机。

企业家网红,一时间成为中国新能源车的流量密码。

车展上,雷军前往多家车企展台参观交流,周鸿祎甚至当着观众的面,直接爬上了一辆东风防弹车顶部,扮演起了“红衣男车模”。再往前,周鸿祎称要卖掉迈巴赫换一辆国产新能源,多家车企一把手排队送车。这些送车的车企,当然也是看中了周鸿祎自带的流量。

其实企业家博流量、当网红,从董宇辉、俞敏洪、董明珠就开始了。

对企业家来说,这样做的好处非常直接。任何公关、广告,都不如自带流量的事件营销传播力强。企业家作为名人,通过策划去当网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非常容易带动事件营销,从而形成事件、引起关注。

这不但能为企业节约营销费用,提升销售业绩,同时还能发挥公关等职能。

中国人耳熟能详的马斯克就是一个典型。他在社交媒体上非常高调,一个人就取代了整个公关部门。

所以,企业家当网红,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现象。或者说,在当下经济承压,企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企业家也坐不住了,所以,亲身上阵,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但是,也有些人认为,这种博流量不是认真做企业的态度。这是企业家在不务正业——不好好搞什么产品、制造、研发,去当什么网红?

在我看来,不必对企业家提出这样的要求。

1

企业家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企业家

中国人的观念和实践是分离的。谈到一个事情的时候,总是用书本上的观念,而实际做事往往是另一套原则。人们喜欢对别人进行高道德要求,甚至参照书本上的道德原则,对自己则更宽松。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那些院士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实验室做实验,不怕坐冷板凳,耐得清贫、耐得住寂寞,耐心地去为国创新?这个问题,激起了很多人回答的兴趣。

看得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大多数都是高校、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他们实在是按捺不住了。有人说,院士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院士不清贫,院士也不用天天泡在实验室。实际上,他们很可能没时间去实验室。院士一般掌握着巨大的资金、科研资源,行政级别也很高。经济上,院士的收入数百万元、上千万也不稀奇。

基于长期的计划经济和社会观念,中国人对发展经济,对技术创新有一种童话般的想象。同样的,人们对企业家也有一种道德化的想象,一种公德化诉求。

很多人都看过过去的宣传画,一般是男性膀大腰圆、女性浓眉大眼的工农兵,或表情饱满、神态积极,或怒目冷对、眉头紧锁,在搞生产,在搞研究。这种宣传画背后的精神气质,可能是现在很多人心目中发展经济的样子、企业家的样子。

这种观念,不仅要求企业家要热情饱满、积极向上地搞生产、搞研发。实际上,对老百姓的消费提出了要求:要热情饱满、积极向上地消费。那些不积极的消费,比如,游戏、短剧、KTV、cosplay,应该从消费领域中清除出去。

老百姓想要经济发展,喜欢创新,喜欢芯片,但他们并不懂经济发展、创新是怎么来的。他们受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靠着道德高尚、克己复礼、甘于奉献的人在实验室、在车间辛辛苦苦地干出来的。但这从来不是市场经济本来的面目。

不必回避,某种程度上,市场经济就是释放私欲。市场发展经济的动力,就是攀比、欲望、贪婪、私欲。

社会生产是一张大网,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但社会欲望也是一张大网,每个个体的欲望是相互促进的,这些相互促进的欲望,促进了消费,也最终促进了生产和创新。

2

“克己”未必“复礼”,反而扼杀活力

打个比方,今天朋友请客去KTV玩,受到刺激,第二天就下单了一辆小米SU7,这又刺激其他朋友消费升级,制定了另一场旅行计划。欲望就这么一环一环地扩散,形成消费和生产的动力。

如果每个人都克己复礼、“克己”为创新,消灭掉自己的那些“不好的欲望”“不高尚的情绪”,那豪车有什么必要呢?那不过是为了炫耀而已。大房子有什么必要呢?人均10平方就能满足基本需求了。性能更好的手机又有什么必要呢?无非是为了发朋友圈和打游戏。

所以,如果要压抑人性的欲望,也就没有消费了。这会形成一个悖论,当所有社会资源、所有的社会欲望,都集中到了技术创新的时候。技术创新的动力,资源,也就消失了。

而在这张大网中,企业家群体的欲望、情绪,是一个关键的推动力。

创新型企业家有一些基础人格驱动因素:自由、偏好风险、欲望、偏执,甚至贪婪。这些特质放在美国人身上,比如马斯克、奥特曼、创立硅谷的“八个天才叛逆”身上,中国社会觉得没有问题,觉得很经典。但放在雷军、马云、周鸿祎身上呢?不行,去个车展,博个流量有可能就被觉得是在不务正业。

中国人普遍喜欢马斯克,他朴素的一面为中国人津津乐道,似乎就是最符合中国人价值观的企业家。比如,临时住在朋友家时,就一张床垫,一个笔记本电脑。

但是,马斯克也有奢侈的一面。

他手上戴的表,是价值20万美元的理查德·米勒手表。他有多处房产,有一处的价格是950万美元的贝莱尔庄园。他有私人飞机,而且还有5架。他的车库里不仅有一辆1920年的福特T型车,还有以100万美元天价收购的麦克拉伦F1。他花90万买了1977年詹姆斯·邦德电影《海底城》中的著名道具Lotus Esprit潜艇。这些东西都没有用处,纯粹的个人玩具。

马斯克有星辰大海的一面,且不说他鼓吹火星殖民,短期来看没有经济可持续性,他同样也会操控虚拟币价格,收割散户,被散户索赔1.7万亿。

马斯克有忧虑AI对人类影响的一面,这似乎彰显了公德,且不说这里面的商业算计,他的私生活同样也是丰富多彩。2018年,马斯克在直播中抽大麻,虽然他是在加州接受采访,根据加州法律,大麻医疗与娱乐用途均属合法,但在联邦层级仍不合法。私生活上,马斯克离过三次婚,有些是闪婚闪离,还有一些暧昧不清的绯闻。

如果拿到我们的社交媒体圈,以社会评价企业家的标准去评判,马斯克更像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企业家,他和他的企业,可能就被舆论打翻、钉在耻辱柱上了。

当然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马斯克和他的企业,在宽松的氛围下,开拓着人类前沿。

其实,中国的企业家也可以活得比较自在,也能穿得稀奇古怪,在年会上表演节目。当模特从车展消失后,企业家自己到展会,为产品站台、背书,也不必大惊小怪。况且你怎么知道在车展之外的时间,人家没有认真做管理做企业呢?

民营企业、企业家都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必然会影响到预期。社会提出的道德评价、行为规范,多了,就会形成大气候。

企业家不必那么死板,企业家更应该是一个活生生的,有各种欲望的人。而做企业也不必苦大仇深,完全可以更加放松一些。

注:本文转载自 风声OPINION,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