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方见微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银行交出了一份资产规模稳步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的成绩单,但净息差压力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截至2025年6月末,多家A股上市银行公布了亮眼的半年度业绩报告。例如,宁波银行存贷款增速均超13%,资产规模居首;重庆银行资产总额突破98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9%。
保险业方面,2025年上半年保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人身险业务复苏尤为显著,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销售逐步改善,成为保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银行业总体稳健,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2025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保持了稳健发展态势。已披露业绩的七家银行均实现了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风险持续改善。
具体来看,宁波银行总资产扩张迅速,浦发银行总营收突破900亿元,另有多家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杭州银行、江阴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15%,分别达到16.67%、16.63%、16.48%、16.05%。
从盈利角度来看,多家银行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的良好态势。以杭州银行为例,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67%,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同时,齐鲁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了13.64%,表明银行正在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减少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从而构建更加多元化的收入结构。
此外,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49%,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多家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江阴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年初持平,其余多家银行的资产质量水平均有不同幅度改善。
其中,宁波银行不良率保持在0.76% 的低位,拨备覆盖率环比回升4个百分点至374%;杭州银行、常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保持在0.76%,青岛银行则进一步将不良贷款率降至1.12%。
值得一提的是,齐鲁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10个基点,为下降幅度最大的商业银行。此外,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7%,较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48.27%,较上年末提高了3.19个百分点。
尽管业绩总体稳健,但银行业的净息差仍然面临压力。监管部门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的平均净息差为1.42%,较去年末下降10个基点。
从已披露数据的银行来看,常熟银行的净息差为2.58%,较年初下降13个BP;江阴银行的净息差为1.54%,较年初下降22个基点;平安银行净息差1.80%,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虽然各大商业银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稳定净息差,如优化资产结构、降低负债成本等,但是由于资产端利率中枢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加上资产荒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预计2025年全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将持续承压。”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银行需要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创新业务模式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配置高收益资产,同时控制存款成本,以期缓解净息差缩窄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力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开辟新的收入来源,比如发展财富管理、交易银行等轻资本业务,以此来增强非利息收入,减轻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
数字化转型加速,绿色金融兴起
进入2025年,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银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业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以贵阳银行为例,它通过实施全面的数字化战略,设立了专门负责统筹全行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数字金融管理部门,旨在推动业务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这种前瞻性的布局不仅提升了贵阳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与此同时,平安集团展示了AI技术如何革新金融服务的方式。例如,其智能客服系统“小招”,每天能够处理超过200万次的客户咨询,准确率突破了85%。此外,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达到了1.78亿户,较上年末增长了2%,这表明了AI技术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银行业正在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绿色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战略重点。各家银行积极响应监管要求,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以重庆银行为例,该行持续加大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以及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在2025年上半年向双城经济圈提供的信贷支持接近1400亿元。
在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方面,重庆银行发行了西部地区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科技贷款和绿色贷款分别实现了超过40%和20%的增长。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为银行自身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银行的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517.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6%。此外,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新发放额为1339.17亿元,同比增长了33.6%。这些数据反映了平安银行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也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保险业稳步增长,健康险表现突出
保险业方面,2025年上半年也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
根据最新的监管数据,保险公司在这半年间实现了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1%。这一增长中,人身险业务的复苏尤为显著,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的销售情况逐渐改善,成为推动保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的赔付支出达到了1.3万亿元,同比增长9%,这表明保险公司在扩大市场覆盖面的同时,其保障功能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健康险和长期护理险的增长尤为突出,成为了赔付增长的主要来源,反映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
以众安在线为例,该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总保费收入166.6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健康生态领域的总保费达到了62.7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38.3%,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泰康人寿发布的2025年理赔半年报也揭示了一些关键趋势:上半年赔付总额为46亿元,其中高达82%的赔付来自健康险领域,重疾险和医疗险构成了主要的支出部分。这些数据显示出消费者对健康保障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加。
回顾2025年上半年,银行业和保险业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展望未来,两大行业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服务力度,以此来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