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环境复杂多变、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等新格局,资管行业正在掀起生产范式变革,加速推进资管“工业化”的进程。
所谓的资管“工业化”指的是,在统一的投资理念指导下,通过专业化分工、流程化协作,力争输出定位更清晰、风格更稳定、长期超额更可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纵观海外资管市场的发展,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眼下,中国资管行业也紧跟时代前沿,向资管“工业化”之路迈进。
资管行业迎来“工业化”历史性时刻
纵观人类历史文明,工业化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并由此推动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工业化已经成为生产力的代名词。
如今,中国资管行业也进入了由简单协同的“手工作坊”向专业分工的工业化阶段。据中基协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全市场已有基金数量1.2万余只,公募基金规模合计已超过32万亿元,较去年年底的27.6万亿元新增4.5万亿元。
行业规模日趋庞大给基金经理传统作业模式带来了挑战。在近期中欧基金2025年度投资策略会上,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周蔚文指出,当前基金经理需要面对“多、少、烈、大”四大难题,即上市公司数量多、单个基金经理投研精力有限、同业竞争激烈、产品品类多且个别体量大。
面对行业四大难题,周蔚文认为破题的关键是“工业化”。在周蔚文看来,上市公司公告、调研、相关行业的新闻等海量信息就是“原材料”;各类卖方报告、公司内部研究成果为“中间品”;各个基金产品及其组合为“产成品”。“主动权益投研作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分支,本质上是以获取股票投资收益为目的的上市公司相关信息加工处理行业。”周蔚文说道。
公募基金探路资管“工业化”
从国外资管市场来看,全球资管巨头都在积极推动生产管理模式的升级和核心能力的锻造,加速推进资管“工业化”的进程,以应对新的市场挑战。
但与海外成熟市场资管巨头相比,年轻的中国资管行业所欠缺的能力,也需要“工业化”的生产来补齐。
近年来,中国公募基金也在积极探索资管“工业化”的路径。比如,华夏基金以“乐高”的方式建立的“多资产全能平台”,在工业化、平台化和一体化平台下设立了权益研究、固定收益研究以及智能投研科技中心三大部门。在投资方面,“多资产全能平台”建立了以策略为核心,专业投委会牵头,基金经理负责制的投资决策体系。这一投研体系并不仅仅服务于投资,而是涉及资产创设全流程。什么时间创设哪一类资产,用主动、指数、量化的方式来涉及,都由主动投研决定。
数字化成为公募基金投研流程再造的“利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加速来袭,在各行各业的“工业化”升级道路上,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的变革都在提速。
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团队在投资实践过程中,从投资目标和风险预算的设定、资产配置、组合建构、风控归因等角度出发将整个流程分为设计、生产、组装、检测“四个车间”,并通过一套IT系统将流程固化。
中欧基金量化投资总监曲径在策略会上分享中提到,该公司量化团队把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分成两部分:一方面,基金经理可以基于自身的长期经验形成选股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系统化模型则在数据挖掘、处理和模型构建方面发挥优势,进而反馈给基金经理一张能够展现A股全貌的图谱,再由基金经理做出前瞻性判断和投资决策。
博时基金近年来也致力于打造投研“一体化”体系,并打造了打造全资产、全流程、全球化的资产管理数字化支撑平台。在横向进行整合,把各部门的业务打通、与外部参与机构打通、底层数据打通,形成全流程闭环,形成内外部生态的互联互通,提升协同效应。在纵向进行管理提升,把手工操作转变成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把投研人员从低价值、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投资决策、处理风险、关注投资绩效。在业务纵深,整合内外部大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决策。
天弘基金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度策略会暨20周年活动”中也分享了该公司打造的流程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科学投资体系。
据副总经理聂挺进介绍,天弘基金目前正在构建面向各业务线的投研一体化平台TIRD,希望通过该平台,把研究的不连续、易断档、主观决策占主导,逐步转变成可积累、过程清晰化、考核可量化,实现从主观到事实的转变;从完全依赖人脑,到人机协同,使策略可以积累迭代,业绩可以评价解释;从一个个电脑之间分布式的封闭平台,变成协作式的开放平台,实现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
资管“工业化”为国内公募基金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但生产范式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内资管“工业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未来仍需不断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