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湾区城市,放大招了。
1
东莞,跑出“招商加速度”
东莞,用一场大会点燃了这个冬天。
12月6日至7日,2023东莞全球招商大会如期而至。资料显示,本次大会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支持单位是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具体由东莞市投资促进局、市国资委、团市委、东莞广播电视台承办。
从这场大会,笔者看到了几个亮点。
其一,全球视野。大会主题为“万千东莞 引链全球”,采取“1+5+5+N”形式举办,除举办千人主题大会外,还开设日本、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5个境外分会场,同期将举办5场系列平行活动和N场精准考察活动,面向全球集中展示东莞投资环境、产业政策等最新资源要素。
其二,规格不凡。大会邀请了全球500强、中国500强、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知名投资咨询机构等重要嘉宾和企业代表约1000人参会,这也是东莞近5年来参会人员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全球招商大会。数据显示,本次大会签约产业项目359宗,投资总额2180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将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其三,诚意十足。大会期间,东莞重磅发布2000亿基金,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据悉,这是东莞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基金体系,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发展需要。此外,大会还首次推出45块总面积1.2万亩产业用地,面向全球企业“挂榜招商”。
其四,朝气蓬勃。2023年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会暨全国青年企业家东莞行活动于大会期间在东莞举行,超过500名青年企业家代表来莞考察交流。
这场大会是东莞在招商方面主动作为的一个经典缩影。2023年是东莞的“招商年”。笔者查询到的资料显示,今年1—11月,东莞引进产业项目协议投资超2000亿元,增长18.1%;制造业项目协议投资突破1600亿元,增长15.9%;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协议投资突破1000亿元,增长9.9%。
从项目规格看,同期东莞引进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96宗、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5宗、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7宗,百亿级超大龙头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
从项目落地速度看,同期东莞推动111宗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完成土地出让,16宗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35宗当年签约当年落地。
东莞,正在全力跑出属于自己的“招商加速度”。
2
补齐两个“短板”
很多人可能对东莞的招商速度感到惊讶:这座城市,到底有什么魔力?
在笔者看来,有六个字至关重要:动真格,补短板。
在招商这件事上,东莞是下了决心的。今年一开年,当地就高规格举办招商动员会,发布“大招商”工作方案,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固定议题,营造“赛龙夺锦、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他们制定了细致的目标,每年走访境内外企业总部1000家以上、每年举办60场以上推广活动、邀请本土龙头企业担任招商大使,今年至少打造1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项目签约后6个月内供地……颇有“背水一战”的架势。
此外,引进优质企业龙头项目的“引荐人”还可以获得10万元至300万元的丰厚奖励,可谓“真金白银”促招商!
有了决心,还得看行动。
一个是资金的问题。金融业堪称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代表的不仅是“钱”,更是以“钱”为中心的价值交换活动,是资源配置的活跃度和可靠性。金融还可以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因为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并具有高风险性。良好的金融体系还可以监督公司管理者改善公司治理,促进公司创新。
东莞明显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次大会,东莞发布2000亿基金,涵盖企业初期成果转化的天使轮投资,到成长期、成熟期扶优扶强的不同轮次投资,为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阶段的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招商引资专项基金、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创新创业基金、产投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城市发展基金……东莞,已经组建起一片规模庞大的“基金丛林”。
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我们知道,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空间要素支撑,尤其是大规模连片的产业空间。但对于国土面积本就不大、土地开发强度过高、建设用地碎片化蔓延的东莞来说,一直都存在着大产业、大项目落地难的困境。
也正因此,长期以来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龙头项目落地难,这已经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掣肘。
面对这个难题,近年来,东莞在“拓空间”方面持续发力,2021年统筹规划60平方公里,高规格打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22年高标准推进六大标准化产业片区建设,将战新基地扩容升级至80平方公里。
在这个基础上,未来5年内东莞还将倾力打造60片现代化产业园区,整备10万亩连片产业空间,释放出3万亩产业净地,构建1.5亿平方米高品质工业上楼空间,建设3000万平方米低成本产业空间,承载大产业、大项目、大设施,促进形成龙头带动、上下游协同、产业链集聚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这次大会上,东莞就推出45块总面积1.2万亩产业用地,其中面积超500亩的有10块、超300亩的有14块、超100亩的有29块。而且,这些地块是近年来东莞推出的区位条件最好、连片规模最大、半年内即可摘牌供地的产业用地。
如今,东莞终于可以底气十足地喊出“有空间,进莞来”!
3
“硬件”“软件”齐上阵
“巢穴”筑好,“凤凰”也就慢慢飞来了。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已正式动工的东莞比亚迪项目,占地面积约1044.5亩,投资65亿元,投产后年产值约170亿元。而且,比亚迪项目从规划到摘牌走完全流程,只用了133天。
这背后,东莞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聚焦到“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引链主、聚链属、搭平台、建生态,对新兴产业统筹谋划推进。各镇街将重点招引30亿以上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六个一”项目。
此前发布的《东莞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显示,东莞首批选取的9条重点产业链分别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链、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链、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储能产业链、电动自行车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预制菜产业链、国产基础软件生态产业链。
“链主”型大项目的落地,能带来更多“上下游”企业的主动聚集。例如比亚迪来了后,东莞不仅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抢占主动,更为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了“补链”“强链”。这就是抓住了招商引资的“牛鼻子”。
东莞本身就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东莞制造业涵盖41个工业大类中的34个,涉及6万多种产品,制造业占全市GDP比重稳定在50%。
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后,东莞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逐步完成产业升级。
可以说,连片土地空间的拓展,让东莞的“产业链式”招商模式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把视野再放大一点,纵观世界级湾区,都是产业链的高度聚集。旧金山湾区汇聚了大量高新技术服务业、信息产业和金融保险业并独霸全球;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的核心中枢,大量证券、金融等行业精英在此汇聚;东京湾区则集中在汽车、钢铁、精密制造等工业,涌现出一大批世界领先的高端制造厂商。
作为最年轻的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这种特质也正在彰显。这里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科创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身处其中的东莞,正在顺应这种趋势,并成为湾区新的增长极。
笔者观察到,除了“硬件”之外,东莞在招商方面的“软件”也很出色。
招商环节,他们成立由市领导挂帅,相关镇街(园区)、部门参与,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跟到底”服务模式。推广“摘牌即动工”“完工即投产”模式,确保项目高效落地。
企业正常经营后,他们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暖心的“管家式”政务服务。目前,东莞已实现30个涉企审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请、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并在审批结果中实现了“一码展示”。当地还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智能审批改革,使登记注册审批平均时间缩短至1分钟以内。
为了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度,东莞市发改局还开发了“信易贷”平台,引入了全市24家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中,东莞获评营商环境创新城市,并登上“区域壁垒破除”榜单。
既当“保姆”,又当“红娘”,还当“店小二”,东莞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营商环境就是一个城市的生命力”。
4
结语
很多趋势都反映在数据里。
2022年,东莞新增经营主体29.63万户,累计实有经营主体158.39万户。其中,企业73.15万户,个体工商户85.19万户,均稳居广东省地级市第一。
此外,东莞在近三次的全国人口普查中,相较于上次分别增长491万人、129万人、225万人,增量均保持在100万人以上。七普数据中,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为81.41%,平均年龄约34岁,比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长1岁,排名全国第二。
企业和年轻人,一直在用脚投票。2021年,东莞GDP突破万亿、人口突破千万,成为全国第15个“双万城市”。
180多年前,这里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40多年前,这里加速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今天,这里正式吹响培育新动能、构建新格局的号角,朝着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高地冲锋。
从“三来一补”到“世界工厂”再到“东莞智造”,这片敢闯敢试的大地,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奇迹!
一个新的“湾区时代”,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