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捷汽车:市场份额国内排名居前 近三年开发新产品超过1,500款

《金基研》晨曜/作者 杨起超 时风/编审

近年来,汽车产销量稳增,且行业发展向好,带动汽车热管理产品需求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销量及渗透率攀升。由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所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一家专注于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领域的企业,苏州众捷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捷汽车”)抓住良好的市场机遇,不断发展壮大。

业绩方面,众捷汽车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逐年增长,成长性良好。同时,众捷汽车的ROE“领跑”同行,盈利能力突出。现阶段,境外汽车热管理系统头部企业占据行业主要市场份额,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众捷汽车凭借相对突出的协同开发设计能力、过硬的产品质量、优质的服务水平进入诸多知名大型跨国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体系,产品应用于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品牌。目前,众捷汽车的汽车热管理业务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居前。

 

一、汽车产销量稳增且行业发展向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催生广阔市场前景

汽车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国内汽车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消费国家,年度汽车产销量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1.1、汽车产销量呈增长趋势,三大要素驱动行业平稳发展

据OICA及MarkLines数据,全球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7,771.17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8,979.73万辆,销量从2020年的7,797.12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9,183.10万辆。

受居民收入水平差异影响,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发展成熟,需求以车辆更新为主。相较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偏低、潜在需求大,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目前,国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家。据中汽协数据,2020-2024年,全国汽车产量分别为2,522.5万辆、2,608.2万辆、2,702.1万辆、3,016.1万辆、3,128.2万辆;销量分别为2,531.1万辆、2,627.5万辆、2,686.4万辆、3,009.4万辆、3,143.6万辆,均呈稳步增长趋势。

从千人保有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进程等情况来看,国内汽车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千人保有量方面,据公安部统计数据,2024年期末,国内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按2024年全国总人口14.08亿计算,国内千人拥车量为251辆。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美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37辆,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也分别有747辆、695辆、670辆和591辆。

由此可见,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仍有显著差距,尚有不低的增长空间。

居民可支配收入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2万元、3.51万元、3.69万元、3.92万元、4.13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2%。

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国内汽车市场仍然存在不低的需求空间。

在城镇化方面,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2024年,国内城镇化率分别为63.89%、64.72%、65.22%、66.16%、67.00%。

据世界银行数据,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平均在80%左右。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内二三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将迎来突破。

 

1.2、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是传统燃油车的3倍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变革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2020-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294.07万辆、675.00万辆、1,052.20万辆、1,418.20万辆、1,723.21万辆;渗透率分别为3.77%、8.16%、12.89%、15.29%、18.76%。

在国内,通过多年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培育,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得以快速增长。

据中汽协数据,2020-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36.73万辆、352.05万辆、688.66万辆、949.52万辆、1,286.59万辆,CAGR达75.14%。同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分别为5.4%、13.4%、25.6%、31.6%、40.9%。

随着未来新能源汽车购买成本降低、续航能力提升、配套充电设施等逐渐完善、智能化优势进一步凸显,加之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对传统燃油车纷纷制定了退出时间表,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全球性趋势。

相比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和三电系统的热管理结构更为复杂,不仅新增了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时还带来了零部件的替换和升级,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大幅提升。

根据是否使用热泵及冷媒型号的差异,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介于5,000至11,500元之间,大约是传统燃油车单车价值量的3倍。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升叠加渗透率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预计2025年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或超1,000亿元,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或超3,000亿元。

综上,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汽车产销量呈平稳增长趋势,从千人保有量、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进程等情况来看,汽车产业长期发展向好。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升,使得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近年来,众捷汽车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盈利能力逐渐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2.1、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增,近三年CAGR分别为17.11%、10.37%

观其业绩,近年来,众捷汽车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稳步增长,呈现良好的成长性。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众捷汽车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7.13亿元、8.22亿元、9.78亿元,最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11%。

同期,众捷汽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31.04万元、8,255.22万元、9,538.66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7%。

在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众捷汽车的营收质量良好,且经营性现金流状况良好,“造血”能力显著。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众捷汽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4.71%、105.46%、100.5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1亿元、1.13亿元、2.00亿元,呈逐年走高趋势。

 

2.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行,盈利能力突出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近年来,众捷汽车的ROE“领跑”同行业可比公司,凸显其盈利能力。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众捷汽车的ROE分别为19.93%、26.60%、21.82%、10.60%。

同期,众捷汽车同行业可比公司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分别为5.29%、8.44%、12.07%、7.08%;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花智控”)的ROE分别为15.88%、21.36%、18.95%、8.43%;常州腾龙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分别为6.02%、6.56%、9.66%、5.36%;南京泉峰汽车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ROE分别为7.18%、-6.59%、-21.87%、-11.64%;威海邦德散热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邦德股份”)的ROE分别为15.30%、22.78%、18.11%、9.29%。

经金基研计算,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上述五家众捷汽车同行业可比公司的ROE均值分别为9.93%、10.51%、7.38%、3.70%。

2024年,众捷汽车的ROE为21.51%;三花智控的ROE为16.77%;邦德股份的ROE为16.68%(其他三家同行业可比公司尚未披露2024年年报)。

简言之,近年来众捷汽车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呈稳步增长趋势,成长性良好。同时,众捷汽车的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三、客户覆盖诸多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市场份额国内排名居前

现阶段,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市场份额已被境外全球知名的大型跨国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所占据。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持续发展,但行业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众捷汽车主要作为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参与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在所属细分行业中具备不俗的竞争地位。

 

3.1、四大头部企业占据近半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国内外厂商处同一起跑线

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了整车厂商、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三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的“金字塔”结构。

国际汽车热管理系统头部企业由于掌握了关键核心零部件,具备强大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和研发能力,系统配套能力强,基本在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有涵盖。目前,行业内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生产销售的国外企业主要包括电装、翰昂、马勒等。

 

国内厂商能单独提供某个环节集成系统的能力较弱,主要提供的是压缩机、阀类、泵类等热管理系统零部件。

目前,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集中程度偏低,市场份额相对分散,竞争比较激烈。国内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生产销售的企业包括众捷汽车、银轮股份、三花智控、腾龙股份、泉峰汽车等。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作为一个边际技术加速迭代、短期爆发性强的细分行业,处于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目前国内外厂商对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还没有一个明显占优的方案,国内外汽车热管理系统供应商同处于一个竞争水平线。

国外龙头企业凭借其在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丰富经验,可以很容易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而对于国内厂商来说,相比国外厂商更具有本土配套和成本优势,有望快速抢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份额。

 

3.2、进入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应体系,产品应用于全球众多知名汽车品牌

自成立至今,众捷汽车凭借相对突出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产品质量、快速的响应速度,进入马勒、摩丁、翰昂、马瑞利、康迪泰克等知名的大型跨国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体系,并在行业内形成良好的声誉,已经成为行业内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多年来,众捷汽车与主要客户合作关系稳定。众捷汽车与翰昂自2013年左右开始合作至今,系翰昂亚洲排名首位的供应商;马勒是众捷汽车成立初期的首批客户;众捷汽车与摩丁于2014年前后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众捷汽车与康迪泰克于2017年左右开始合作至今。

目前,众捷汽车业务覆盖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产品主要运用于全球主流中高端整车品牌。

从国际汽车品牌来看,众捷汽车产品广泛应用于德系、意系、美系、法系、欧系、日系、韩系等各大整车系列,覆盖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大众、斯柯达、法拉利、玛莎拉蒂、菲亚特、特斯拉、里维安、Canoo、福特、通用、克莱斯勒、道奇、雷诺、雪铁龙、沃尔沃、捷豹、路虎、丰田、斯巴鲁、本田、日产、马自达、铃木、现代、起亚、曼、达夫、斯堪尼亚、依维柯等国际品牌。

此外,随着国内自主汽车品牌的崛起,众捷汽车产品已配套于比亚迪、吉利、智己、长城等自主品牌。

 

3.3、产品年出货量达1亿余件,市场份额国内排名居前

目前,众捷汽车产品年出货量达1亿余件。从销量来看,众捷汽车传统优势项目储液罐、法兰类产品和近几年新开发的底板、阀体类产品在全球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经测算,众捷汽车储液罐、法兰、底板、阀体类产品2024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59%、3.65%-7.31%、5.79%、1.47%。

从收入规模来看,众捷汽车的汽车热管理业务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居前。

综述之,现阶段,国外汽车热管理系统头部企业占据行业主要市场份额,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而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国内外企业同处于一个竞争水平线。众捷汽车与众多全球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品应用于全球主流汽车品牌。目前,众捷汽车的汽车热管理业务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居前。

 

四、拥有3,000余种型号产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收入及占比攀升

产品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多品类、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助力众捷汽车保持业绩稳定增长。同时,众捷汽车紧抓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趋势,迅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取得显著效果。

 

4.1、拥有三千余种型号零部件产品,产品质量达世界一流水平

深耕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生产制造领域十余年,众捷汽车主要产品包括汽车空调热交换器及管路系统、热泵系统、电池冷却器、油冷器、节气门、汽车视觉系统等汽车零部件。

其中,空调热交换器及管路系统零部件包括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法兰、硬管、储液罐、组装件、连接件、支架等产品,主要应用在蒸发器、散热器、冷凝器、加热芯体、管路等领域;油冷器零部件包括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油冷器中的底板、法兰、进出水管、组装件、连接件等产品;热泵系统零部件主要为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中的阀体及其部件;电池冷却器零部件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冷却器中的法兰、进出水管、连接件、支架等产品;发动机系统零部件主要为汽车进气系统中的节气门轴;其他汽车零部件主要包括车灯中的分光片以及众捷巴塞罗那生产和销售的冲压套件等。

目前,众捷汽车产品型号齐全,已拥有3,000余种型号零部件产品。

产品质量方面,众捷汽车先进的技术工艺、不低的自动化水平、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检验设备、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得其产品质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凭借着稳定的产品质量表现,众捷汽车先后获得摩丁最高层级的“首选供应商(Modine Preferred Supplier)”称号、“电装供应商发展奖2022(Denso SDA Award 2022)”、“德纳纬湃2023年度ZDP零缺陷推进积极供应商”等客户荣誉。

性价比方面,与国外汽车零部件厂商相比,众捷汽车制造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相对偏低,在国际市场中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与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相比,众捷汽车通过精益生产、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改进产品工艺设计、降低不良率、提高材料利用率等方式在提高质量的同时不断降低成本,在同等报价水平的情况下优先获取订单。

 

4.2、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成效显著,相关收入及占比攀升

在新能源汽车逐渐替代传统燃油车的全球性趋势下,众捷汽车聚焦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方向,将主营业务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行了大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新产品的研发,迅速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开拓成果。目前,众捷汽车热泵系统阀体及其部件等多款产品已成功开发完成并进入量产阶段。

2022-2024年,众捷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形成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3亿元、2.56亿元、3.4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29.16%、33.57%、37.41%,均呈逐年提升趋势。

据招股书,众捷汽车根据在手项目定点函情况,若相关项目进展顺利,预计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售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概括而言,众捷汽车产品型号齐全,产品质量达世界一流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突出。同时,众捷汽车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五、核心技术贡献收入超九成,近三年开发新产品超1,500款

随着汽车产业链的整合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在汽车热管理领域,新产品的开发及工艺研发、工艺流程改进设计、批量生产等各环节均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5.1、研发投入逐年上升,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占比均超九成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众捷汽车注重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其不断巩固和提升技术优势、持续满足全球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厂商客户的产品开发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系列、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充足保障。

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众捷汽车研发投入分别为3,090.54万元、3,627.90万元、3,777.57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6%。

通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众捷汽车取得了丰富的技术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众捷汽车共拥有24项发明专利、10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8项软件著作权,另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已取得授权通知书,正在办理登记手续,在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精密加工、设计类创新、数字化管理等领域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技术优势明显。

目前,众捷汽车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主要产品之中。据招股书,2022-2024年,众捷汽车核心技术产品收入分别为6.63亿元、7.64亿元、9.15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90%、92.90%、93.49%。

 

5.2、近三年开发新产品1,554款,协同开发设计能力突出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众捷汽车已经积累起丰富、专业的热管理系统精密加工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验,其在生产实践和技术研发过程中对产品进行长期研发试验,并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及加工装备。

同时,众捷汽车具有强大的协同开发设计能力,在新产品导入时涉及的刀具、夹具、模具等工装开发、工艺流程设计、柔性化生产管理方面具有不俗的技术和制造领先优势。

在项目早期阶段即可接入客户产品的前期开发,针对产品设计与客户充分沟通,并基于工程技术和生产经验给予合理的调整意见,在沟通中能迅速全面获取客户需求,提升研发效率,这也是众捷汽车的核心竞争优势。

2022-2024年,众捷汽车为客户开发了1,554款新产品,截至2024年末合计856款产品已进入量产阶段,展示了其根据客户需求持续进行协同开发设计的能力。

荣誉方面,众捷汽车先后入选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省级工业企业技术中心、首批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五星级上云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绿色工厂、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总的来说,近年来,全球及国内汽车产销量呈平稳增长趋势,且汽车产业长期发展向好。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提升叠加渗透率快速增长的双重影响下,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现阶段,境外四大头部企业占据全球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近半市场份额,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市场份额相对分散。众捷汽车凭借强大的协同开发设计能力、卓越的产品质量,与全球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目前,众捷汽车的汽车热管理业务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排名居前。业绩方面,近年来众捷汽车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步上升,成长性良好;ROE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盈利能力突出。

 


AI财评
**财经视角点评:众捷汽车的成长逻辑与投资价值** 众捷汽车作为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其投资价值可从行业红利、竞争壁垒和财务表现三个维度解析: 1. **行业红利明确**: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全球18.8%),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翻三倍,催生千亿级市场空间。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三年提升8个百分点至37%,顺应技术迭代趋势。 2. **差异化竞争壁垒**:凭借协同开发能力(近三年开发1,554款新品)和成本优势,切入马勒、翰昂等全球Tier1供应链,产品覆盖奔驰、特斯拉等高端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居前。ROE持续超20%,显著高于同业均值(2023年21.8% vs 行业7.4%),反映其高附加值产品溢价能力。 3. **现金流稳健**: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且逐年增长(2024年达2亿元),与营收质量(销售收现率超100%)形成良性循环,为研发投入(年均复合增速10.6%)提供支撑。 **风险提示**:需关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变动对热管理方案的影响,以及海外营收占比过高可能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当前估值需结合订单能见度与产能扩张节奏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