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叠变:进窄门、见微光、走远路

导读

随着12月18日瑞浦兰钧在香港成功上市,动力电池前十的名单里还未上市的只剩下排名第八的蜂巢能源与排名第十的正力新能。蜂巢能源已经连续两次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也完成了所有的征询,但还是遗憾地受制于今年科创板收紧,不接受未盈利企业IPO,于12月22日撤回了申请。对此,蜂巢能源表示,公司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公司以及公司股东的最大利益为重,决定撤回A股申请,并考虑启动其他融资方案。

不过在我看来,蜂巢能源走到今天,是成功的。走过了从0到1的突破,走出了长城系的扶持,走出了全球第一锂电企业的方形卷绕专利围城,从国内走向了海外,每一步都是笑对外界质疑,勇敢坚定地进窄门、见微光、走远路。至于以后在哪里IPO,我相信蜂巢能源会有自己的考量。

外界以为衔玉而生,其实每一步都面对嘲笑

蜂巢能源脱胎于长城汽车,从2012年的项目组,到2016年的事业部,再到2018年2月份注册为独立公司。外界一提起蜂巢能源,总觉得它是衔着金钥匙出生的。其实蜂巢能源与长城汽车在法律关系上是兄弟公司,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第一供应商是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供应长城汽车也要接受严格的测试。

我记得在2018年,蜂巢能源还没有自产电芯,是购买电芯、模组,PACK成组后供给长城汽车。到了2019年蜂巢能源在常州的电芯工厂开始建设,开了一个简短的新闻发布会,很多业内人士会后都是笑谈:“老魏给谁忽悠啦“、“蜂巢做不好电池的”。

蜂巢能源在建厂之初,几个关键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1, 选择方形叠片工艺路线,从源头就避开了宁德时代的专利攻防,没有像友商一样被专利诉讼拖累;这个工艺技术路线为后面的长薄型短刀电池奠定了基础,直至后来整个行业殊途同归向长薄型电池方向走,近日公布的广汽因湃、吉利极氪金砖电池都是这种形状。

这个选择现在看来很对,在当时可是很多人等着看笑话的。

2, 从真正懂车、懂造车出发,提出车规级动力电池、车规级电池工厂、车规级电池智能制造。从一开始就理解车企需求,不能坐等订单来了才拉通产线,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稳定性,高效率生产、高直通率、高合格率是极其考验制造与交付团队的。蜂巢能源每个基地建成后都是果断地满负荷拉通产线,这在早期看起来有点浪费,也是传得沸沸扬扬,但很多材料、设备只有在满负荷生产时才能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才能改善。

3, 当时乘用车三元锂是主角,钴价高企,行业戏称“钴奶奶惹不起“。蜂巢能源作为一家新创企业,在行业里第一个提出“无钴”概念,一可以宣传自己,二是在建立技术壁垒,抢得先机,我觉得只要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人都能够理解。但是行业里很多人也是一路嘲笑,直到蜂巢能源推出全球首款可量产的无钴电池,目前已经在长城系的欧拉、非长城系的一些车型上规模化量产装车,交付用户上万台。

研究中国动力电池排名前十企业的发展历程,大多数都是裂变创业发展,比如宁德时代源于ATL动力工程部、弗迪源于比亚迪3C电池、中创新航源于中航锂电等等。蜂巢能源源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部门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并非特例。

能把吹过的牛兑现就是最牛气的

无钴电池

蜂巢能源是全球首家突破无钴电池技术难关,成功实现产品量产的动力电池企业,并已在欧拉闪电猫等车型上批量装车上市。

今年6月的媒体见面会上,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表示,今年出货无钴电芯预计可达160万只;海外市场方面,已与美国某储能系统上市公司已经达成供货协议,2024年初开始供货,预计每年向该储能客户供应无钴电芯80万只,后续动力市场客户预计会再扩展。

车规级的AI智能工厂

针对动力电池研制周期长、工艺装备复杂、爬坡周期长、质量波动大等行业痛点,蜂巢能源早在2019年就率先在行业建设车规级智能工厂,通过建立智能工厂体系架构、关键指标为智能工厂建设提供了行业标准,并持续在AI智能应用方面进行创新开发。

蜂巢能源车规级动力电池AI智能制造工厂围绕工厂规划、产品工艺设计、设备管理、制造管理、品质管理和仓储物流六大业务主线,打造了从工艺设计—销售订单—生产计划(采购计划)—车间智能生产—智能仓储配送一体化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并积极推进数字化仿真、AI、5G、大数据分析、边云协同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基于知识库的快速产品设计、产线的虚拟调试与布局、VR设备维护、基于最低能耗的设备工艺参数自动优化、AI质检、产品的远程故障预测与诊断等一系列创新应用,为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升级树立标杆。

自主创新的短刀

短刀电池,是蜂巢研发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首发于2019年4月的上海车展。这种基于叠片式的长薄电芯,相比传统的方型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降低了电池内部电阻,同时便于电池保温和散热,能够大幅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延长电池寿命。

蜂巢短刀又与比亚迪长刀片不同,在保证生产便利性与装车实用性的同时与传统的MEB590模组有切换性,可以快速响应主机厂换代升级,在帮助客户成功的过程中成就自己。蜂巢短刀的CTP方案其实就是电池底箱有四个格栅,把短刀电池放入并连接即可,实现了新底盘设计与原有MEB底盘的完美兼顾,对快速发展新客户特别有利。

飞叠技术

蜂巢能源率先将叠片工艺用于方形电池,替代卷绕工艺,并解决了传统叠片设备效率低的难题,高速叠片技术已持续迭代3代,效率和良品率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第三代技术“飞叠”速度已达0.125秒/片,实现了效率与卷绕工艺的持平。

蜂巢能源作为方形叠片电池的引领者,从成立伊始就在叠片工艺的降本增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与短刀电池相得益彰、相互成就,成为“全域短刀”战略的基石。

在蜂巢能源的引领下,如今叠片技术正在加速推广,全面渗透,头部锂电企业均已不同程度地采用叠片技术,悉数进场。

抓住产业机会窗口,快速调整产品战略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309万,同比增长37.3%,其中PHEV与增程式车型零售销量100万,同比增幅达到97.9%,是纯电动车型的5倍,未来三年占新能源汽车比重有望接近50%。

蜂巢能源打造的L400磷酸铁锂叠片短刀电池正是PHEV车型的绝佳搭配。L400凭借灵活的尺寸以及高能量密度,对应的PHEV电池包也可以采用CTP结构,体积利用率得到提升,电量更高,续航更长。

蜂巢能源在PHEV领域电池的布局,目前是行业内最完整、最全面、量产时间最早的。PHEV专用产品经过2年的发展,已经从纯电续航50、100、150到200公里完成全生态布局,针对PHEV市场呈现的大电量长续航、纯电使用率上升、充电便捷性需求加大等趋势,不断迭代,在成本、效率与产品技术上取得显著优势,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已经深度进入主流车企的供应链。

今年以来,蜂巢能源陆续供货理想L7、吉利银河L7/L6、东风岚图追光/梦想家、领克08、哈弗猛龙/枭龙等知名车企的畅销车型。从工信部发布的车型公告看,6月以来,蜂巢能源配套的插混车型已接近20款,拥有PHEV市场最完整的产品布局,并成为市场排名前三的领先者。

海外客户的拓展

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渗透率不断走高,产销量也水涨船高。但在一个“内卷”的赛道上,叠加补贴退坡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相较前两年将有所放缓,动力电池企业想要继续维持高增长率的难度也变得更大。

反观海外市场,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转型,加上中长期补贴政策红利驱动,对于动力电池及储能的需求在持续攀升。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欧洲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74GWh,到2030年达到820GWh。

蜂巢能源迅速在关键海外市场进行了布局和建设,先后在德国建设两座生产基地:一是2020年在萨尔州建设的欧洲电池模组和PACK工厂,总投资约20亿欧元,规划产能24GWh;二是2022年在勃兰登堡州建设的首座电芯工厂,计划2025年投产,年产能16GWh。

此外,蜂巢能源位于泰国的电池模组PACK工厂也已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而且国际能源巨头Banpu(万浦)的子公司Banpu NEXT还将入股蜂巢(泰国)公司,股份占比为40%,获得本土化股东的战略支持。

12月20日,蜂巢能源在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市(Sriracha Chonburi)举行首款电池包下线仪式,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张锋,Banpu NEXT CEO Sinon,长城汽车、合众汽车相关负责人,蜂巢能源泰国工厂总经理陈磊等现场见证。

蜂巢能源出海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宝马今年计划在全球招标160GWh订单,分为欧洲90GWh,中国70GWh;10月12日,结果落定,宝马海外欧洲区合计500亿元的90GWh的产能订单全部花落蜂巢能源;中国70GWh订单量则由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分享。

10月16日,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旗下有玛莎拉蒂、克莱斯勒、雪铁龙、标致、菲亚特、阿斯巴等15个品牌),计划向蜂巢能源增加采购总规模近5.48GWh的PACK电池包。

在欧洲,蜂巢还拿下了Enersys Caterpillar WAE等矿车、工业储能、牵引车类的客户,还在与多家知名高端车企深入洽谈合作事宜。此外在东南亚、非洲等地的业务也正在稳步拓展中。

最后

业内很多人看来交通电动化的上半场即将结束,马上要转入智能化战场。但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过于强大,全球第二的比亚迪本身就是车厂参与整车竞争,迫切需要有实力的第三方电池企业,甚至自己下场自制电池来平衡话语权,动力电池行业格局依然未定。

目前的蜂巢能源在客户端,经历前期的不断努力,已经度过0-1,跨越长城系;在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在短刀、飞叠等方面与全球第一的宁德时代走出完全不同的路;将紧紧抓住PHEV、800V、储能等方面的行业机会,2024年将迎来春暖花开。

(本文作者顾国洪,目前担任江苏大学新能源汽车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