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进阶。
1
第一个“3万亿省会”
广州又一次成为了焦点。
1月15日举行的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一个重要的信息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2023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突破3万亿元。
根据此前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广州GDP为21769.84亿元,同比增长4.2%,离3万亿仅差8230亿元。
对比2022年第四季度,广州GDP是8104亿元。也就是说,2023年第四季度广州经济只要保持增长,挺进“3万亿俱乐部”已是板上钉钉。
至此,全国GDP超3万亿的城市将达到5座,即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而广州,是全国第一个突破该门槛的省会城市。
3万亿,很多人可能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放到全球城市当中,广州的GDP大概能排到第12位,和巴黎、伦敦、旧金山等城市比肩而立。
放到全球国家中,这个GDP也能排到第35位,紧追孟加拉和新加坡,赶超马来西亚和越南。换句话说,广州的GDP,已经超越全球大部分国家。
对广州自己而言,这个数据也意义非凡。2010年,广州GDP首次进入万亿;2018年,广州迈进2万亿行列;2023年,广州即将突破3万亿大关。
遥想1949年,广州GDP仅有2.98亿元,1978年也才43.09亿元。
从3亿到1万亿,广州花了61年;从1万亿到2万亿,广州花了8年;从2万亿到3万亿,广州只用了5年!
这是一座城市的“狂飙”。
2
无数个“第一”
除了第一个“3万亿省会”,细数下来,这些年广州拿的“第一”可不少,我们来列举几个。
其一,客运强度第一。广州毗邻香港、澳门,是大湾区最核心的城市之一,还是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机场客运吞吐量全球第一、地铁运营强度全国第一、单个高铁站客流量全国第一……
其二,人口流入第一。百度实时迁徙地图显示,广州长期是全国人口迁入地第一。就拿近三年来全国春节后的人口变化趋势来说,广州都是全国流入、迁出排名第一的城市。一到重大节假日,就有人跑到网上吐槽“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涌入了广州”。
其三,在校大学生第一。广州拥有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46家省重点实验室,8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65万人,居全国第一。此外,广州还是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
其四,会展业竞争力第一。《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显示,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榜首,从全国第三跃居全国第一,并连续8年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荣誉。
其五,独角兽企业增量第一。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3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广州独角兽数量一年新增12家,增量位居全国第一。希音、广汽埃安、小马智行、粤芯半导体等都非常强劲。
其六,文化产业拿下多个第一。中国第一支流行乐队、中国动漫第一奖、电竞产业从业人数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游戏直播上市公司、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这些“第一”,都和广州有关。
其七,演唱会热度第一。广州文化广电旅游局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大中型演出数量全国第一,来穗举办演唱会的演出艺人数量全国第一。几乎每个月都能看到明星办演唱会的消息。
更值得一提的是,广州还在冲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2023年初,中国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正式投产运营。作为航天产业“链主”,该基地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在南沙聚集。
这些个“第一”背后,是广州厚实的底蕴。
3
补短板,踏实干
尽管诸多“第一”傍身,广州依然面临挑战。
1989年,广州GDP超过天津,跻身“北上广”,成为中国内地经济第三城。这样一个位置,广州连续坐了27年。
转折点出现在2016年,广州GDP被深圳反超;再到2022年,广州GDP被重庆反超。看着这个情况,有人不免担忧:广州要跌出一线城市吗?
排名下滑是客观事实,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重庆的城市面积几乎是广州的9倍之多,重庆的常住人口是广州的1.7倍。
更重要的是,广州采用三级税制,财政税收不仅要上缴中央,还要与省级分成,用以支援省内其他兄弟。而重庆,不仅是两级税制,还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受益方。
先天条件的巨大差异,同样客观存在。但广州没有争辩太多,这座城市一直崇尚实干,用行动说话。
了解过广州历史的都知道,1978—1998年的改革开放上半场,广州其实并不领先。当时,广州是轻工业重镇,“广州只会做点小生意,不会搞大工业”的言论一度让广州如芒在背。
在重要的关口,广州开启了一场从轻工业向重型制造业转型的征途。从汽车到港口货运和船舶制造,从石化工业到电子制造,广州的重工业开始站稳脚跟,并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
正因此,2010年,广州GDP达到10604亿,成为当时国内第三个、副省级序列里唯一破万亿的城市。
如今的广州,依然选择自己找出路。有行业人士分析过,广州这两年的“相对退步”,主要是第二产业的失速,尤其是汽车与电子两大支柱产业的增长乏力。往更深处看,根据城市进化论的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上游产业的缺失。
明白了症结所在,要做的就是“补短板”。2022年起,广州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直言要“再造一个新广州”。进一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这三大新兴支柱产业,正在成为广州产业结构的大梁。
此外,广州还提出规划,力争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规模三年突破4000亿元,进一步往上游产业拓展。
其实,广州本就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5个,制造业底子非常深厚。科技赋能加上主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广州的制造业很容易实现质的突破。
广州并不完美,但这座城市一直有力争上游的闯劲和主动变革的魄力,值得看好。有一句话,很适合当下的广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